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病毒病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

2019-01-08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稀释液毒株肉鸡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一、引起肉鸡病毒病免疫失败的原因

有的养鸡户在肉鸡饲养过程中经常用一种药物防治同一疫病,并且为了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不断加大兽药用量,使用时间长了这种兽药对相应疫病病原体失去了抑制或杀灭作用。表面上是病原体对该兽药产生了耐药性,实际上是因该病原体结构发生变化而出现新的血清型或亚型。

2.疫苗因素。国家对疫苗的生产、运输、保存三环节均有严格的要求,而且不同疫苗不同环节的要求不一定相同(如冻干疫苗需在-15℃条件下保存,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保存温度为2~8℃)。三个环节中有一个环节不符合要求时,疫苗质量就会下降,进而引起肉鸡病毒病免疫失败。

有的养鸡户购买疫苗时,不仔细检查购买的疫苗性状、生产信息、包装或标签等。用不合格的疫苗免疫相应肉鸡时,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而且诱发相应疫病(尤其是活疫苗)。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过,两批鸡免疫法氏囊病3天后,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3.技术因素。一方面,鸡群日龄、疫苗种类或剂型不同时,疫苗用量、接种方式和部位不一定相同(如法氏囊疫苗口服免疫效果好,鸡痘疫苗刺种免疫效果好,传染性喉气管疫苗需涂肛免疫)。疫苗用量太大或太小时,常因免疫麻痹或耐受而失败。有的疫苗口服免疫时,因消化液的破坏而免疫失败。

另一方面,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干扰作用的疫苗同时或间隔较短时间接种于同一鸡体时,因疫苗间的干扰作用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疫苗毒株不能刺激鸡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足量抗体,而造成一种或多种肉鸡疫病的免疫失败。

有的肉鸡养殖户为了方便,同时免疫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或者在7天内免疫接种了这两种疫苗。因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间的干扰作用,使这两种疫苗均不能产生足量的相应抗体,这两种疫病均出现免疫失败。

4.药物干扰。抗病毒药和消毒药对病毒株均有一定抑制或杀灭作用。接种活病毒病疫苗时,若鸡体内残留抗病毒药或者免疫接种活病毒病疫苗后,疫苗病毒株未完全刺激鸡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前,使用抗病毒药或消毒药,会使活疫苗毒株遭到抗病毒药的杀灭、抑制作用效价降低或无效而免疫失败。

本文在电力负荷ARMAX预测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实数编码的量子搜索 (Quantum Real coded-based Search, QR-BS) 算法,通过QEA对参数估计进行优化,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测模型。由于模型参数为实数,考虑采用改进实数编码QEA[21],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肉鸡免疫接种活病毒疫苗时,为了防止因药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造成的免疫失败,一般在免疫接种前3天到免疫接种后3~7天禁止使用任何抗病毒药。少数养鸡户因在免疫当天至免疫后的3天停用抗病毒药或消毒药,虽然没有造成免疫失败,但产生的抗体数量较少。

5.鸡的因素。与肉鸡病毒株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相应抗体是鸡体免疫系统在相应疫苗毒株作用下产生的。若免疫接种病毒病疫苗时,鸡群处于应激、营养不良、亚健康、隐性感染或病态时,因其免疫系统在疫苗毒株刺激下不能产足量抗体而免疫失败,体内较多的抗体中和也可引起免疫失败。

实际生产中,大多数养鸡户在免疫接种前不注意鸡群是否营养不良或处于亚健康、隐性感染状态,少数养鸡户为了执行在免疫程序规定时间内进行免疫,竟然不考虑鸡群是否处于病态,不仅没有免疫效果,而且引发疫病,极少数大型鸡场能在免疫前进行相应抗体检测。

6.离子吸附。免疫接种肉鸡病毒病疫苗时应严格选择稀释液和稀释用具,因稀释用具或稀释液中的游离离子对疫苗毒株均有吸附作用。疫苗毒株和游离离子结合后,因质粒体积太大而不能进入鸡体免疫系统并刺激其产生相应种类或数量的抗体,而造成免疫失败。

少数肉鸡养殖户在点眼、滴鼻免疫时,使用凉开水在玻璃或塑料容器中进行稀释,但大多数肉鸡养殖户饮水免疫时常用井水甚至是自来水。使用凉开水的免疫抗体不理想或危害效果不明显,使用井水的抗体数量明显少于用疫苗稀释液,使用自来水常出现免疫失败。

二、肉鸡病毒病免疫失败的对策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为提高免疫效果和减少免疫失败,饲养肉鸡前应由当地执业兽医师或本场技术人员根据本场或附近区域鸡病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不仅确定免疫日龄、疫病种类,而且还规定疫苗种类、血清型、疫苗用量、免疫途径、接种部位等。

实际生产中,大多数肉鸡养殖户执行的免疫程序是从孵化场随雏鸡带过来的或是往年的免疫程序,因免疫病种及血清型与当地流行病种及血清型、免疫途径、接种部位、疫苗用量等不符合要求造成的免疫失败病例常有发生。

2.疫苗购买和保存。购买疫苗时应从正规经营场所购买相应种类及血清型的疫苗,不仅要求疫苗包装和标签完整、性状无异常变化,而且要求标签标注的信息符合要求并在保质期内。疫苗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按疫苗说明书规定恒温(冻干和灭活疫苗应分别在-15℃和2~8℃条件下)、避光、防震。

多数肉鸡养殖户购买疫苗时,从经常购买兽药或饲料的兽药或饲料店购买疫苗,甚至有的从根本不具备经营疫苗资质和条件的非法经营处购买疫苗,而且购买后装进塑料袋放一块冰,到鸡场时因冰融化成水使疫苗融化,只有少数人购买疫苗后用保温容器保存、运输。

3.免疫前检查鸡群的健康情况并进行抗体检测。免疫接种前应让技术人员或执业兽医师对鸡群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临床检查和有目的实验室抗体检测,确定被免鸡群营养良好、体质健壮且相应抗体水平接近或低于保护线时进行相应的疫苗免疫。

大部分养鸡户免疫接种时,主要看鸡群有没有疫病症状,如果没有疑似病症就不会调整免疫时间,至于鸡群是否处于营养不良、隐性感染、亚健康、应激状态以及抗体水平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最终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4.疫苗稀释液和稀释器具。免疫接种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单位疫苗的免疫肉鸡数量和单羽肉鸡需要的疫苗液数量之积确定稀释液用量,再根据免疫肉鸡数量和单位疫苗的羽份计算出疫苗用量。疫苗的用量和稀释浓度要准确,然后用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稀释液在玻璃、瓷质或塑料容器中稀释。

稀释疫苗时,有的养鸡户用凉开水、井水甚至是自来水,但有的养鸡户甚至认为自来水比井水做疫苗稀释液更好。殊不知,自来水里不仅含有吸附疫苗的质粒,还有杀死或抑制疫苗毒株的消毒成分,最终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降低。

5.疫苗稀释器具的消毒。在正确选择稀释和接种器具的基础上,稀释疫苗时应先将稀释和接种器具清洗干净并严格消毒。为防止吸附在稀释或接种器具内壁上的消毒药对疫苗毒株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应在消毒后再次清洗干净。同时,为防止稀释或接种器具内壁上的水分对疫苗浓度的干扰,应烘干后再用。

稀释疫苗时,很多养鸡户只是用净水对稀释和接种器具进行相应的清洗,很少有人用消毒药消毒更不会再次清洗和烘干。这样一来,有的因疫苗稀释浓度误差较大而使疫苗接种量不准确,进而造成免疫失败,再者因稀释或接种器具携带病原体而造成生物污染。

6.疫苗稀释前的科学融化。疫苗从-15℃环境中取出后,若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因融化太快而降低疫苗效价,用这样的疫苗免疫后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为防止疫苗升温、融化太快造成免疫失败,冻干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放在室温条件下让其自然融化,待其温度和稀释液温度接近时再行稀释。

有的养鸡户将冻干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直接用注射器将疫苗稀释液注入疫苗瓶内使疫苗瞬间升温、融化。用这样的疫苗免疫接种的鸡群多数达不到预期的抗体水平,有些鸡群就是因水温过高、融化过快而出现免疫失败。

7.免疫操作要规范。免疫接种应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时,由经过当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免疫接种时,应坚持1鸡1针头或煮沸后循环使用。用连续注射器注射免疫的,为提高疫苗用量准确性,应每注射500羽纠正1次刻度。

实际生产中,进行免疫接种的工作人员很少有人经过正规培训,甚至有的养鸡户找社会上自发组织在一起的“防疫队”进行相应的疫苗免疫接种。这些人在工作中因未接受过正规培训或贪图防疫更多的鸡挣更多的钱而操作粗糙,甚至带来相应的生物污染。

8.停止用药并改善营养。为防止药物干扰造成的免疫失败,免疫接种前3天至免疫接种后7天不让鸡群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药且不用消毒药带鸡消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可将鸡群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1%。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都能做到在免疫病毒病当天至免疫后3天,不给鸡群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药且不带鸡喷雾消毒。但是,更长时间的休药期和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1%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9.减少应激。为了防止因应激引起的免疫效果降低或免疫失败,免疫接种时间应避开转群、降温、换料等管理应激较强的时间,并通过相应措施防止散养和野生动物的干扰,必要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

实际生产中很少有人能够避开这些管理应激期免疫,有的人甚至为了便于工作和一功两得,偏选在转群时进行注射免疫,这也许是很多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的原因。至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抗应激药的就更少了。

猜你喜欢

稀释液毒株肉鸡
6种鸡精液冷冻稀释液以及冻后保存条件比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不同精液稀释液对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影响
精液稀释液冷冻保护剂卵黄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肉鸡腹水咋防治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