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密词题序与审美化研究

2019-01-08孔燕君

关键词:周密正文

○孔燕君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吴梅在《词学通论》曾经说过:“择题最难。作者当先作词,然后作题……学者作题,当从石帚、草窗……草窗题,如《渡江云》‘丁卯岁未除三日’云云。《采绿吟》‘甲子夏。霞翁会吟社诸友’云云……叙事写景,俱极生动。而语语研炼,如读《水经注》,如读《柳州游记》,方是妙题,且又得词中之义。抚时感事,如与古人晤对。而平生行谊,即由此可考见焉。”[1]6-7在这里,吴梅对于周密的词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词序内容生动,“语语研炼”,为题序撰写之个中典范。周密现存词153首,其中以宋亡为节点可分为前后期。宋亡之前周密多描摹文人高雅的生活与逸致闲情,而宋亡之后则多亡国之悲与零落孤独之叹。其题序创作多集中于宋亡之前,且大都篇幅较长、文笔优美、用语精巧。在为词作交代创作缘起、背景与提供补充说明的同时,更体现出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目前,周密草窗词题序研究也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张晓宁曾撰《草窗词题序研究》[2]一文,对草窗词题序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从质与量的统计分析以及题序具体功能的考察(包括题序对周密创作取材、生平交游、词风师承、创作心态以及以周密题序为例管窥宋末词坛创作特点等)两个方面对草窗词题序做了一个概述性的介入研究。文章涉及的研究点较为全面,指明了部分草窗词题序研究的方向,但偏重于表面性的整体概述,于所涉及的内容多点到为止,并未进行细致与深入的讨论与分析,因此周密草窗词题序研究,仍有极大的深入与拓展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草窗词题序的审美化倾向,作为周密词题序的一大创作特色,尚未获得学界的关注,在目前仅有的《草窗词题序研究》一文中也并未进行细致讨论,不得不说是周密词题序研究的一大缺憾。本文着重于探究周密草窗词题序的审美化倾向,以周密宋亡之前所作的题序为文本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化倾向进行较为具体与充分的讨论。

一、独立文体意义的凸显

周密题序的审美化倾向,从文体层面来进行考查,即体现在题序所具有的独立文体意义上。题序由原先词之附庸的地位,开始向独立文体发展,即题序可以从词作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审美个体。周密词题序的独立文体意义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显现,一是题序篇幅的扩展,二是题序本身完整、稳定的文本结构。

(一)篇幅扩展

据张晓宁在《草窗词题序研究》[注]张晓宁在《草窗词题序研究》一文中据中华书局唐圭璋编《全宋词》及文化艺术出版社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统计了周密的题序的创作数量及出现频率,且横向与其他题序大家的创作情况进行对比,证明周密足以跻身南宋词题序创作大家之列。一文中对于周密词创作的题序数量的精确统计,周密现存词作共153首,其中有题序者128首,占词作总数83.66%[2],从数量上证明了周密对于撰写题序的重视与用心。而据笔者进一步统计分析,部分词作的题序长达数百字,甚至部分题序的字数远超过了词作正文,现以表格加以说明:

周密词题序字数与正文字数比较

上表清楚地显示出了周密词题序之长,《长亭怨慢》和《三犯渡江云》两首的题序都达到了近200字,远超过词作正文字数,前者的题序字数甚至超过了正文字数的两倍有余,足以看出周密在题序创作上的用心。原本题序作为词作正文的补充说明,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或短句来做出解释,力求言简意赅,清晰明朗;而周密则反其道而行之,用大篇幅的内容来加以详细叙述。而这些词序从篇幅上来看,已突破了原先词体之附庸的状况,足以成为一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散文。

(二)完整稳定的文本结构

除了篇幅的拉长之外,题序本身完整的文本结构,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内容的合理安排,也足以让其单独成为一篇散文。下面以具体的词序来加以分析说明。

首先来看《三犯渡江云》的题序:

丁卯岁未除三日,乘兴棹雪,访李商隐、周隐于余不之滨。主人喜余至,拥裘曳杖,相从于山巅水涯、松云竹雪之间。酒酣,促膝笑语,尽出笈中画、囊中诗以娱客。醉归船窗,然夜鼓半矣。归途再雪,万山玉立相应发,冰镜晃耀,照人毛发,洒洒清入肝鬲,凛然不自支。疑行清虚府中,奇绝境也。朅来故山,恍然隔岁,慨然怀思,何异神游梦适。因窃自念人间世不乏清景,往往汨汨尘事,不暇领会,抑亦造物者故为是靳靳乎?不然,戴溪之雪,赤壁之月,非有至高难行之举,何千载之下,寥寥无继之者耶?因赋此解,以寄余怀。

这篇题序体现了周密词长题序的典型行文结构,叙事、写景、议论三层内容。从结构上来看,这篇题序首先完整记述了词人访客、与同好相从于松云竹雪之间,醉饮而归的过程,事件的时间、地点、交游往来的对象及聚会活动皆有所记述;紧接着是写景,词人描写了归途中所看到的雪景图,山巅水涯、松云竹雪,一派清雅高旷、晃耀晶莹的奇绝景象,令人产生神游梦适之感;末尾则记录了作者当时的议论,感慨世间美景无人欣赏领会的遗憾,以题序直抒个人之襟怀,表现了词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整篇题序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不论从记叙事件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方面来看,还是词人对于写景及艺术手法的追求、运用,以及作者情怀、意志的抒发,都能证明这篇题序已不仅仅是词正文的附带说明,而应当被看作具有独立意义的散文。

再如《长亭怨慢》的题序:

岁丙午丁未,先君子监州太末,时刺史杨泳斋员外、别驾牟存斋、西安令翁浩堂、郡博士洪恕斋,一时名流星聚,见为奇事。倅居据龟阜,下瞰万室,外环四山,先子作堂曰“啸咏”。撮登览要,蜿蜒入后圃。梅清竹癯,亏蔽风月。后俯官河,相望一水,则小蓬莱在焉。老柳高荷,吹凉竟日。诸公载酒论文,清弹豪吹,笔研琴尊之乐,盖无虚日也。余时甚少,执杖屦,供洒扫,诸老绪论殷殷,金石声犹在耳。后十年过之,则径草池萍,怃然葵麦之感,一时交从,水逝云飞,无人识令威矣。徘徊水竹间,怅然久之,因谱白石自制调,以寄前度刘郎之怀云。

仍是叙事、写景、议论的行文模式。在此篇题序中,词人先回望了十年前啸咏堂名流星聚之盛事,中间篇幅着重描绘了“啸咏堂”雅致清幽的自然环境,以及昔日名贤前辈在此地的雅集盛事。梅、竹、老柳、高荷等自然意象,贤士们载酒论文、清弹豪吹的风雅之举,都给人一种喷薄而出的高洁素雅之气;而末尾部分词人则立足于现实(十年之后)对其重新进行观照,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直抒物是人非之感。而末句则为词正文交代创作缘起,借前度刘郎之典故,表明自己故地重游之怅然情怀。

从以上两篇题序来看,对贤士雅集活动的记叙、对自然环境的描摹及个人情志、议论的抒发,三个部分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稳定的行文结构。这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的行文模式极大地减弱了题序对于词作正文的附庸关系,而赋予了题序独立存在的文体意义,题序可以从词作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篇具有独立文体意义的游记散文。

二、雅致情怀的演进与抒发

自北宋以来,词进入了不断雅化的发展过程,由原先的艳科小道,转向成为个人抒情言志的一种手段,词的个人抒情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题序从无到有,从短到长,内容的不断变化,更是词作本身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自晚唐至北宋初,词一般只包括词牌(或者称曲调、曲牌)及正文,这时期词的本事一般也与所选词牌相对应,所谓“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3]278,表现的多是类型化的情感,在这个时期题序尚未出现在词作当中。随着词逐渐“诗化”,开始着重个人抒情言志,词牌与词正文内容开始脱离对应关系,就如同诗歌发展一般,词人开始添加词题和小序来对词正文加以解释说明。首开题序风气之先的是张子野,此后,苏轼也通过撰写题序以补充说明词作内容。而后姜夔和辛弃疾继承了这一传统,且开拓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辛弃疾注重题序的实用价值,强调题序的叙事纪实性,为词作正文作出补充说明;而姜夔则发扬了抒情传统,并将词的审美化追求由词作本身扩展、延伸至题序当中,极大地增强了题序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周密则遵循了姜夔的抒情传统且进一步加以开拓和延伸。周密词的题序内容,由原先交代词之创作缘起和点明时间、地点等叙事要素,而逐渐雅化,着重表现文人雅士唱和之趣与雅集之乐,生发出了一种浓厚的雅致情怀。

首先是词序中所生发的唱和之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曾提出:“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4]3这个论断指明的是南宋词人应社作词的文学现象。这种相互唱和、结社交游的文学活动,是南宋词人的一大特色。而应社作词,参与次韵、探题赋词、即席分题等各种形式的词社活动,也很符合周密的创作特征,这从他的词序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周密词中有不少次韵与和作,如《大圣乐·东园饯春即席分题》《风入松·立春日即席次寄闲韵》等,这些精短明确的题序都指明了这些词的性质为交游唱和之作。

在一些较长的题序当中,周密也记录了自己与好友次韵、唱和的文人雅趣,比如《齐天乐》的题序:

紫霞翁开宴梅边,谓客曰:梅之初绽,则轻红未消;已放,则一白呈露。古今夸赏,不出香白,顾未及此,欠事也。施中山赋之,余和之。

又如《一枝春》二首的题序:

寄闲饮客春窗,促坐款密,酒酣意洽,命清吭,歌新制,余因为之沾醉,且调新弄以谢之。

越一日,寄闲次余前韵,且未能忘情于落花飞絮间,因寓去燕杨姓事以寄意,次少游“连苑”之词也。余遂戏用张氏故实,次韵代答,亦东坡“锦里先生”之诗乎?

这两篇题序也都记叙了周密与好友张枢之间酬唱赠答、次韵往来的文人趣事。这种记述与吟社好友互相唱和、次韵作词的题序在周密宋亡前的创作中较为密集。

此外,在部分篇幅较长的题序当中,周密还详细记述了与文人雅士交游、雅集的盛事,尤其是西湖吟社的文学活动与多次清游。江昱在《苹洲渔笛谱疏证》中《采绿吟》(采绿鸳鸯浦)一词下作疏证:“《都城纪胜》:文士有西湖诗社,此社非其他社集之比,乃行都士夫及寓居诗人,旧多出名士。”[5]周密当时也是西湖吟社的一员,经常参与吟社的一些集会活动。而周密所写的与此相关的词序,不仅记录了雅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也包含了相关的文学活动,加之以自然景物的烘托渲染,人物心理、行为的刻画,叙事流畅自然,文字淡雅清丽,使整篇词序散发出一种文人雅士情怀,足显周密词“雅”的追求与本质。

如《齐天乐》的题序: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凉于三汇之交,远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数百年故事,游兴甚逸。余尝赋诗三百言以纪清适,坐客和篇交属,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复寻前盟于白荷凉月间。风露浩然,毛发森爽,遂命苍头奴横小笛于舵尾,作悠扬杳渺之声,使人真有乘查飞举想也。举白尽醉,继以浩歌。

词人在这篇题序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夜游苕溪图,极富有李白、苏子瞻月夜泛舟、与友人共游的情调与氛围。题序中记录了两次放舟于三汇之交,第一次与同好赋诗纪游,第二次命苍头奴吹笛江上。题序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观清逸飘然,白荷凉月,风露浩然,给人一种清冷悠然、杳渺幽微之感,复协奏以悠扬杳渺的笛声,使人“逸兴遄飞”,直有乘船飞仙之意。而结尾所描写的举白尽醉,继以浩歌,更是让人联想到李白采石江边的飘逸洒脱之态与苏子瞻“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情状,全身心陶醉于自然景状与文士雅集的无穷乐趣当中。整篇题序既营造了一种缥缈幽微的意境,又透露出一股浓重的文人雅士情怀,带给人一种清幽雅致的审美感受。

三、审美价值的追求

周密在题序创作方面继承了姜夔的抒情传统和“雅词”的审美风格,他在《自铭》中曾说“间作长短句,或谓似陈去非、姜尧章”[6]142,在题序创作上更多受到姜夔“清空骚雅”风格的影响,注重对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追求。邓乔彬在《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中就曾评价:“纵观他一百五十多首词,清绮、工丽、典雅、洁净,是最主要的特色,尤其是‘清’与‘雅’的统一。”[7]874周密的词风在受到姜夔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吴文英密丽词风的影响,如周密注重于文字的研炼雕琢与音律方面的追求,因此周密的词题序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典雅清隽的审美风格,既包含对姜夔“清”与“雅”的继承,也包含了对吴文英密丽词风的接受,在“清空”和“质实”方面,周密达到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他通过在题序中使事用典,又在题序中描摹自然山水之景和状写内心真实情志,来增强题序的审美价值。

(一)使事用典:语言之典雅精工

周密在题序创作中注重追求典雅的审美效果,尤其表现在题序中所使用的大量典故中。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绪论中曾评价周密词“缕冰刻楮,精妙绝伦”[8]5,强调了周密词文字研炼、用语精巧的特点,这在其题序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一般说来,题序作为词正文内容的补充说明,应采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来对词作内容做出解释,但周密倾向于在题序当中使用大量的典故,来增强题序的艺术性与审美内涵。

如《长亭怨慢》的题序:

后十年过之,则径草池萍,怃然葵麦之感,一时交从,水逝云飞,无人识令威矣。徘徊水竹间,怅然久之,因谱白石自制调,以寄前度刘郎之怀云。(节选)

这篇题序当中运用了三个典故来表明自己久别之后故地重游之境以及物是人非的今昔对照之慨。一是“葵麦之感”和“前度刘郎”,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9]90,以葵麦之感与刘禹锡的典故来指代故地重游的今昔之慨。二是借用陶潜《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典故,来表现自己久别之后重返故里,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周密善于用典故来抒发个人感慨,使整篇题序呈现出婉转低徊的感伤情调,同时又增强了题序的艺术内涵与审美韵味,凸显周密的雅词本质。

再如前引《齐天乐·丁卯七月既望……》的题序。这篇题序中也运用了三个典故,分别是“太白采石”“坡仙赤壁”及“乘查飞举”。周密借太白采石、东坡赤壁之游来比拟自己与友人游于苕溪的风雅之举;借张华《博物志》载有人乘浮槎到天河事,表明当时杳渺悠扬的笛声和风露浩然的环境使人陡然而起乘槎仙去之意,这也体现出作者当时沉醉其中、逸兴遄飞的心理状态。

上两例都能清楚地证明周密在题序撰写时注重使事用典的特征,他一反题序简明直接为词作正文做出解释说明的常规,转而在题序中加入富有意味的事典与语典,这证明了周密已经不单单把题序当作词正文的补充说明,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文学作品,通过典故来提升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山水描摹:意境之清丽幽远

周密词题序对于姜夔“清”特点的继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题序中对于自然之景的描绘与刻画,着重于展现一幅清幽优美的自然山水画,营造出一种清丽幽远的意境。

如《三犯渡江云》中对于归途雪景的描摹:

归途再雪,万山玉立相应发,冰镜晃耀,照人毛发,洒洒清入肝鬲,凛然不自支。疑行清虚府中,奇绝境也。朅来故山,恍然隔岁,慨然怀思,何异神游梦适。

在这篇题序当中,周密展示了一幅空明澄澈、意境深远的场景。在具体的描写手法上,词人采用了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将山巅水涯、松云竹雪清雅高旷的实景与行清虚府、神游梦适的想象相结合,给人以亦真亦幻的艺术之感。正如今人评论:周密的题序“令人想起庄子的‘藐姑射之山’、‘无何有之乡’”,“尤其擅长营造缥缈轻灵、晶莹剔透、清幽无比的意境”[10]。

再如《长亭怨慢》一词的题序:

倅居据龟阜,下瞰万室,外环四山,先子作堂曰“啸咏”。撮登览要,蜿蜒入后圃。梅清竹癯,亏蔽风月。后俯官河,相望一水,则小蓬莱在焉。老柳高荷,吹凉竟日。(节选)

周密在这篇题序当中具体描绘了昔日“啸咏堂”之幽静清雅的环境以及时贤前辈在此地载酒论文、清弹豪吹的雅集之趣。词人对于啸咏堂的环境描写可谓精工细致,首先采用俯视的全景角度进行描写,进而将视角聚焦于啸咏堂,由外及里,逐渐蜿蜒深入,且所选取的景物如梅、竹、老柳、高荷等,无不都是带有高洁素雅之气的意象,似与主人及来往雅士之品格志趣相映照,直给人一种清幽高雅、意境绝俗之感。

(三)情志状写:情韵之绵渺深切

周密题序对于审美价值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对于典故的使用及自然景色的描绘,更体现在对于自我情志的状写。他将个人抒情传统由词作正文延伸至题序当中,把题序作为自己情志的载体,赋予了题序深刻的情感内涵。陈廷焯在《云韶集》中曾评价“草窗词,风骨高,情韵深,有夜月秋云之妙”[11]238。可谓中肯。周密词的情韵深切不仅表现于词作正文,也表现于题序当中,将自己的感慨、理想、文人情怀寄寓在题序当中。

如《采绿吟》的题序:

甲子夏,霞翁会吟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綀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春》,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

这篇词序记叙了西湖吟社成员一次在环碧园避暑雅集的活动,雅集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参与的主要人物皆有明确的记录。词人们于荷深柳密间,弹琴作诗,放舟饮酒。趁着酒兴,采荷叶探题赋词,再以乐器演奏,足以见当时吟社词人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品位。而末尾则记述了新词调的产生,由此侧面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音律协婉方面的追求,也体现出了南宋词整体的雅化倾向。而最具审美表现的,当属题序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雅士情怀与理想状态。周密在词序中渲染了一个“舞影歌尘,不谢耳目”、处于“荷深柳密间”的僻静悠然的世外桃源,没有世俗凡尘的叨扰,寄寓了词人们的雅士情怀与理想的生存状态。这种悠然自适的雅人情怀也决定了这首词并非所谓的“无谓之词”,而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美篇章。

由此可见,周密在题序创作中注重对于山水自然之景的刻画与描摹,将自然景色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在描写自然景致的同时,也往往将自己的情感、个人情怀融入题序当中,使情与景达到一种自然融合的状态。戈载曾称赞周密的词“其词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韶倩之色,有绵渺之思”[12]379,自然之景清丽幽远,个人之情志绵渺深切,这是周密题序审美化和艺术化的一大表现。

四、结语

周密题序的审美化倾向,主要就体现在文体意义、题序内容及风格三个层面。从文体角度来看,题序本身篇幅的扩展与完整稳定的文本结构赋予了题序自身独立的文体意义,使得题序能摆脱词之附庸的地位,从词作当中独立出来,单独成篇;从内容层面来看,周密将与吟社成员之间次韵、唱和、结社雅集的活动呈现在题序之中,使得题序生发出一种浓厚的文人雅士情怀;在风格上,周密的词序则继承与发展了姜夔“清空骚雅”的风格与“雅词”的本质,呈现出一种典雅清隽的审美风格,这是周密在题序发展中所做出的尝试与贡献。

猜你喜欢

周密正文
Synthesis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yttrium superhydrides under high pressure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科技论文正文书写的要求
当闺蜜变成姑嫂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Wave Functions for Time-Dependent Dirac Equation under GUP∗
照应周密,行文流畅
夏天的风秋天的雾
梅花绽放 满园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