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距离输电中铜损问题巧析

2019-01-08李俊永王长江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

李俊永 王长江

摘 要:高中物理远距离输电问题所涉及的功率关系、电流关系、电压关系较为繁琐.当用户端电阻发生变化,分析与铜损有关的问题时,学生感觉无所适从.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疑惑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两种行之有效的解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远距离输电;铜损问题;高中物理

作者简介:李俊永(1987-),男,陕西商洛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科学方法的显化、思维型课堂研究;

王长江(1972-),男,宁夏石嘴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及教师教育研究.

人教版物理选修3-2远距离输电一节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物理原理有用性的感受.由于本节涉及到多个量间的变换关系,比较繁杂,在各种关系中,用户端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的铜损问题学生困惑较大.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物理教师,既然发现这样的现象,就应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做细致的剖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减轻学生学习的认知负荷.

1 远距离输电问题概述[1]

远距离输电系统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输电电路.

该输电系统可以分为3个回路.回路1主要指发电回路,回路2主要指输送系统,回路3主要指用户端,三个回路之间分别连接有升压变压器(左侧)和降压变压器(右侧).

回路1:该回路中,通过线圈1的电流I1等于发电机中的电流I机;线圈1两端的电压U1等于发电机的路端电压U机;线圈1输入的电功率P1等于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P机.

回路2:I2=I3=IR,U2=U3+ΔU,P2=ΔP+P3.

回路3:I4=I用,U4=U用,P4=P用.

三个回路中电压、电流与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再将各部分的功率关系考虑进来问题就更为复杂.具体表现为:

(1)理想的升压变压器联系着回路1和回路2,由变压器原理可得:线圈1(匝数为n1)和线圈2(匝数为n2)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U1U2=n1n2,I1I2=n2n1,P1=P2.理想的降压变压器联系着回路2和回路3,由变压器原理可得:线圈3(匝数为n3)和线圈4(匝数为n4)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U3U4=n3n4,I3I4=n4n3,P3=P4.

(2)电压损耗:输电线上的电阻导致的电压损耗,ΔU=U2-U3=IRR线.

(3)功率损耗:输电线上的电阻发热的功率损耗,ΔP=P2-P3=I2RR线.输电线上能量损耗是热损耗,计算功率损耗时用公式ΔP=I2RR线或ΔP=△U2R线.

2 问题产生的情景——起疑

【案例产生的情景】

笔者在远距离输电一节的正课结束后追加了一堂习题课,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电压、电流、功率及匝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形成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整体认知,建构电磁感应在远距离输电当中的认知图式.在基本知识复习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道经典习题,原题是这样的:

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 )

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

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V

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

当规定的答题时间快到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一改往日的安静状态,在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走下去发现学生对D选项有疑惑,对该选项为什么正确说不清也道不明.经过仔细询问,笔者明白了学生的疑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疑点1】

【疑点2】

关于D选项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由ΔP=I2RR知,损失功率减小.这样的解释令人费解,个中缘由未交代清楚,且在推断逻辑上有诸多空白,跳跃性过大,该解释不能令人信服.通过图1、图2的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学习盲点主要是由于U4变化未知造成的.因此明晰U4如何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绕开该变化的讨论,借助其他工具直抵研究终点,是一些可能的途径.

3 关键问题的分析——析疑

3.1 假设法——直击疑团

(1)假设由于R增大引起U4减小,由U3U4=n3n4,得U3=n3n4U4減小,进而UR=U2-U3增大,根据PR=U2RR易知,损失功率增大;假设由于R增大引起U4增大,由U3U4=n3n4,得U3=n3n4U4增大,进而UR=U2-U3减小,根据PR=U2RR易知,损失功率减小.

但是这个假设法不是问题解决的途径,因为由于R0增大引起U4的变化一定是确定的,因为不存在减小、增大两种情况在同一回路相并存.同样的道理,也不肯能通过电流的变化分析,铜损的增减.这一点正是学生疑惑的地方,作为教师不能不认真分析.

(2)分析电压、电流变化不能解决问题,分析功率变化是否可行.由于P损=P2-P4,P2=P1,P4=P3;再根据P1=U1I1,P3=U3I3,I3=I2,得到P损=U1I1-U3I2①

据此式结合升压变压器的特点易知,U1>U3,I1I2=ΔI1ΔI2=n2n1>1.即I1>I2,ΔI1>ΔI2尽管电压关系U1>U3关系恒成立,对于①所表达的铜损变化也无法判断,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电流的变化未知.

4 问题的解决——释疑

4.1 等效电阻法[2,3]

从等效电路的思路出发,该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该方法虽然引起了中学老师的注意,但是推广的程度并不高,笔者有意借此教学案例推广该方法的应用.案例中所涉及的是交流電,但并不影响等效思想的应用,况且等效电阻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上述疑团产生的根源.具体如图5所示.

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流分别为I1、I2,电压分别为U1、U2.原线圈接入一正弦式交变电流,副线圈负载的总电阻为R,现需要将左图等效为右图,并给出R′的具体表达式.因为U1U2=n1n2,且I2=U2R,可得到I2=n2n1·U1R;再根据I1I2=n2n1,得到I1=(n2n1)2·U1R,

由此便得到R′=U1I1=(n1n2)2·R.可见当把副线圈上的电阻等次到原线圈上面时,电阻就会变为原来的(n1n2)2倍,这样以来处理远距离输电的问题就方便多了.

根据上面的推导,现在的研究目标直指回路3在回路2上的等效.当将用户端总电阻R等效到回路2上时,可得到等效电阻R′=(n3n4)2·R.如此以来输电系统有原来的3个回路转为2个回路,对铜损的分析因此变得简单.因为U2的变化由U1、n1和n2决定,但是这些量在输电系统中并不改变,此时就有U2不变,因此当R增大时R′随即增大,紧接着就会导致I2减小,根据PR=I2RR=I22R得到PR减小.

评析 等效电阻法对问题的处理有效避免了对U4变化的讨论,等效的处理手段直接绕过回路3,通过对等效后回路2的讨论,最终分析得到PR减小的结论.该方法的本质在于透过各量相互牵扯的现象,抓住了他们因相互制约实现信息反馈的“牛鼻子”,令解题思路焕然一新.从对学生疑点的分析来看,该方法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因假设不当而形成的“零结果”讨论,减轻了学生学习心理负荷,可谓“柳暗花明”.

4.2 假设法

既然U4增大或者减小都不能解决由于用户端电阻变化引起的铜损变化问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假设U4既不增大又不减小,且在该假设之下分析用户端电阻变化引起的各量变化所得之结果,与等效电阻法相同.

在等效电阻的分析中得到R增大PR减小的结论.根据笔者的经验,假设U4不变,当R增大时,I4减小,进而I3减小,则I2=I3=IR减小,最后根据PR=I2RR=I22R得到PR减小.与前述结果一致.反之,在等效电阻的分析中可得到R减小PR增大的结论,根据笔者经验,假设U4不变,当R减小时,I4变大,进而I3变大,则I2=I3=IR变大,最后根据PR=I2RR=I22R得到PR增大.同样得到一致的分析结果.

评析 该方法仅仅是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没有确切的理论依据.作为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物理原理外,也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题目,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5 教学的反思

该案例中的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从问题的发现到解决,笔者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该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经历了起疑——析疑——释疑的过程.作为教师笔者对该案例有以下几点认识:对学生,(1)善于发问,“学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问题”激发自己的疑惑冲动,对关键问题需要穷追不舍、刨根问底;(2)善于“找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或者与自己认知有冲突的地方,不能简单放过,向同学、老师“找茬”,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3)善于梳理,要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梳理出来,梳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的思路,为解决问题寻找途径.对教师,(1)提升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一堂课活的灵魂,扎实的专业水平与教学功底会让学生如沐春风,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当笔者把这个问题向学生澄清时,学生发出了惊叹的声音;(2)善于总结经验,教学经验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期的积淀,总结他人经验、总结自己教学心得,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3)灵活看待教材,教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开发好它,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引申内容,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做足功夫.

总而言之,面对课堂上学生的困惑,做好教后的反思可能比教学活动本身更有价值,更能促进一个教师的成长,也许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师教学用书(选修3-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3-95.

[2]唐建勋.巧用变压器等效电阻的反馈作用[J].物理教师,2017(09):92-93.

[3]董晓臻.“等效电阻”的思想在理想变压器问题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4(16):30.

(收稿日期:2019-08-13)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新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应用例析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