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眉与广州湾

2019-01-09钱源初

岭南文史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盟会孙中山革命

钱源初

一百多年前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誉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鲜为人知的是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胞兄孙眉曾受同盟会指派前往广州湾以经商为掩护,发展同盟会员,策动高雷光复,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著名华侨实业家和革命家。孙眉与孙中山兄弟同心,为近代中国的民主、独立和富强不懈努力奋斗。

一、建立广州湾反清根据地

1871年(清同治十年),孙眉跟随母舅杨文纳赴檀香山谋生,最初为农场雇工,后来经营农牧业和商业,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王”。1879年,孙中山跟随母亲到檀香山,一开始在哥哥孙眉开设的商店中帮忙。在孙眉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和香港等地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0月,孙中山回到檀香山与孙眉商讨“反清复国”大计,孙眉称赞孙中山“志大言大”,对此表示赞成,划拨一部分财物给孙中山。[1]同年11月,兴中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眉成为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担任茂宜分会主席。孙眉积极宣传革命,带动好友邓荫南变卖全部家产,追随孙中山回国参加起义。

辛亥革命后《申报》登载的《孙大总统之家史》中关于孙眉对孙中山的支持有所揭示:“杨氏生三男二女,长名孙眉,即寿屏先生;次幼殇;总统行三。男女混计,实孻生也。总统现年四十六岁,失怙已二十年,因家道清贫,十四岁出洋依赖乃兄。斯时其兄在檀山雇工,月得工金十余元供弟读书,实属异常辛苦,所幸渐入顺境,故总统得在檀读书四年,染有革命新思想,欧美文明风气。至十八岁返乡,大倡破神权之说,斩去乡主北帝手指,乡人哗然,因乃父得人和,遂不执罪。厥后往香港再读西书数年,考入医学专科,所有学费皆由其兄供给。毕业以后,实行革命,亦得其兄大助力,可谓难兄难弟矣。”[2]孙眉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孙中山的读书学习及革命活动提供了巨大支持。

孙中山非常重视广州湾的战略地位,早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孙中山就希望得到法国人的援助。他曾向法国方面递交一份意见书《我们的计划与目标》,里面提到:“在详细检讨计划后,我们认为法国是列强中唯一应该寻求其协助和支持的国家,不仅因为其政府形式可供模仿,也由于其领土紧邻,从各方面观点而言,对我方最为有利。”[3]这里所指的“领土”应是法国殖民地越南,与中国内地紧邻,对于革命行动非常有利。孙中山希望得到法国人帮助之后在越南和广州湾建立革命据点。资料也显示:“广阔的印度支那边界和广州湾海港却为广西叛乱者提供了安全秘密地引进军需品的良好基地”。[4]这里将革命党人污蔑为“叛乱者”。邵雍《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西南边疆的活动与法国人的关系》一文论述了孙中山与法国政界的接触,目的是建立“华南联邦共和国”。[5]法国租借地广州湾自1899年后脱离清政府直接管理,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选中的反清革命根据地。

清宣统二年(1910)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孙眉鼓励孙中山说:“这不算一回事,还应该继续干下去。”[6]同年5月,黄兴在《复孙中山书》中提出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的对策,打算选择广州湾作为训练兵卒、接收武器、筹备起义的地方,同时可以作为广州的革命外援。

由于广州湾具备进行革命活动的成熟条件,孙眉受指派秘密潜入广州湾。孙眉担任同盟会南方支部副支部长,与同村好友杨德初一起潜入广州湾,化名刘汉生、黄镇东,以广州湾三泰利号为通信处进行革命活动。[7]实际上,孙眉最晚在清宣统二年(1910)已经进入广州湾开设店铺,并非是“辛亥年”即1911年才从香港到广州湾。孙眉将农场给陈少白之后,与得力助手杨德初到广州湾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他们最初隐蔽的场所三泰利商号主营洋杂货,老板是广州湾绅士郑耀琳(后任西营商会第一任会长)。而冯自由(1882-1958)年仅14岁时已加入兴中会,有“革命童子”之称,宣统二年到加拿大任《大汉日报》主笔,曾任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同盟会加拿大支部长,故有义务责任汇款救济孙眉进行革命活动。

在广州湾期间,孙眉积极宣传革命,招纳同志,高雷地区不少本地人加入同盟会。孙眉在广州湾开展革命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11年6月,时任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发给内阁的电报中指出:广东各地都有“匪徒”踪影,其中以高州、韶州和广州等地方最多。“高州与广州湾租界毗连,革党倚为窟穴,日与内地土匪勾结响应,绅民多半逆匪。”虽然加派两营新军会合原有的营队合作“剿捕”,但是由于“匪势过盛”,兵力单薄,地方已经岌岌可危。[8]张鸣岐将革命党人污蔑为“匪”,但是革命形势的发展已经迅猛异常,势不可当。

二、策动高雷地区革命

孙眉到广州湾之后,全力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策划高雷光复斗争。1910年8月29日,孙眉在新加坡写给儿子孙昌(字建谋)的家信中说,他因为在香港招人加入同盟会,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刚乘坐日本邮船到新加坡。因为孙眉“他日回广州湾办事”,因此询问如果孙昌和他儿子不能回来,就叮嘱孙昌告诉母亲谭氏回来,先回去香港九龙的家然后搭船来广州湾。“父在此地办事,改名刘汉生,不别俾人知我在广州湾”。从中可知孙眉在广州湾化名“刘汉生”,开展隐蔽的革命活动。这一封信的背面还写有两行字:“中国民心大变,现下各省州县办备,本年十一月起大举之期。父现日即办事,分身不暇。”[9]这一时期,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孙眉在广州湾为革命奔走,功不可没。

同年9月29日,孙眉又写一封信给妻子谭氏询问开始启程没有,叮嘱她看到信马上乘船回来料理家事,回到香港后带上亲人赶紧来广州湾居住。“吾现居广洲湾办事,家事无人料理,见字即回,不可有误,千祈至紧”。[10]孙眉在信中一再叮嘱妻子要赶紧行动,前来广州湾居住处理家事。同时,孙中山也曾写信给孙昌请谭氏到广州湾:“因你父近日在法国租界地方居住,设有店铺,欲你母亲回去料理家务也。”[11]这里说的“法国租界”就是指法国租借地广州湾。孙眉在广州湾开设有店铺作为掩护场所,之所以一而再的要求妻子赶紧到广州湾处理家务,主要是因为他经常在外秘密联络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无法兼顾店铺和家庭。

孙眉潜入广州湾之后,积极发展同盟会员,在高雷各地均有重要的支持力量。

遂溪县人杨益三(1873-1924),年轻时曾做过雇工,清末在赤坎大通街开设“荣兴号”经商。杨益三在广州湾商界中有较高名望,在辛亥革命前就被同行选为广州湾商会董事。经孙眉介绍,杨益三秘密加入同盟会,负责广州湾同盟会经理财政和筹款事宜,对于辛亥革命前的防城起义(1907年9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等战役给养贡献不少。辛亥革命后,杨益三不愿从政,选择继续经商至终。杨益三逝世后,汪精卫撰写的《杨君益三墓碣》提及:“清末政治窳败,君痛炎胄之将陵夷,乃绝意仕进,退而隐于商,时同业推为广州湾商会董事。当总理提倡革命,密令同志孙眉在广州湾组织机关,相机行事。君慷慨慕义,毅然加入同盟会,对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诸役,始终相从。”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石光瑛撰写的《杨公益三墓志铭》也提到:“时孙文公,奔走海外,日以革命鼓嘘民众,命孙眉于广州湾秘设革命机关。君闻其说,毅然加入同盟,负经理财政责。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诸役饷需,源源不匮,厥功为多。”[12]可见杨益三积极支持孙眉的革命活动,并在其中负责财务。现在麻章西塘村保留有杨益三墓园;赤坎泰安街杨益三故居建有纪念堂。

吴川县人陈鹤舫(1872-1945)经朋友认识孙眉,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陈鹤舫尊称孙眉为大哥。陈鹤舫与当地绿林、会党有所联系,通过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吸引了不少好汉组织民军参与光复高雷行动。清政府官员摸清陈鹤舫的反清活动之后,命令信宜知县将他抓起来并实行酷刑,孙眉等革命党人想尽千方百计也无法成功营救。直到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员高州林云陔等领导民军解救陈鹤舫出狱。孙眉曾随陈鹤舫到吴川,将陈家擢秀书室作为高州革命的据点,在此召开会议,发动了陈玉臣、杨爵堂等人加入同盟会。[13]1911年冬天,年仅17岁的吴川人李汉魂加入同盟会。晚年他回忆说:“宣统三年冬,中山先生之兄孙眉先生在广州湾组织革命运动时,我就经湖南籍的黄元员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铭记于心。”[14]李汉魂表示:他参加革命活动是受到了两位表亲庞雄和庞玉辉的影响,其中庞雄早年加入新军,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4月参加广州起义被俘遇难,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高州人梁海珊(1881-1941)与孙眉志趣相投。梁海珊的同盟会会员证就是由孙眉在广州湾主持加盟签发的。在广州湾,由于以孙眉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展反清活动,因此“当日之广州湾,实为粤南革命之温床或策源地,对于后来辛亥双十林云陔率众起义,光复高州,不无关系也。”[15]这显示了广州湾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辛亥革命爆发后,雷州知府朱兴沂响应革命,与雷州士绅推举岁贡生陈伯常(陈乔森之子)任雷州保安局副局长,并到广州湾赤坎联系孙眉等同盟会员。现存的雷歌对此有记述:“时逢九月地反正,粮缺城危又无兵。民心惊动官走净,逼着闩门调防营。”“同心公议去赤坎,代表去查总机关。”“人事听天乜好讲,机关派来陈发初。”陈发初祖籍廉州,主政雷州期间得到百姓的拥护。[16]1912年2月2日,香港《华字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雷州平心人”的亲历见闻,称:“雷人自闻粤垣独立,即有意反正,特举代表到赤坎机关求孙寿屏画策。见孙时,始知已委任陈发初、陈又民等,由吴川带领民军进驻安抚,到达雷郡,各界开城欢迎,沿途燃炮升旗。翌日,绅商学界开会公举朱兴沂为民政长,陈发初为军政长,陈又民为财政长,分三部协同办理,舆论翕然。所可恶者,海康县柳谦挟款先逃,海关经历又去,朱兴沂见此情形亦潜往广州湾。后由孙公查知,发给扎委劝朱兴沂回雷办事。”但是朱氏借故滞留香港,于是“孙公扎委陈崇迈暂行署理”。[17]“孙寿屏”“孙公”均为孙眉。从上述报道可见孙眉对于雷州地区革命的影响。

孙眉坐镇广州湾影响至广西地区。杨愿公忆述:“辛亥三月廿九之役,风潮激荡,革命炎气,弥漫全国,而余辈尤难甘放弃,因与陆更存、陆涉川昆仲,于郁林陆川,毗连高凉各属,联络会党,运动防营,期取郁林,以为根据。时孙眉公驻节赤坎,更以炸弹数十颗赠予,数月之间,成效颇著,时辛亥秋间事也。”[18]可见孙眉对于高雷周边地区的革命活动也大力支持。

孙眉在广州湾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并收复雷州半岛等地。辛亥革命成功后,孙眉不慕名利,民国2年(1913)移居澳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孙德彰先生墓表》称赞他:“于军国事犹多所策画,既见忌于英政府,乃潜至广州湾,联络粤省南路之义军。民国成立乃退居澳门,大义既伸,先生之心力亦尽矣,始劳其身以成其业,终举其所业而皆效于国,淡然若无于己,岂非丈夫之明志也哉!”[19]民国4年,孙眉在澳门病逝。

三、在广州湾创立西药房

孙眉在广州湾除借助三泰利商号,还开设西药房作为掩护场所。1911年7月15日,孙眉从广州湾写信给儿子孙昌说:“父有信你二叔,筹舟资费打法(发)你等一齐回来。父在广洲湾运动高雷两府人民,数月经营,今得两府民智大开,高州六县人民入会者源源不断。旧年十一月,父到湾时,觅得地方一所,创立机关,外面开一药房,名叫祐生药房,此地方面,并无西医及西药房。今民智开通,用西药者大不乏人,今虽有药房,亦无西医,故望你速即与二叔商量筹舟资,速回来料理药房事务,极之合宜。高属革命风潮,日进千丈。”[20]信中所说的“二叔”即孙中山。对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孙眉表示很乐观,经过他在高雷地区的活动,民智大开,革命运动得以顺利开展。

根据孙眉的信件可知,广州湾在孙眉到来之前还没有西药房。宣统二年(1910),孙眉创办了一间“祐生药房”。随着使用西药的人增加,孙眉希望儿子孙昌能和二叔孙中山商量,赶快筹集旅费到广州湾帮忙料理药房。孙中山本身也是学医出身,接受过5年正规的西医教育,曾一度在澳门镜湖医院当医生。清光绪十九年(1893),孙中山将在澳门开设的中西药局迁到广州。根据冯自由《革命逸史》的记载,孙中山曾在檀香山为旧时亲友看病,疗效颇佳。其母杨太夫人对孙中山说:“革命目的在救人,行医目的亦在救人,第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自寻烦恼?”孙眉就说:“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吾弟奔走革命多年,自应始终一贯,岂可轻易变更,前功尽弃。”[21]可见孙眉是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上医治心”。孙中山弃医从政,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体,促进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孙昌曾在香港大学读医,宣统二年(1910)孙中山在写给孙昌的信中说到:“待你到香港后,我将尽力助你在香港大学完成医科的学业。”[22]鉴于孙中山、孙昌对于西医的认识,孙眉在广州湾开设西药房就具备了优越条件。

法国方面也知道孙眉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法国学者伯特兰·马托在《白雅特城:法兰西帝国鸦片销售时代的记忆》对此有所披露:“法国人从未想到赤坎药剂师孙寿屏(Sun-San-Ping)也会剪掉辫子,一身西式打扮。年轻的邮局官员勒内·旺朗德喜欢公开讨论这件趣事:‘我们突然发现博学、平和的孙寿屏不仅是革命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是孙中山的近亲!他的员工相继在政治上给予他支持,并确保他同广州的联络。至于顾客们,他们被证实在抓药时受到了仔细的盘问。其中几个人是密使,负责在整个广东直至越南东京边界传递情报。’总公使传唤了这个孙寿屏,禁止他有任何宣传革命的行为,禁止他进口和贩卖军火,否则予以驱逐!”《白雅特城》一书还援引1914年在巴黎出版的费尔南·法让耐撰写的《亲历中国革命》说:“在这几年,这块法国的租借地成了清廷通缉犯的避难所。孙中山的同胞兄弟在这里开了一家药店。在当时中国官员的掩护下,革命党人可以更从容地制订他们的革命计划。”[23]孙寿屏即是孙眉。孙眉等革命党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联络点,为广东和越南之内传递情报。当时孙眉在广州湾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药剂师”,之后他剪掉辫子,一身西式打扮,使当时广州湾的法国人感到惊讶。法国总公使为此传唤孙眉,除禁止他进行革命宣传,也禁止他在广州湾买卖军火,并以驱逐出境相威胁。这种情况与孙眉此前在香港进行革命活动而被英港政府驱逐出境所类似。

广州湾最早的西药房很有可能就是清宣统二年(1910)孙眉设立的“祐生药房”。此后,广州湾西营爱民医院、寸金桥公共医院相继建立,并出现有药房街、医院路。20世纪30年代,梁日新家族在赤坎先后开设普济药房、新亚药房。民国31年(1942)《大广州湾》及32年《广州湾商业指南、年鉴合辑》就刊登过不少的药房广告。无心插柳柳成荫,孙眉在广州湾以西药房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既促进了高雷地区革命高潮的到来,也促进了广州湾西医药事业的发展。

注释:

[1] 马庆忠、李联海:《孙中山和他的亲友》。广州:花城出版社,第52页,1988。[2] 《申报》1912年1月19日,第6版。

[3] 黄彦编:《孙文选集》(中)。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23-124页,2006。

[4] 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7)。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5页,2006。

[5] 邵雍:《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西南边疆的活动与法国人的关系》。《近代中国》第24辑。[6] 马兗生:《孙中山在夏威夷:活动和追随者》。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第41页,2003。

[7] 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册。北京:新星出版社,第199页,2009。

[8]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56页,1957。

[9] 1910年10月2日孙眉致孙昌家信,孙必胜先生藏。该信曾于2015年在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的“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图片展中展出。此信正面扫描图片又见黄健敏编著:《孙眉年谱》,北京:文物出版社,第89页。

[10] 1910年10月31日,孙眉致夫人谭氏家信,孙必胜先生藏。该信曾于2015年在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的“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图片展中展出。

[11]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第531页,1981。

[12] 阮应祺:《同盟会员杨益三事略及其墓志铭》。《湛江文史资料》第6辑,第98-100页。

[13] 陈治平等:《浩然正气——孙眉、陈鹤舫在辛亥革命前后活动点滴》,《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1卷《民国时期政治篇·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93-201页,2008。

[14] 王杰、梁川主编:《枕上梦回——李汉魂吴菊芳伉俪自传》。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9页,2012。

[15]黄恩伯:《梁公海珊传略》。高雷旅港同乡会编:《高雷文献专辑》,永利印务公司,第317页,1985。

[16] 雷州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雷州逸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212页,2013。

[17]《华字日报》1912年2月2日。

[18] 胡主席治丧委员会编:《胡先生纪念专刊》,第70-71页,1936。

[19] 黄健敏编著:《孙眉年谱》。北京:文物出版社,第109页。

[20] 1911年7月15日孙眉致孙昌家信,孙必胜先生藏。该信曾于2015年在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的“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图片展中展出。

[21] 冯自由:《革命逸史》上册。北京:新星出版社,第20页,2009。

[2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第455页,1981。

[23](法)伯特兰·马托:《白牙特城:法兰西帝国鸦片销售时代的记忆》,李嘉懿、惠娟译,王钦峰编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第72、79页,2016。

猜你喜欢

同盟会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中国的出行革命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