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精浊病和阳痿病理论与临床创新研究进展

2019-01-08勇1葛晓卞廷松2王劲松3凯4曾庆琪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论治体质教授

朱 勇1 葛晓 卞廷松2 王劲松3 杨 凯4 曾庆琪5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3.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4.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5.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中医男科学起源较早,在《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即有相关男性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治疗的记载,明清时期亦有《傅青主男科》、《阳痿论》等男科专著的问世,但直至20世纪末在王琦、徐福松、曹开镛等创始人的带动下学科才得以真正形成[1]。在全国中医男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男科学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以阳痿病(勃起功能障碍)和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1 阳痿病

1.1 从肝论治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根据现代男性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同时多抑郁、多焦虑等发病特点提出了阳痿病的发病多责之于肝,同时根据肝藏血、主疏泄、主宗筋,阴茎的快速充血依赖于肝血在肝气的疏导下而发挥作用,提出了从肝论治阳痿病的治疗原则[2-3]。在此基础上,王琦教授根据临床验方创制了疏肝益阳胶囊(蒺藜、柴胡、蜂房、地龙、蛇床子等),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其对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仅提高了阴茎勃起的硬度同时改善了性欲[4-7]。目前,疏肝益阳胶囊在国内已广泛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8-9]。

1.2 阳痿阴亏论 古文献中记载阳痿多以阳虚为主,如《重订济生方·虚损论治》指出“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而以阴虚立论者较少。全国名中医徐福松教授根据“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出,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使,若阴精亏损,则阳无所振,阴损及阳,导致阳痿,此阴虚成痿之原由[10]。由此,徐老强调阳痿的治疗不能单一以壮阳为主,根据其临床用药经验,创制了经验方二地鳖甲煎(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鳖甲、牡蛎、金樱子、牡丹皮、丹参、桑寄生等),治以阴中求阳,从而达到阴阳协调[11-13]。经临床应用证实,二地鳖甲煎对于肾阴虚型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阳痿患者的勃起硬度和性交满意度并提高信心,相关理化指标亦得到显著改善[14-16]。

1.3 阴茎中风学说 李海松教授通过分析阳痿病的发病特点(阴茎废用、与情绪波动有关、发病年龄等)认为其与中风相似,此外两者病理因素(风、火、痰、气、虚、瘀)和核心病机特点(虚和瘀)亦相似,同时结合其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相关现代医学研究,提出了“阴茎中风”学说,属中经络范畴[17]。根据上述学说,李海松教授提出了大方复方、攻补兼施,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固本培元、重视扶正,疏肝解郁、标本兼顾等治疗阳痿病的基本原则[18]。经临床研究证实通过从风、从络论治阳痿病,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增加了夫妻双方的性生活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9]。

2 精浊病

2.1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王琦教授创立了中医体质学说,同时提出了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的体质三论,使得中医体质学说在各科疾病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0-21]。根据其多年临床应用经验,在体质、疾病、证候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前提下,根据体质三论以辨体论治为核心,将辨体、辨病、辨证密切结合进行综合临床运用,又进一步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创新诊疗模式[22-23]。根据该诊疗模式将精浊病分为血瘀质(复元活血汤)、湿热质(二妙丸、当归贝母苦参丸)、气郁质(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阳虚质(暖肝煎、天台乌药散)和阴虚质(芍药甘草汤)等几种体质进行分型治疗,从而更客观和全面地把握了疾病的本质规律和发病特点,不仅丰富了临床诊疗思维,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24]。

2.2 精室理论 《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其中“女子胞”指女性子宫、卵巢等内生殖器官,而与女性相对应的男性的“精室”(前列腺、精囊、睾丸等生殖器官)并无记载。王劲松、徐福松、曾庆琪等教授从精室的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精室的病证特点,提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25]。此后,全国各地学者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其共识为精室藏精(来源于肾精)主生殖,男子督、任、冲三脉起源于精室,精室属奇恒之腑[26-29]。其对于精浊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主要为:①将精浊病作为奇恒之腑之病变看待,攻补兼施,调整其“藏泄”功能;②重视调整经络的功能,尤其是督、任、冲三脉,可配合针灸、艾灸等提高疗效;③对于育龄期男性尤其要重视对生育功能的调护,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④精室所藏之精来源于肾的先天之精,因此要重视对肾脏功能的调护[30]。

2.3 从疮疡论治 秦国政等教授分析精浊病的病因(外感和内伤)、发病机理(局部引流不畅和微循环障碍)和临床表现(肿痛、分泌物等)均极为相似,因而提出了从疮疡论治前列腺炎的治疗法则[31]。同时总结了立论疮疡、辨病治疗,综合辨证、分期论治,整合“三法”、重在“消托”,重视局部、兼顾整体,重视微观、兼顾宏观,衷中参西、增强疗效的辨治思路[32]。此外,对常用的古方、验方和常用中药进行系统分析归类,将精浊病按照热蕴精室(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湿热互结(四妙散合柴胡胜湿汤)、气滞血瘀(四妙散合枸橘汤、通精活血汤)三个主要证型进行分型论治,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配合适当的外治疗法。

2.4 微观辨证 曾庆琪教授团队通过对精浊病患者进行B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采集前列腺指诊(大小、质地、压痛)和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和卵灵脂小体水平)相关参数,分析其和精浊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相关理化指标与对应的中医证型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可以用来辅助精浊病的中医辨证分型[33-35]。此外,曾庆琪教授团队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分析总结了精浊病各类中医证型的相关肛门指检情况(形态、大小、质地、表面是否光滑、中央沟情况、有无结节、活动度、是否有压痛等一般信息,以及寒热、润燥、虚实等用于指导中医辨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将其称为为“前列腺切诊”。是对中医传统诊法-“切诊”的有效补充,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价值[36]。两种方法互为补充,为临床症状较少或复杂的精浊病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3 小结

慢性前列腺炎和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逐日增高,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药具有较大的特色和优势,能较好地减轻临床症状,有效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有可为之处。

中医男科学作为后起之秀,通过老一辈专家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和全国中医男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广大男性朋友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论治体质教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中药复方从脾虚论治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