APP下载

初探竹笛演奏中的转力与实践教学

2019-01-09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民族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颤音竹笛惯性

■姜 玲(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竹笛音色悦耳、动听,方便携带,深受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喜爱。随着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及学校对传统文化与民间技艺传承的重视,学习竹笛这一传统民族乐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纵观笔者教授一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发现:若学生初学时未能形成良好的竹笛“手指转力”与“演奏支点”观念,则会出现嘴唇风门控制不稳、运指不流畅、笛身捏拿不稳、手指过度僵硬紧张、不自觉用力按孔、演奏技巧表现生硬、毫无灵动感、全身气息上浮等各种演奏问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学生的长久进步。因此,学生若能在竹笛演奏中意识到“手指转力”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实践演奏中加以不断重视与强化,方能真正把握竹笛演奏的精髓与奥妙。

■竹笛演奏中的“转力”

竹笛演奏中的“手指转力”是业界教学者与演奏者所容易忽略的问题。竹笛演奏者应学会在演奏中适时“转力”,即在演奏中找准合适的演奏支点,则可大大缓解手指及身体的局部紧张。在物理学中,“支点”一词可理解为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的固定不动的点。有了支点对杠杆的支撑作用,就可以很好地利用杠杆达到省力的效果。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说明找到合适的杠杆、把握好事物支点的重要性。在竹笛演奏中同样也存在一些相对固定的、对演奏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的点。若演奏者在平时练习中能巧妙地根据自身的演奏方式与演奏惯性,把握好竹笛演奏的支点,则可突破演奏技术的瓶颈与障碍,大大加快竹笛演奏技术的步伐,并由此获得最轻松、最省力、最震动的高品质声音。因此,初学入门演奏竹笛时,如何使双手在转音与复杂的演奏技巧中用最轻松、最省力的方法持笛并保持乐器的相对稳定性,是摆在每一个初学者面前的问题。演奏者首先应在观念上把握竹笛的3个固定支点,即下巴、左右手大、小拇指,并保证6个指孔的充分放松。同时,在演奏中根据不同的音符与演奏技巧的变化学会适当的转力,这样既能使手指在紧张与放松中随时交替,避免手型僵硬、竹笛捏拿不稳所产生的不自觉过度用力、盖孔按出印痕等问题,又可使下巴、大、小拇指及左手食指根部左侧部位牢牢靠紧竹笛而达到6个指孔手指充分放松的目的,从而使演奏者更加游刃有余地控制与驾驭竹笛。

■实践教学中的手指转力运用

(一)根据不同的执笛手型选择合适的演奏支点

初学入门时不仅可以根据人的生理特性来选择支点,还可根据当前不同的执笛手型来掌控竹笛。纵观当前很多国内知名演奏家,目前采用“左平右平式”与“左斜右平式”(笔者自命名)两种演奏手型的现象都有。如俞逊发、张维良等采用“左平右平式”,而赵松庭、詹永明、戴亚、刘宽忍、孙永志、李增光等都采用“左斜右平”式手型,西洋乐器长笛执笛手型也是采用此种手型执笛。笔者个人认为“左斜右平式”手型可在原有3个支点基础上增加1个支点,即左手食指根关节外侧。当左手食指根关节外侧用力靠紧竹笛第6指孔上方外侧部分时,可多增加1个竹笛的手指倚靠支点,从而大大缓解竹笛左手3个手指指孔不自觉的过度用力,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与演奏弹性。同时,若竹笛演奏者初学就采用“左斜右平式”手型,将有助于演奏者在以后的竹笛演奏中能更快适应大笛子指孔之间较宽的间距,实现由小笛子(如小G调、E调等)向大笛子(如C调、大G调等)的转换,并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实现各种技巧的跑动。

(二)在竹笛演奏技巧中灵活实施手指转力

竹笛演奏技巧特别丰富,南派的颤、叠、赠、打,北派的吐、滑、剁、花等技巧无不需要有灵活的手指随时转力做支撑。但不论演奏何种技巧,演奏者若能把握一点,即实施哪种技巧,就配合气息的运用让活动的手指充分放松,把力转移在当前空闲的手指上,便能瞬间让活动的手指实现最大程度的放松,使技巧的表现与乐曲的演奏音质更加饱满而富有弹性。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之所以达不到演奏技巧应有的音响与音色效果,在于实施技巧的手指过度用力及忽略了手指转力的作用,从而束缚了手指的自由,造成演奏技巧的生硬、无弹性。因此,在竹笛演奏技巧实践中采用逆向的手指思维(即要用的手指保持充分放松,把用力转移在不用的手指上),将能大大提高技巧的演奏弹性与灵活度。特别是在演奏南派颤音、叠音、波音、打音等技巧时,手指的转力可以让技巧在乐曲中的表现更加活灵活现。以竹笛全按作5指法演奏颤音5技巧为例,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地让颤的那个手指使劲用力,便会使整个竹笛在演奏中都随着5音颤动而摇晃起来,手指也不能完全自如放松、灵动的颤动。相反,若把手指的支撑重心转移在不颤的左手大拇指、小指及食指根部外侧(左斜右平式指法)且下巴紧紧贴紧竹笛,并完全释放右手的所有指孔的力(除右手大拇指握在第3孔下方外),则可轻松地完成颤音的技巧练习。且因5音是无名指颤动,而我们人体手指的无名指与小指是一个连动体,在吹奏颤音5时很多学生都会忘记把小指抬起来,这便导致无名指根关节发力受限,若在吹5颤音时能连带把小指抬起来,则可让无名指自由的舒展、起落。这一小指连带无名指同起同落的小细节看似无足轻重,实质上却对无名指颤音技巧的弹性、灵活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若能在演奏颤音技巧时,巧妙地运用手指起落的惯性,并借助根关节发力均匀地击打音孔,颤音的弹性感便能立马显现,音质出来将更饱满、松透,更具力量感。

(三)在乐曲中利用手指的自然演奏惯性转力

毕加索曾说:“我一生都在向孩子那样学习画画”。任何技艺的提高都是从最初的极不自然到慢慢渐进自然最后回归孩童般的极近自然。只有在技艺追求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与纯粹心,并在技艺的练习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放松才能如庖丁解牛般无厚入有间,达到娴熟、出神入化的境地。同理,竹笛最放松、自然的演奏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手指的自然演奏惯性,这样方能达到最省力、最震动、最具共鸣与张力的音色。在竹笛演奏技巧中,每一根手指的抬和按的动作都有一个发力点,若演奏者能巧妙地利用这力的惯性在旋律流动的规律中去找乐曲的强拍及节奏型切换的转力点,并根据找到的这个力的惯性使音符准确、自然地流淌出来,演奏者的手指技术负担便会减轻,且运用手指惯性演奏出来的音比手指过度用力发出来的音更松弛、更具有张力。特别是当演奏快速的乐句时,演奏者若能利用每一个节奏重拍或间隔换气调整手指的支点并利用手指附带的自然惯性演奏,运指的速度及灵活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并能很轻松、自然的为表现音乐内容服务。如在吹奏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欢乐歌》《朝元歌》等乐曲时,这些乐曲加花手法繁杂,演奏技巧重叠堆置,但每一个演奏技巧在乐曲中细致、微妙的表达又无不对乐曲的风格及情感韵味起到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特别是当我们平日惊叹于高超的演奏者演奏快速的双吐或连音等技巧,手指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如,看起来毫不费力时,殊不知他们深谙竹笛演奏转力之道,并懂得在演奏中随时保持转力方能达到由最开始的不自然到后来的渐进自然、出神入化。因此,演奏者若不学会利用手指的自然演奏惯性转力,便会导致手指僵硬,乐曲中技巧与情感的细腻表达更无从说起。

■竹笛演奏者在转力练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气指配合转力灵,莫待无气空转力

“无气不成声”,气是竹笛的演奏之本!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个演奏者演奏功底的标尺。它引领着手指更加放松、自如的演奏,并与手指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竹笛演奏手指转力过程中,良好的气息控制可大大缓解手指在演奏过程中的过度用力与紧张,而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的手型与不间断的转力又可让气息的运转更加平稳流畅,并避免全身肌肉过度紧张等演奏问题。在实践教学与演奏中,有些学生因若未把握好气息与手指的转力关系,则很容易出现各种让人啼笑皆非、顾此失彼的演奏画面。如有的学生在演奏较长的连奏乐句时,虽转力之法烂熟于心,手指看上去也松弛、自然,却不懂得气息控制,以至于到长句的末尾段便吹得上气不接下气,出现气息分配不均匀、演奏的声音气虚无力等问题;或有的气息控制较好,但在演奏较快、技巧繁多的乐曲片段时则把握不好竹笛演奏的重心,不懂得随时转力而导致演奏速度提不上去等问题。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不仅要将转力的观念贯穿于演奏始终,更要合理地分配、控制气息,并根据不同的演奏技巧来随时调整手指转力以适应不同乐曲的演奏需要,方能在演奏中更加平稳、顺畅地控制气息,保持手指的轻巧、灵活与放松。

(二)转力观念伴始终,自然放松常聆听

尽管在实际竹笛演奏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但教师若能在学生初学竹笛时就将“手指转力”与“保持随时聆听”的演奏观念贯穿于竹笛教学的始终,则可让学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的低级演奏错误,并使他们在平时的演奏中更加积极主动、松弛有度地调整与控制自己的手指转力与演奏习惯,从而大大增强他们手指的灵活性与演奏弹性。

同时,对演奏者个人而言,在初学入门练习中若能用心聆听自己演奏的每一个音,并在演奏中保持良好的手指放松习惯、配合气息的运用与手指转力,则可不断强化竹笛演奏的基本功,实现音乐听辨能力与演奏乐感的快速提升。而在竹笛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出现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始终都逃离不了气息的问题。如当演奏者发现自身演奏出来的音质不稳、干涩、生硬等问题时,则应立即停止这种不恰当的、错误的练习方式。同时,可快速调整气息与口腔打开状态(即下颚软骨下移),并在正确的演奏要领指导下以一种聆听式的练习方式随时观照自己存在的演奏问题,这样既可避免因长时间错误练习而不断巩固错误,又能使演奏者根据不同的技巧难度与乐曲速度要求调整手指的转力点,从而使手指僵硬、声音暗淡等演奏问题迎刃而解,并有助于演奏者更加游刃有余地驾驭所学的演奏技巧与乐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竹笛演奏技艺如要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无不需要演奏者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练习及善于勤勉思考方能有所成。因此,为了避免在竹笛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学生在平日技巧与乐曲练习中首先应在意念上重视“手指转力”的问题,同时在练习中加强手指的放松训练,学会根据不同的执笛手型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奏的固定支点,在技巧与乐曲的运用中学会利用手指的自然惯性来演奏,并灵活地将“手指转力”运用于打音、叠音、波音等各种演奏技巧,这样便可大大缓解手指的局部紧张,发出的音质更为松通、明亮,从而使乐曲的演绎更为细腻、传神!民

猜你喜欢

颤音竹笛惯性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冲破『惯性』 看惯性
My Mother
认清生活中的“惯性”
基于长笛演奏与教学中的颤音研究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我的坚守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
无处不在的惯性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