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

2019-01-08方雪芬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体育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友谊关保卫战”教学策略,结合幼儿游戏活动前期经验,对“友谊关保卫战”活动目标、玩法、过程等进行预设,解析幼儿互动与教师的观察及游戏特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使身体动作得到发展,发挥了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体育 游戏活动 友谊关保卫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76-03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是我国九大名关中目前唯一在使用的关口,也是我国唯一与外国接壤的边关和战略要地,常年由解放军英雄连在边关驻守,保卫边关的和平与安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凭祥市第一幼儿园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和人脉资源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为此,我园每个学期开展国防教育月,学习军人优秀的品质,让国防教育渗透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一次国防教育月活动中,我园组织幼儿游览友谊关。孩子们在分享活动体会时,兴奋地说起自己的游览体验。有的说看到了古炮台,有的在雄伟的友谊关前留影,有的去摸一摸子弹打在友谊关城墙留下的痕迹,有的参观了友谊关历史博物馆,还有的和英雄连的解放军叔叔一起举行升旗仪式。由此,我园生成了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友谊关保卫战”,充分利用边境边防重镇友谊关这个资源条件,对孩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初步萌发孩子们保家卫国的情感,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既锻炼了体质,又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游戏活动对孩子的培养意义重大

大班孩子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有合作游戏经验,喜欢竞技类体育游戏。他们经常模仿影视剧玩打仗游戏,心中有一个“英雄情结”,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守护者,跟“敌人”作斗争。在玩“保卫友谊关”游戏之前,孩子们到友谊关游玩,倾听友谊关英雄故事《镇南关大捷》,和解放军叔叔进行队列训练,倾听国防知识讲座等,激起了保卫家乡、做“小小国防军”的爱国情感(如图1)。由此生成的“保卫友谊关”游戏,既满足孩子们当英雄的情结,又锻炼了孩子跑、跨跳、投掷的能力。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要求:大班幼儿能用沙包投掷5米左右,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和沙包。在此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搭建友谊关,布置战场阵营,扮演“战士”跨壕沟,过沼泽地;投掷“炸弹和手榴弹”,消灭“敌人”,争当解放军英雄連,把国旗插在“友谊关”上赢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模仿、想象自己是英雄战士,利用游戏材料主动、愉快、不知不觉地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使整个游戏充满趣味性,发展幼儿跨跳、匍匐前进、平衡、投掷的能力。同时,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真实体验,并有序地参与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萌发爱家乡、爱祖国、长大后保家卫国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的目标、准备、玩法和过程

(一)游戏活动的目标

1.通过游戏练习挥臂投掷、闪躲的技巧,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萌发爱家乡、爱祖国,争当“小小国防军”的意识。

(二)游戏活动准备

用积木搭建成“友谊关”模型,用垫子布置成铁丝网,用跨栏布置成壕沟,用梯子和轮胎布置成沼泽地,用报纸球替代炸弹和手榴弹等布置游戏活动场地,配上雄壮的音乐营造游戏氛围。

(三)游戏玩法和规则

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士兵各一队,演习警报音乐响起敌人来袭击,两队士兵各自爬过铁丝网(垫子),走过沼泽地(梯子和轮胎),跨过壕沟(跨栏障碍物)来到阵营,拿手榴弹、炸弹(报纸球)投掷对方,被投掷的幼儿即为“中弹”,退出战场。音乐停止后,剩下人数多的一队为胜,胜队拿国旗插到“友谊关”上,被封为友谊关下的英雄连战士。

(四)进行游戏活动

1.创设游戏故事情境,孩子扮演战士角色,教师扮演指挥官进入游戏情节,开始战士们一天的晨间训练生活。雄伟的“友谊关”下晨号吹响,驻守边关的战士们听到号角声赶紧起床集合,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进行队列练习、跑步、锻炼身体,呈现出一派严肃认真、积极向上的景象。

2.警报声响起,两队人员进入演习对战对垒状态,争夺英雄连队封号的战斗打响。警报声响起,有敌人入侵友谊关,指挥官集合战士讲解作战要求,要求爬过铁丝网(垫子),走过沼泽地(梯子和轮胎做成的平衡木),跨过壕沟(跨栏),跑到战斗阵营,用炸弹和手榴弹(报纸球)瞄准5米之外的敌人投掷,同时进行躲闪,预防被敌人的炸弹打中。被投掷中的战士即为“受伤”,要离开战场。指挥官的胜利号角响起,各队伍清点战场上剩下的士兵人数,人数少的为输队,不能守卫“友谊关”,剩余人数多的一队为胜,被封为“友谊关英雄连队”,拿国旗插在“友谊关”上。渲染气氛的音乐《红星赞》响起,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3.第一次争夺英雄连封号战斗结束,战士们总结经验,请个别英雄战士讲述自己怎样进行战斗,并带领战士演练、学习。请投掷和闪躲动作比较标准的幼儿进行讲述和演示,指挥官组织幼儿进行投掷和闪躲练习。(如图3)

4.警报声再次吹响,争夺当英雄连队的军事演习继续进行,新一轮的战斗打响,幼儿接着进行第二遍游戏。

5.演习结束,战士凯旋,跳起了庆祝胜利的热身舞。战士们苦战了一天后取得了胜利,大家一起跳舞庆祝,随《军号滴滴吹》的音乐做起放松运动。

三、游戏中幼儿的互动、教师的观察和回应

1.在游戏准备环节,孩子们在协商分组进行游戏时出现争执,原本游戏分组拟分为“敌人队”和“英雄队”,但孩子们谁也不愿被分到“敌人队”,经过协商把游戏小组统称“战士队”,比一比谁的队伍能力强,哪一队就可以封为“英雄队”。具体过程如下:谁做敌人队,谁做英雄队呢?他们谁都不让步,都不愿意做敌人。最后由每队派出代表通过“石头剪子布”定输赢的方式决定,赢的一队做“英雄队”,输的一队为“敌人队”。输掉小游戏的李×急了说:“我们不做敌人!”其他幼儿反驳:“不行,输了就当敌人。”李×说:“那我们敌人打仗时一定会赢的!”小美着急了说:“万一敌人真赢了怎么办?会把友谊关占领去的?”孩子们一下子吵得不可开交,觉得用“石头剪刀布”定输赢这个方法不适用,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师:“你们都不想当敌人,可是没有敌人队怎么打仗呢?大家再想一想怎么办。”佳佳大声地说:“老师,那我们都当战士,不当敌人,先打仗,赢了封为‘英雄连队。”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修改了游戏规则,将两军对打改成战士军事演习对战,赢的一方封为“英雄连队”。孩子们亲自制订游戏新玩法后,他们参加游戏的兴趣更高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关注者和支持者,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玩的游戏由自己制订规则。孩子们在“争吵—解决—再争吵—再解决”的过程中促进交往,萌发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孩子在游戏中可以随着游戏情节的需要,自动转换游戏角色,随着游戏的深入自觉转换为“敌人”和“战士”的两个角色。

2.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兴致很高,为了打胜仗一个个使劲地投掷沙包,嘴里还喊着,“轰”!“中了”!但有些孩子被子弹打中了还是不愿意“阵亡”,不想退出战场,双方为此又吵了起来。师:打仗的纪律是什么?幼: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师:现在要想玩这个游戏该怎么办?听到这话后,被子弹打中的幼儿很快退出战场。活动中孩子的投掷动作不到位、不标准,教师设置了请英雄讲述自己的事迹这个环节,让投掷和闪躲动作标准的孩子示范、演示,再让孩子们跟着指挥官按标准动作练习,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在这里,教师抛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他们从中明白进行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3.游戏结束部分创设军队凯旋庆祝胜利的情节,跟整个游戏情境首尾呼应,音乐《军号滴滴吹》调整了孩子的情绪,渲染了胜利之后的欢乐氛围,从而达到放松身体,使幼儿获得保卫家园、当上英雄的情感体验。

四、游戏活动的特点

(一)运用完整的故事情节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创设有趣的情境、情节,让幼儿扮演游戏角色,借助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创造性的表现角色行为等方式满足身心发展需要。在本次游戏活动中,以战士听号角起床晨练—进行敌人来入侵军事演习—过铁丝网—过沼泽地—过壕沟—到战场—扔手榴弹和炸弹—凯旋—庆祝胜利,把完整的故事贯穿在活动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匍匐前进、平衡、跨跳、投掷、闪躲等身体动作,发挥了想象力,体验扮演英雄战士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二)游戏中教师为辅、幼儿为主,自主体验

在本次游戏中,教师没有过多限制幼儿,给予幼儿自主体验的机会,让幼儿遇到问题自己协商解决。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只是提供游戏材料,孩子自己搭建游戏场地;在分组遇到问题时,自己寻求办法重新制订游戏规则,先是以游戏形式定“敌人队”和“英雄队”,后协商以打仗输赢定队名,争夺英雄连队封号。在游戏当中面对遇到冲突,即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阵亡”,又不肯退出游戏而发生争吵时,幼儿通过协商顾全大局,为了完成游戏而退出游戏场地,以此体验及反思合作游戏和学习遵守规则的作用。

五、游戏活动的价值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结合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以及本幼儿园处于边防重镇,开展游戏活动具有战略意义的实际,我园在给孩子进行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后开展此游戏,能让孩子从小植入爱家乡、爱祖国,形成长大后要保家卫国的意识,具有重大的国防教育意义。

2.活动创设游戏故事情境,使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悟在其中,在获得愉快情绪的同时,激发幼儿喜爱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交往,学会遵守活动规则和自我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匍匐前进、跨跳、平衡、投掷、闪躲等身体基本动作的灵活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急着打胜仗,谁也不认输,出现被子弹打中后耍赖,不愿意退出战场的现象。由于教师提供用作炸弹的材料是报纸球,报纸球打中后没在身上留下痕迹,如果改成绒球打中目标即可粘贴在身上效果会更好。在对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还可以增加沙袋、玩具枪、担架、小小医药箱、小军服等,让孩子在下一次的推进游戏中,利用这些材料创设更多的游戏情节,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作者简介:方雪芬(1974— ),女,壮族,广西凭祥市人,幼教高级职称,崇左市优秀教师,崇左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浅谈游戏活动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2016体育年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