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椋鸠十猴故事中的生态叙事

2019-01-08孙胜广林春颖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猴群猎人猴子

孙胜广,林春颖

(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

椋鸠十(1905-1987)原名久保田彦穗,日本长野县人,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1938年在杂志《少年俱乐部》上发表作品《山上的熊太郎》,其后专门从事面向儿童的动物文学创作,是日本少年动物小说的开山鼻祖,作品曾获儿童出版文化奖等多个奖项。他的故乡和他长期工作过的鹿儿岛县均建有其纪念馆。1991年,日本设立了“椋鸠十儿童文学奖”。椋鸠十曾同我国老一辈动物小说作家安伟邦(1930-1991)联系紧密,安伟邦翻译了椋鸠十的《太郎与阿黑》《两只大雕》《孤岛的野狗》《金色的脚印》等诸多佳作,“至今仍是中国作家创作动物小说的最好借鉴”1。

椋鸠十作品中以猴子为主人公或主要角色的有《椋鳩十のサル物語》等。《椋鳩十のサル物語》共收录有《小猴子日吉》等11篇作品,这些作品原本散落各处,1996年由东京的理论社结集出版。该书在中国有题为《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的中译本,由程亮翻译,九州出版社出版。

生态叙事是生态批评的组成部分,生态批评除生态叙事外,还包括作家生态思想或生态意识研究。本文以《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中的11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的生态叙事,兼论椋鸠十的生态意识。

1 猴的生存生态

椋鸠十历任鹿儿岛县加治木女子学校教师、鹿儿岛县立图书馆馆长、鹿儿岛女子短期大学教授,他创作的动物故事大部分以鹿儿岛南面的屋久岛为背景。《野性的呐喊》中,“我”来到屋久岛看猴,却见到山上大片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炸药和机器的喧嚣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宁静。我进山寻觅猴子踪迹而不得,夕阳沉入大海的瞬间,一片火红的山岩上出现了猴群,它们望着西沉的落日,发出异常凄凉的叫声。“那种声音,像是对毫不留情地破坏它们家园的人类所发出的愤怒的呐喊,又像是失去依靠和家园的野生动物们绝望的哭诉。”2椋鸠十动物小说中较少出现说教式的文字,但此处作家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猴子的愤怒亦是作家的愤怒,猴子的绝望也是作家的绝望。小说对屋久岛的海岸、各色的鱼、农田、原始森林里的屋久杉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屋久岛风景,这与“我”目睹的被砍伐后的山林对比鲜明,被破坏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小说中猴子连续几天抢走工人午饭的细节描述体现出作家对猴子机智、敏捷、聪慧的赞扬,机智敏捷的猴子与愚钝的工人形成对比,体现了作家对过度砍伐行为的批评。作家毫不掩饰对猴子的赞赏:“人类首先发难,侵夺了猴子生存的领地。而猴子钻人类的孔子,巧妙地反抗人类。这真是一群不屈不挠、令人敬佩的猴子。”3小说中写道,“按照屋久岛当地人的说法,岛上有两万人口、两万只鹿和两万只猴子,一共六万”4。由此可见,不仅椋鸠十认为人和其他动物是平等的,当地居民也持相同见解:屋久岛是众生的屋久岛,而不是人类的专属物。在这里,生态中心主义得到强调。这篇小说揭示了人类对猴生存环境的破坏,《猴子的异变》则讲述了人类为获得经济利益对猴生存方式的破坏。

昭和三十年(公元1955年),屋久岛为了吸引游客,做出喂食野生猴子的决定,并付诸实施,椋鸠十听后怒不可遏,并在《猴子异变》中反映了这一问题。小说中,贫穷的真冈角村民为了发展旅游业,请来村田教授——“一位看上去有七十五公斤重的理科博士”,“村田教授体魄健硕,当地人第一眼就觉得他值得信赖”。5肤浅的村民接受村田的建议,喂食野生猴子,结果弄巧成拙,猴子大肆繁衍,夺取村民食物。最终虽枪杀了一半猴子,但破坏却继续发生。考虑到屋久岛喂食野生猴子的先例,可以设想椋鸠十的《猴子异变》是有的放矢的创作。小说字里行间充斥着作家对利益熏心的村民、机会主义者村长和装腔作势的大学教授的批评和讽刺。现实中,在椋鸠十的抗议下屋久岛停止了喂食野生猴子,但已经产生了不良后果,“有些猴子已经尝到了喂食的甜头,见了人就会一拥而上,伸手讨食”6作家在小说中提出了喂食野生猴子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死里逃生的猴子们就再次来到村里,大肆掠夺。”7椋鸠十意图指出,破坏包括猴子在内的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不仅对野生动物是戕害,对人类也有害无益。“猴子介入到人类社会,破坏人类社会的秩序与安定,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生态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无节制扩张侵夺生态资源污染生态资源导致的社会问题。”8姜戎在《狼图腾》中也描写了由于人类破坏了狼的生存生态,本不吃人的狼群开始大肆攻击人类的场景。在表现生存生态遭到破坏之后,野生动物反击人类这方面,椋鸠十的生态意识与其他动物小说作家是相同的。

2 人猴关系

椋鸠十十分关注人猴关系,《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的11篇小说中9篇涉及人猴关系。9篇小说根据人猴关系的紧张程度,可分为三类:人猴友善(3篇)、人猴冲突(4篇)、从冲突到和解(2篇)。

2.1 人猴友善

《小猴子日吉》《岩洞里的猴子》《淘气的猴子》三篇小说讲述人猴友善相处的故事。前两篇讲述少年和小猴的嬉戏和笃厚的友谊。少年危难之时,猴子出手相救(《小猴子日吉》),甚至舍命相救(《岩洞里的猴子》)。《淘气的猴子》讲述成年人和老年人对猴子偷盗食物的理解和宽容。“猿猴懂人性通人情,其物种属性接近于人,而最突出的莫过于对于人类的救助,能履行报恩的伦理规则。”9并且,“猿猴报恩,具有动物学的根据及其人类学意义,当代人类学家的许多实地考察结论,证明了这一点”10。三篇小说数量虽少,但内容上涵盖了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与猴的友善相处。由此可见椋鸠十展示人猴和平相处的方法:人要理解、包容猴的习性,认同它对人类的价值。

2.2 人猴冲突

椋鸠十在表现人猴冲突方面着墨颇多。《笼子里的猴子》《野性的呐喊》《山之怒》《猴子异变》小说即属此类。如前所述,《野性的呐喊》和《猴子异变》中,猴群作为生态主体,和人类形成生存资源竞争,人类利用高于猴的智力和技术侵占猴群领地(《野性的呐喊》),或由于人对猴群生存方式的不当干预,招致生存资源被猴群抢占的后果。

《笼子里的猴子》和《山之怒》讲述了猎人和猴斗智斗勇的故事。两篇故事都涉及大猴为救出被猎人捉住的小猴与猎人较量,导致猎人伤残的情节。《笼子里的猴子》中的猎人那须腿瘸以后,立志活捉致使他残疾的母猴首领巴御前,最终得手。小说中刻画了巴御前勇猛、智慧的猴群首领形象,称它为“落难的英雄”。“我”的朋友花田以驯养巴御前为乐,而“我”却体会到了巴御前失去自由的悲伤。值得注意的是,《笼子里的猴子》中的猎人那须和《山之怒》中的猎人佐佐木,同样是因为捕猎小猴时被前来营救的大猴致残,但两人的反应截然相反:那须向巴御前复了仇,而佐佐木却在讲述完故事之后“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椋鸠十并非过激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在两篇故事中为读者呈现了猎人的两种生命体认,并且未做价值判断。事实上,狩猎作为一部分人的生存手段,“猎人”已然是职业的一种。在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时,猎人作为一类特殊人群,主体性是一个问题。“一方面,人类如果脱离了它所处的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就不可能成其为人。一方面,人类如果不在一定意义上超越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而一直处于盲目被动中,那么就与动物没什么两样,人亦不成其为人。”11椋鸠十的生态观与之偶合,那须属于前者,佐佐木则是后者的代表。

2.3 从冲突到和解

《朝霞辉映的大山》情节虽不如椋鸠十的另一部动物小说《金色的脚印》丰富,但二者在少年同情被捕猎的小猴(《金色的脚印》中是小狐狸)-母猴(母狐狸)隔着笼子喂奶-少年放生等情节上不乏相同之处。《朝霞辉映的大山》中,小猴被猎人捉住,将被送去大学医院,春夫随猎人查看陷笼,本以为看到笼子里的猴子会很开心,但见到小猴后心生怜悯。母猴冒险施救不得后借助笼子挤奶喂小猴的场景触动了春夫的心灵,春夫请求爸爸买来小猴并放生。《回归山野》讲述被人类圈养的大块头猴子挣脱锁链回归大山的故事。大块头猴子先以锁链为工具在猴群里独占鳌头,而后从猎犬的包围中救出小猴,结果自身处境危险。当猎犬即将要咬住大块头肩膀的时候,猎人出于对大块头猴子的敬佩而吹响哨子制止了猎犬,大块头赢得猴群敬仰,成为首领。

两篇小说都包含人类从猎猴到放生的情节。不同在于,《朝霞辉映的大山》中猴子为猎人所猎,由少年春夫放生;《回归山野》中猎人有感于猴子的英勇,放弃捕猎。椋鸠十展示了人猴关系从冲突到和解的可能性,为少年及包括猎人在内的成年人提供了与猴和解的途径:同情、怜悯、放生。因为“人猴关系本质上不是人类强势压制能处理好的,对其他生态主体的压迫也会使人类自身受到损伤,付出代价”12。这一点也是椋鸠十在这九篇表现人猴关系的小说中力图表达的。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在动物叙事文学中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被人抚养长大的小猴放归山林之后与前主人相认的故事,或动物表露对主人忠诚的故事等“充满了人类中心话语下的动物驯化理念”13,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中国传统动物生态文学中的猴叙事,多为作者从人类道德角度对猴习性进行的批判,作为生态主体的猴,在传统文学中被人为扭曲,从而产生了大量非传统、反传统的猴叙事。进入20世纪,传统生态思想向现代生态意识过渡,从以人类为中心转变为以智力生物为中心14,研究者不仅关注野生动物的生态主体性,对人类驯养动物回归山林也给予了特别关注。椋鸠十的《回归山野》,从小说名称即可看出作家对驯养动物重返自然的关怀。小说讲述驯养的大块头猴子从挣脱束缚到融入猴群,最后成为首领的成长过程,不吝笔墨地描写大块头猴子的英勇无畏。椋鸠十着力表现猴子的野性力量,但又坦诚猴子不能超越人类的智谋,在生死关头,人类为猴子的英勇所动,放弃追捕。借此,椋鸠十表露了对猴子优秀品质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手下留情的希冀。在激烈的冲突与较量之后,人猴仍有可能惺惺相惜,这是椋鸠十一再表达的生态观。

3 猴群及猴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任性的猴子》讲的是强壮的公猴因年轻气傲,不守规矩,导致猴群受损,被迫离群索居的故事。故事不涉及猴与人的关系,只是为读者讲述猴群生存中的一个插曲。但考虑到椋鸠十以少年为对象进行创作这一点,亦可将其解读为对少年的道德教化故事,年轻公猴恰似懵懂少年。日本社会崇尚集体主义,重视组织性和等级秩序,小说通过年轻公猴的下场警戒少年不要重蹈公猴覆辙,要恪守集体法则。猴群为了生存必须遵守法则,人类也需如此。《大雕和猴子》讲述了母猴带着小猴躲避大雕捕杀,为救处于危险中的小猴,以自己为诱饵牵制大雕,用生命拯救小猴的故事。小说对动物界的生存竞争场面描写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一方面展示了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态,另一方面母猴舍身救子的场面使读者产生共鸣,唤起读者对猴的同情心。椋鸠十借猎人佐佐木之口,说出“猴子是不能过度捕猎的。我虽然是岛上捉猴子的能手,其实每年也就捉七八只而已,有时可能还不如大雕捉的多呢”。这肯定了猎人身份的正当性,但指出不能过度捕猎,不能影响动物界生态。

4 结语

椋鸠十一生致力于创作动物小说。生于20世纪初的椋鸠十,是日本国力壮大、军国主义思想膨胀、战争废墟以及战后经济重建等近现代日本发展史的见证人。作为作家,椋鸠十对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关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认。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世界范围内博物学的发展,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博物学家加入到动物小说的创作中来,如罗伯茨、西顿、莫厄特等,他们一改往昔将动物拟人化的手法,致力于真实、客观地描写动物界的故事,践行生态中心主义。椋鸠十的动物小说与同时代动物小说家的生态意识相契合,认可动物的生态主体属性,展现动物生存生态以及人与动物的紧张关系,唤起人类对动物的同情、怜悯、宽容,以实现人与动物的情感相通和和谐共生。以少年为阅读对象的写作,更加体现了椋鸠十对少年生态意识的培养,体现了作家的人文关怀和良苦用心。而所有这些,在《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中均得到体现。在椋鸠十的大量动物小说先后被日本文部省和我国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推荐阅读书目的当下,希望本文对青少年读者深入理解椋鸠十的动物小说有所助益。

注释

1朱新望.我知道的中国动物小说[J].科普创作通讯,2011(2):18.

2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82.

3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77.

4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78.

5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58.

6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69.

7椋鸠十.椋鸠十动物小说 小猴子日吉[M].程亮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67.

8刘卫英,王立.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77.

9刘卫英,王立.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77.

10刘卫英,王立.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84.

11夏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三联书店,2002:340.

12刘卫英,王立.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77.

13刘卫英,王立.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68.

14刘卫英.还珠楼主大鸟意象的生态叙事及其渊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猜你喜欢

猴群猎人猴子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猴子吃灵芝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悬崖上的猴群
猴子出海
不听劝告的猎人
永远的新猴子
猴群逸事
怪兽猎人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