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船厂造船装备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019-01-08郄金波周明欢

造船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装造船装备

郄金波, 周明欢

(1.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上海 200032;2.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9)

0 引 言

自动化、机械化和工装化是当前国内船厂造船装备的主要类型,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成为热点,智能化装备也开始出现在造船企业。调研国内相关船厂造船装备实际现状和发展水平,了解企业主要设备能力和生产效率,发现普遍存在一些关键共性问题和突出的个性问题。因此,在掌握各企业造船装备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造船水平发展趋势,本文提出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为行业和企业未来的造船装备技术发行、功能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 现状分析

调研国内船舶制造企业,发现各船厂造船装备的分布情况主要呈现以机械化装备为主、自动化装备为辅、工装化装备为补充、智能化装备为攻关方向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随着之前一波的造船市场繁荣,船舶制造企业曾经进行大量装备的升级和改造,为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但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大多装备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甚至原有性能有所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失衡,许多装备未得到充分使用,甚至跟不上技术升级和船厂改造的步伐。虽然受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许多船厂逐渐意识到造船装备发展和升级的紧迫性,感受到造船装备对于船企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

图1 国内船厂造船装备配比现状

1.1 机械化装备完善,部分企业设备相对陈旧

造船企业目前以机械化装备为主,如金属切削设备、成型加工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等。建厂较早的企业其工艺装备普遍陈旧,大多企业的机械化装备(如油压机、冷弯机等)性能降低明显,日常维护工作量大且较为频繁,给船舶建造的质量、精度和效率等方面带来影响。新建企业的设备较新、功能较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影响使用效果和生产质量。

1.2 自动化装备以基础类为主,高端设备投入相对较少

企业均已投入了相应的自动化装备,基本上已配备了钢材预处理流水线、型钢/条材切割流水线、平面分段流水线、管子加工流水线、数控切割加工设备等基础类装备,薄板流水线、曲面板加工等高端设备投入较少。现校管测量与制作装备、喷砂/涂装机器人、全位置自动焊机等在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为提升建造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

1.3 工装化装备普及,直接引进与自主研发各具特色

在工装化装备方面,主要呈现两个特色:一是直接采购引进类工装的应用,如分段制造阶段使用的磁性工装(见图2)、无马工装,减少了传统马板、靠山的装焊、拆除和打磨等工序,为企业提质增效打下基础;二是企业结合自身承建产品的特点和工艺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或与厂家联合设计并研发了相应的工装设备,如集装箱船内纵壁施工吊笼、巨型总段滑移工装等,为现场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创造了条件。

图2 磁性工装

1.4 智能化装备均有发展规划,但实际推进过程较为缓慢

在智能制造方面,企业积极跟进船舶智能制造热点,同时结合工信部科研攻关课题项目,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由于智能化装备前期投资较大,而且当前船舶市场依旧低迷,导致船舶企业对智能制造投资意愿不强,基本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为主、企业投资为辅的形式进行推进[1]。另外,与智能化装备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差距,重新引进新的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现有管理模式冲击较大,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则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与国家“两化融合”要求的差距较大。上述两个主因致使智能化装备的实际投入过程较为缓慢。

1.5 装备仅使用部分功能,先进性能未得到发挥

企业均已配置了相应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工装化的造船装备,但部分装备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性能,如等离子切割设备具备坡口加工功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功能未得到有效应用,后续还要专用的坡口加工设备进行处理[2]。大多数以机械化设备为主的生产线,由于工艺、工序不尽合理,未能形成真正的流水线作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较低。从改善管理水平、优化工作流程、提升设备能力的角度来看,造船装备的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6 上海颁布环保新规,企业排废压力增大

在国内主要造船省份中,上海于2015年底率先颁布了环保新规——《船舶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规定上海现有船舶制造企业从2017年1月1日起,在室内切割、装焊、涂装等需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室外作业要采取废气收集处理措施[3]。上海市政府要求各企业于2018年6月30日前必须改造完成,超出环保要求将进行巨额处罚。由此导致上海地区船舶企业应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排放的压力骤然增大,需要添置新型有机废气处理装置或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目前上海地区仅少数企业已经开展了设备招标和运行。

2 问题与需求

按照船厂的工艺阶段和造船装备的使用功能,主要从钢材切割、成型加工、小&中组立制作、分段制造、总组&搭载和管子生产所涉及的生产装备(见表1~表6),以及在船体、舾装和涂装3类施工当中应用到的工装进行梳理(见表7~表9),确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表1 钢材切割问题与需求

表2 钢材成型问题与需求

表3 小、中组立制作问题与需求

表4 分段制造问题与需求

表5 总组、搭载问题与需求

表6 管子生产问题与需求

表7 船体类工装问题与需求

表8 舾装类工装问题与需求

表9 涂装类工装问题与需求

3 发展建议

3.1 行业层面

(1) 组织制定行业造船装备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顶层策划与设计。组织制定中国船舶行业造船装备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契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衔接“两化融合”规划,结合企业的产品定位,把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规划与企业的“一厂一策”有机结合,引领和指导企业科学地编制造船装备发展规划。

加强示范研究与应用。避免各企业重复投入和走弯路,组织专家编制《造船设施示范工程项目指南》,每个项目选择1~2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研究和组织实施,建立若干个示范工程,在已有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基础上,分工艺阶段开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装备研究和建设,促进中国造船技术的转型和管理水平的升级。

(2) 构建行业造船装备基础工艺信息数据库,推动成果共享。构建中国造船行业造船装备基础工艺信息数据库,涵盖国内外先进船厂在造船装备、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典型做法[4]。梳理各造船企业有关造船装备的现状水平、发展需求、工作亮点等,供各造船企业学习和参考。定期组织关于造船装备的交流活动,宣传和推介企业关于造船装备的成效和做法,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进而提高中国造船的整体水平。

(3)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参与积极性。构建造船装备的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的专业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的设计和创新热情,对于船企获得知识产权且应用效果较好的造船设备、工具、工装,建议采取“行业给荣誉、企业给补贴”的形式加以鼓励;将专业人员和一线老师傅的“巧方法”“好经验”加以固化,切实为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增益的目标作出贡献。

(4) 牵头组织相关船企,共同应对环保新规。针对上海市颁布的环保新规,上海地区各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应对举措,减少造船除锈涂装、打磨等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企业虽然已完成方案策划和设备选型,但具体实施效果仍然未知。建议由行业牵头组织上海地区企业,一方面对经济有效的应对方案和处理设备进行论证和选型,另一方面与上海市政府进行协调沟通,在适当范围内降低企业应对废气排放的成本。

3.2 企业层面

(1) 科学分析论证,合理引进投入。在船舶市场低迷的现状下,企业应认真细致地做好造船装备投入前的产出比分析,经过充分且科学合理的论证后再进行装备的投入,特别是资金重大的装备。在装备投产后,需做好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同时,企业需同步考虑与之相匹配的上下道衔接装备的发展规划,从提升整体效率出发,不能仅提高某一环节的效率而影响其他环节的生产节拍。

(2) 深挖装备潜力,提升管理水平。对于已投入的先进装备,企业应充分挖掘装备的潜能,发挥装备应有的能力,并及时对原有工作方法、工艺流程进行改善和优化[5]。同时,企业还需结合投入装备的能力参数与实际运转状况,及时制订、修订与造船装备相适应的工时定额标准。另外,企业还需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障装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因故障、维护造成的等工、停工现象的产生。

(3) 加快“两化融合”的推进步伐,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与效率。

为降低对施工人员的依赖程度,企业除了需引进具有信息化功能的先进装备以外,还需对企业现有的造船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切实加快“两化融合”的推进步伐,为企业提质增效创造条件。

(4) 加强学习交流,强化联合研发。加强到国内外先进船企进行学习交流,将国内外先进的造船装备进行引进、消化、再创新。企业需通过工信部、省市地方等渠道,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相关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引进高新装备或对现有设备升级改造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应强化与设备厂商、高校、院所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展适应现代化造船需求的装备研究和开发。

(5) 提高员工素质,落实减员增效。在增加造船装备的同时,企业需进一步研究提高生产人员素质的举措,提升现场生产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推进一人多机、复合工种等措施的实施,实现企业减员增效。

4 结 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船舶制造是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提高整个船舶的建造质量与生产效率,必须匹配与现代化造船水平相适应的造船装备和管理技术,充分发挥现有造船装备的产能才是当前国内船舶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另外,还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造船企业与院所、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紧跟“工业4.0”“工业物联网”等国际热点,结合“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等国家战略,积极研究和开发更多的先进造船装备,使先进造船装备成为推动中国造船水平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海上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保障措施。

猜你喜欢

工装造船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某型轴承防错工装的设计
防晒装备折起来
炫屹.未来家李赟 影院/智能、家装/工装,齐头并进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工装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