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研究重要文献梳理

2019-01-08邓国琴

贵州农机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贵阳贵州

邓国琴

(贵州理工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历史时期的贵州,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工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清朝末年,贵州近代工业出现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直到抗战前夕,贵州工业发展整体水平有限,近代工业基本上仍然以手工工业为主,以机器为动力的近代工业的大量出现和发展则是在抗战时期。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是建国前的鼎盛阶段,根据林兴黔著的《贵州工业发展史略》统计,抗战时期贵州全省工业“约有1.9万余户,538厂司,从业者10万多人”[1]。随着贵州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极大提升,时人张肖梅、丁道谦、何辑五等学者和政界人士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留有调查研究著作,对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为再现当时贵州工业的发展情况保留了珍贵文献。

1 留英女博士张肖梅著《贵州经济》及其文献价值

张肖梅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女经济学家,曾经留学英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后创建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主编《西南实业通讯》等杂志。抗战时期,张肖梅亲赴四川、贵州等地调查,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她著述宏富,影响深远。由她主持完成的《贵州经济》一书,内容非常全面,对贵州工业的叙述颇多。

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肖梅博士编著的《贵州经济》于1939年7月由当时的国民经济研究所公开出版发行,全书约300余万字,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全面,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为该书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著作“可谓集黔省经济之大成,举凡天时地理,疆域山川,水陆交通,资源财富,百工各业,民生荣枯,莫不详载靡遗。取材虽广而不滥,详者应详,略者应略,且皆有统计数字或权与文献之根据。选择以精确为原则……剖析基于科学,观察着重比较,归纳演绎,处材有规……实为理想之黔省经济全志”[2]。该文献著作共计17章,第1章经济之自然赋予与利用,第2章政治之行政区划及其机构,第3章疆界与土地,第4章人口之今昔及其民族之分布,第5章交通建设之现状与今后计划,第6章农村经济之实状与农业合作,第7章农业之产销与推广及其改进计划,第8章森林采集及其采伐运销与副业产销,第9章灾荒与整济,第10章地质构造与矿产及其蕴藏量,第11章工商业概况,第12章工商业调查,第13章度量衡旧制与统一计划,第14章财政收支内容及其危机与出路,第15章金融机构与纸币之今昔,第16章县地方经济之雏形,第17章经济法规。全书章节分明,图文并茂,内容全面系统。张肖梅博士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完成的《贵州经济》著作,是当时体例最为完整、内容最为翔实的有关贵州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文献著作《贵州经济》以专章内容对抗战前期贵州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叙述,比较全面地展现了1939年前后包括贵州工商业在内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场景,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抗战时期贵州经济及贵州工商业发展状况提供了难得的文献资料。作者将地形、气候、人口、交通、农业、矿产、度量衡、财政等要素与贵州工商业发展作为整体进行考察,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工业发展的全貌。作者肯定了抗战时期交通建设对贵州工商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第5章交通建设之现状与今后计划,重点介绍了公路支修筑保养及其营运、水道运输之整理与开发、航空客邮运输概况、电话电报交通网之疏落、邮政通邮状况及其邮程。在介绍抗战时期贵州工商业发展时,作者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性,第10章地质构造与矿产及其蕴藏量,在深入贵州各地调查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贵州分区地质概要及其构造、产地与产量及矿业权之调查、开发与化验、矿床与蕴藏量及其采集冶炼、贵州各县矿业概况表。第11章工商业概况,主要包括贵州各地原料之出口状况、各地手工艺品之产销、各地工商业统计、各地工商业组织、各地物价统计。第12章工商业调查,分门别类地对贵州主要工商业进行了调查,重点介绍有饮食品的粗制与贩卖、纺织制品及其贩卖、油漆及颜料之产销、造纸工业与纸商、化学品之制造及贩卖、印刷工业、皮革制造与贩卖业、金属品之制造与贩卖、竹木陶瓷器之制造与贩卖、药材业及其产销、电器工业及其他工业。该文献既比较科学地对主要工业进行了分类,又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贵州主要工业发展的详细情况,极具史料价值。

2 丁道谦著《贵州经济研究》和《贵州经济地理》

丁道谦是民国时期贵州知名的经济学家,出身名门,自幼勤奋好学,曾在南开大学和西南联大学习经济学。先后在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银行、贵州大学等单位任职,担任过《贵州企业季刊》《企光》等报刊杂志主编、编委。抗战时期,他对贵州经济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详细叙述了抗战时期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其中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到贵州工业发展相关内容。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基础上,丁道谦对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著有《贵州经济研究》和《贵州经济地理》等,对贵州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就交通、工农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见解。

丁道谦的研究成果《贵州经济研究》于1941年由中央日报出版印行,书名系民国著名学者翁文灏所题,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作序,民国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也为此成果作序。《贵州经济研究》是丁道谦研究贵州经济系列成果的汇编,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总论,下编为分论。总论内容共包括八个部分,即开发贵州经济问题、再论开发贵州经济问题、论贵州内在资本之逃避、贵州游资之筹集问题、硬币在黔流通之现况及其对于开发西南经济之影响、贵州金融界与经济建设、贵州银行与地方金融、贵州银行股金及发行钞卷之商榷。下编主要是集中介绍贵州工业和农业。其中工业之部主要内容有:贵州工业建设问题,包括人才问题、种类问题、区域问题、资本问题、原料问题、个人问题、管理问题等,贵州轻工业现状、抗战来贵州工业鸟瞰,建设贵州工业必须采用特种保护制度。农业之部主要内容有:贵州农业生产要素之概况、贵州农村经济之危机、贵州农村中的高利贷、贵州土地分配及所有权问题、滇黔二省租佃制度之概况。作者从分析抗战时期贵州战略地位发生变化这个客观环境出发,剖析了抗战时期贵州经济的本质,指出用经济方法去分析,抗战时期贵州经济,“她是在封建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的途中,她的重心在乡村而不在城市,所以她一方面是制造品的销售场,同时则是原料品的供给地”[3]。关于贵州工业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该书突破以往著作的局限,不仅梳理了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而且特别强调人才在贵州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贵州工业建设之人才问题,这是贵州建设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个”[3]。把人才建设置于贵州工业建设甚至贵州建设的高度,体现了作者的远见,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丁道谦的研究成果《贵州经济地理》系贵州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编印,具体出版日期不详,一般认为出版在《贵州经济研究》之后,全书内容主要由八章组成。第1章自然环境,介绍贵州位置及疆域、地形及山川、土壤及气候。第2章人口状况,介绍贵州人口密度、种族分布、生活标准。第3章资源概观,介绍了贵州矿产、农产、材产、畜产等概况。第4章交通设施,介绍贵州水运、公路等。第5章矿业。第6章农业,介绍贵州土地利用、经营状况、改造问题。第7章工业,分析了贵州工业落后之根源,新工业的崛起,手工业的现状,工业建设的探讨等。第8章商业,介绍贵州基本商业、交易市场、商业中心等内容。在著作中,作者从交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视角,分析了贵州工业落后的基本原因,主要“在于交通困难,缺乏现代工业之经济条件”[4]。认为贵州水煤蕴藏丰富,虽然不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动力,但由于贵州地形所制约,贵州交通的落后制约了贵州工业的发展。著作指出,无论原料的运输或者市场的培育,都需要较为便捷的交通。贵州交通运输需要有彻底的改革和飞跃的进步,才能够有效推进贵州工业的发展。“自抗战以来,本省直据西南抗战根据地之交通枢纽,一时因交通上之关系,沿交通干线之重要城市,旅客云集,人口激增”[4],对于现代化之工业品需求,快速扩大了市场,从而推动了贵州工业的发展。可见,直到抗战时期,贵州成为西南交通枢纽,商品市场突然扩大,商业产品快速增加,促进了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尤其以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作者作为当时关心贵州经济发展的著名经济学者,其关于贵州工业发展原因、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建设的看法和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3 何辑五著《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及其文献价值

何辑五是贵州兴义人,系何应钦胞弟,曾入贵阳讲武学堂学习军事,在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队任过职。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何辑五先后担任过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中国航空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何辑五被任命为贵州省政府委员,不久,他发起筹建贵州企业公司并担任董事长。1941年,贵阳改县设市,何辑五担任贵阳首任市长。抗战胜利以后,他先后担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常委。在主政贵阳期间,贵阳市政府创办了《贵阳市政》杂志,后来何辑五还组织编印了《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出版了《贵州政坛忆往》专著,对抗战时期贵州政治、经济、市政建设等多有涉及,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介绍了战时贵州工业发展状况。

《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是贵阳首任市长何辑五于1947年8月编著,1948年由贵阳印刷厂印刷发行。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抗战时期贵州经济建设实况,主要内容分为交通、工业、农林、矿产、地质、水利、电气事业、市政工程、气象等10篇,全书约30万字。著作重视交通运输与贵州工业发展之关系,对抗战时期贵州公路和铁路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于贵州工业的叙述特别全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抗战前夕贵州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明确指出,抗战以前贵州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只有泥守简陋之手工业,对于现代化之工业从未之见”。究其原因,“第一为政治问题,第二为配合条件”。“政治问题”即1935年前贵州存在的军阀割据状况,“配合条件”即贵州财力物力动力与运输能力的制约。关于贵州工业,作者从企业经营和矿业公司、一般工业、特殊手工业和电气工业等方面展开,对企业经营的介绍:主要包括贵州企业公司、贵企印刷所、贵阳建筑公司、贵州油厂、贵企陶瓷厂、贵州制糖厂、贵州油脂工业厂、三一化学工业厂、贵企玻璃厂、贵企化工厂、贵州火柴厂、贵州烟草公司、贵州水泥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公司、中国火柴原料厂等;矿业工业主要有筑东煤矿公司、贵州煤矿公司;一般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卷烟工业、酿造工业、造纸工业、机器工业、炸药工业等;特殊手工业主要强调其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抗战时期群众日常用品供应的重要作用;电气工业主要介绍贵阳电厂和修文河水力发电工程。

在贵州工业发展史上,抗战时期的贵州具有里程碑意义,是贵州近代工业从产生发展到转型演变的重要时段。抗战时期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主要交通干线城市的发展上。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既是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交通运输中心,也是贵州省内交通运输的中枢,贵阳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抗战时期贵州发展的一个缩影。抗战时期工业城市的发展,特别体现在贵阳城市经济的发展上,尤其以贵阳城市近代工业的发展极具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虽然是讲抗战时期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其实很多内容都是介绍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贵州建立的许多工业,也大多是在贵阳投资办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抗战时期内迁贵州的工厂约110家,其中以皮革厂数量最多,省外迁黔办厂共计72家,其次是卷烟厂和印刷厂,分别为10家和7家,其余为被服厂5家,橡胶厂3家,机器厂2家,纺织厂2家,肥皂厂2家,化工厂2家,冶炼厂1家[5]。虽然这些工厂建立在贵州各地,但主要集中分布于贵阳,数量众多的工厂内迁贵阳以及贵阳城市新建的各种企业,正是抗战时期贵阳工业发展以及贵阳城市经济发展的充分体现。《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著作的完成,不仅较为翔实地记载了抗战时期贵阳工业乃至贵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而且有力证明了战时贵州发展主要集中在贵阳城市发展方面,因此,为研究战时贵阳城市工业发展和贵州工业发展的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4 结语

抗战时期是贵州工业发展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演变的重要时期。抗战以前贵州工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抗战西迁为贵州工业发展植入了强大的外力,加之服务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加强了西南地区的工业建设,在贵州交通环境极大改善的情况,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贵州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经济学者和地方官员在关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关注贵州工业的发展,从而留下了部分极为宝贵的文献记载。全面抗战爆发时有《贵州经济》,抗战中后期有《贵州经济研究》和《贵州经济地理》,抗战结束后不久有《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这些文献的作者都是当时的著名经济学者或者贵阳市的地方长官,文献记载有数据统计,有贵州工业发展原因分析,还有工业种类及发展情况的详细介绍,极具史料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人员编印的《贵州财经资料汇编》等,用大量篇幅对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鉴别分析并有效吸收了抗战时期有关文献对贵州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可信的重要文献资料,至今仍然是研究抗战时期贵州工业发展乃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贵阳贵州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高速通到我的家
贵州,有多美
找朋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