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蜜蜂产业链建设战略研究

2019-01-08谭宏伟罗文华荆战星程尚景开旺

中国蜂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蜂业蜜源蜂产品

谭宏伟 罗文华 荆战星 程尚 景开旺 │文

1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2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3 重庆市南川区畜牧兽医渔业局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1)养蜂生产稳步发展,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蜜源植物丰富多样,主要有油菜、柑橘、洋槐、盐肤木、荆条、乌桕、桉树、枇杷、龙眼等,其中油菜和柑橘的种植面积最大,分别为377万亩和310万亩,山区还有丰富的山花蜜源和大量的经果林蜜源,为养蜂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蜜源基础。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蜜蜂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据统计,2017年全市拥有养蜂场(户)11.4万个,养蜂专业合作社313个,蜜蜂保有量106万群(其中中华蜜蜂80万群,西方蜜蜂26万群),年产蜂蜜2万吨、蜂王浆130吨、蜂花粉312吨,蜂胶19.5吨,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南川区、彭水县、城口县、石柱县先后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是获得此殊荣个数最多的省市。蜜蜂产业综合产值达23.4亿元。

(2)良繁体系积极推进,资源保护逐步加强

2007年农业部下达的国家级遗传资源中华蜜蜂保种场1个, 2016年市农委下达中华蜜蜂保种选育项目2个,分别在梁平区、彭水县开展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中华蜜蜂的保种与选育工作,积极推进蜜蜂良繁体系建设。为加强中华蜜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市先后批准建立了三个市级中华蜜蜂保护区,2007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以(渝农发〔2007〕384号)文批准南川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2011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又以(渝农发〔2011〕112号)文批准开州区建立我市第二个中华蜜蜂保护区,2016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以(渝农函〔2016〕143号)同意城口县建立我市第三个中华蜜蜂保护区。

(3)产品加工初步形成,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蜂产品产量不断增大,加工产业规模逐年增大。重庆市蜂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80余家,有SC认证的蜂产品企业10余家,拥有重庆蜂谷美地生态养蜂有限公司(云阳)、重庆蜂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足)、酉阳县元蜜蜂业有限公司(酉阳)3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各区县积极认证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金佛山”等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请三品一标,“城口蜂蜜”和“白马蜂蜜”获得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春皇”等4个蜂产品品牌被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4)蜜蜂授粉示范推广,作物增产效果明显

为推动蜜蜂授粉技术的普及,我市实施了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庆市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业部《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等多个科研项目,大力开展了蜜蜂授粉技术示范与推广,针对我市主要大田农作物(油菜、柑橘)和设施农作物(西红柿、草莓等)选择适宜授粉蜂种,进行授粉增产技术示范推广,并开展授粉区和对照区作物增产情况统计分析,蜜蜂授粉增产效果均在20%以上,其中油菜蜜蜂授粉增产约14kg/亩,柑橘约276kg/亩,草莓约280kg/亩。2008年以来,在璧山、铜梁、潼南等区县开始进行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应用。近年来,通过实施科研项目、技术培训、召开蜜蜂授粉现场会等方式的示范与推广,设施农作物蜜蜂授粉面积每年达1.5万余亩、大田作物(油菜、柑橘等)140万余亩,蜜蜂授粉示范与推广增收综合产值达4.2亿元。

(5)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支撑日益增强

近年来,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蜂业社会团体不断健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师范大学、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重庆市蜂业学会等机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各重点区县也纷纷成立蜂业管理站(办公室)或蜂业协会,市、区县级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社会团体等相继成立,为我市蜂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科研项目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使蜂农的养蜂水平显著提高、养殖效益显著增加。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和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进行技术推广,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重庆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个,登记科研成果5个,制定市级地方标准3个,每年培训蜂农2000人次以上,为助推重庆蜂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蜜蜂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据测算,1个贫困户饲养10群中华蜜蜂,当年生产中蜂蜂蜜50kg以上,按市场平均价格200元/kg计,可实现年增收1万元以上。第二年新增后,共饲养15群,当年生产蜂蜜75kg以上,可实现年增收1.5万元,按每户3.5人计算,两年可实现脱贫。我市多个贫困区县(如南川、彭水、城口等)将中华蜜蜂产业作为精准扶贫、脱贫致富主推产业,为山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存在问题

(1)蜜源植物分布不均,蜜蜂授粉重视不够

蜜源植物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区域、季节分布不平衡、不均匀。油菜、柑橘等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渝西片区和三峡库区的部分区县,其他区县分布较少。春季蜜源丰富,秋季蜜源仅靠盐肤木等主要野生蜜源植物,蜜源种类少,过度蜜源少,中蜂每年仅能取蜜1~2次,有些地区甚至取不了蜜,再加上个别区县蜂群增长速度与蜜源植物的增长速度不匹配,没有培植新的蜜源植物,已有部分地区出现争抢放蜂场地的现象。大多数果农和菜农不了解蜜蜂等授粉昆虫的授粉增产和品质改善作用,有意识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覆盖率较低。(2)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良繁体系建设滞后

养蜂生产基本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进行,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老龄化严重,标准化饲养技术落后。我市蜂农约有11.4万户,饲养蜂群50群以下的蜂农户数占总户数的85%,蜂场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良种覆盖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蜜蜂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蜂场自繁自养维持生产,蜂群抗病力严重下降,生产性能降低,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一部分蜂农和企业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重产量轻质量,没有严格按照蜂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导致市场上的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品质良莠不齐,主要表现为采收未成熟蜜、卫生不达标等情况。蜂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原料初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医药保健、化妆美容等高附加值的蜂产品,品牌影响力小,我市还没有1家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蜂产品企业或品牌。

(4)信息平台建设落后,销售渠道不够创新

我市其他畜种已建立畜牧管理云平台等信息平台,蜜蜂产业还没有相关信息平台,目前企业仍以传统的商场、专卖店、会销、零售等销售方式,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加上许多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缺乏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产品宣传力度弱,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已有部分区县出现蜂蜜滞销现象。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蜂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强化蜜蜂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不断转方式、调结构、扩规模、增产量、提质量,推进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蜜蜂产业链继续延伸,蜜蜂授粉技术基本普及,蜂产品供给持续增加,质量水平大幅提高,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增强。全市蜂群保有量达到150万群(其中中蜂120万群,西蜂30万群),年产蜂蜜3.2万吨、蜂王浆210吨、蜂花粉420吨,蜂胶22.5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应用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大田农作物480万亩,设施农作物面积20万亩,蜂业综合产值力争达到64.9亿元以上。

三、产业布局

1.中华蜜蜂生产优势区

重点布局在南川、彭水、城口、石柱、黔江、酉阳、武隆、万州、巫溪、云阳、秀山、綦江、开州、涪陵、江津、奉节、巫山、万盛等18个区县。该区域是传统的中华蜜蜂生产区域,山区蜜粉源植物丰富,立体气候明显,中华蜜蜂养殖相对发达。重点建设渝东北中华蜜蜂产业带和渝东南中华蜜蜂产业带。

2.西方蜜蜂生产优势区

重点布局在荣昌、潼南、梁平、垫江、永川、大足、丰都、忠县、长寿等9个区县。该区域是传统的西方蜜蜂生产区域。重点建设油菜和长江柑橘主产区西方蜜蜂产业带。

3.农作物蜜蜂授粉优势区

重点布局在潼南、璧山、荣昌、铜梁、南川、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巴南等10个区县。该区域是柑橘、油菜、草莓、番茄、辣椒、黄瓜等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重点建设农作物蜜蜂、熊蜂授粉示范基地。

4.养蜂扶贫重点区

重点布局在石柱中益乡、巫溪红池坝镇和天元乡、武隆后坪乡、酉阳车田乡和浪坪乡、开州大进镇、奉节平安乡、彭水三义乡和大垭乡、黔江金溪镇、城口鸡鸣乡和沿河乡、云阳泥溪镇、秀山隘口镇、巫山双龙镇和万州龙驹镇等17个深度贫困乡镇。重点开展中华蜜蜂养殖扶贫。

四、重点项目

1.优质蜜源基地建设

开展主要蜜源植物普查,摸清蜜源资源状况。结合我市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根据不同海拔气候和不同季节,优化蜜源植物布局,营造和建设优质蜜源基地。重点建设渝西片区优质油菜蜜源基地,三峡库区优质柑橘蜜源基地,渝东北秦巴山区优质洋槐蜜源基地,渝东南武陵山区优质特色中药材(五倍子、黄柏、玄参等)蜜源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设优质蜜源基地200万亩其中创建优质油菜蜜源基地50万亩、优质柑橘蜜源基地50万亩,新增蜜源植物(洋槐、五倍子、黄柏、玄参、经果林等)100万亩。

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为加强我市蜜蜂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中华蜜蜂保种场、中华蜜蜂良繁场和熊蜂工厂化人工周年繁育场。依托重庆市中华蜜蜂保护区建设2~3个中华蜜蜂保种场,进一步保护我市中华蜜蜂资源。保种场蜂群有效规模应达到60群以上。在我市养蜂扶贫重点区县,建立中华蜜蜂良繁场,蜂群保有量达到100群以上。挖掘本地中华蜜蜂遗传和生产潜能,加强提纯复壮,选育优良地方品种,加快繁育,为当地养蜂扶贫户提供良种蜂群。在我市设施农作物集中种植片区,建熊蜂工厂化人工周年繁育场1个,力争每年提供1万群授粉熊蜂。

3.蜜蜂生产主体培育

积极培育养蜂大户、家庭蜂场、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养蜂生产主体,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股权带动,鼓励农民以资金、资产等方式入股参与蜂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企业与蜂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我市18个贫困区县,特别是17个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动蜜蜂养殖扶贫。依托“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两大蜜库,以南川、彭水、城口等18个优势区县为重点,打造中华蜜蜂标准化和扶贫养殖基地,依托“渝西片区、三峡库区”季节性蜜源,以荣昌、潼南、梁平等9个优势区县为重点,打造西方蜜蜂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

4.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设

在蜜蜂授粉有基础的农业优势区域,以油菜、柑橘、草莓、番茄等作物为重点,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力争辐射带动全市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应用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大田农作物480万亩,设施农作物面积20万亩。强化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不同作物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实现农药减量与蜜蜂授粉增产、提质、增收有机统一。

5.蜂产品加工及品牌建设

扶持培育蜂产品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大型企业参与我市蜜蜂产业链建设,培育和壮大蜂产品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县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总加工量达到1万吨。同时,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地标产品、著名商标、知名品牌,支持创建地域特色突出,新打造地标产品、著名商标、名牌蜂产品3~5个。

6.蜂旅融合示范建设

依托我市旅游资源,在蜜源植物丰富的景区,如南川、彭水、武隆等地,每地定点建设体验式蜂场3~4家,提供养蜂生产操作体验和蜂产品销售。在养蜂水平先进、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县,如荣昌、石柱、彭水等地,打造2~3个蜜蜂文化园。在我市条件具备的乡镇,以蜜蜂为主线,结合乡镇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生产加工企业以及贮藏物流营销服务等,打造蜂情小镇1个。小镇提供观光、餐饮、娱乐、住宿、疗养等服务,开展蜂业生产、加工、经营等活动。

7.蜂业大数据建设

依托重庆畜牧管理云平台,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蜂群分布、企业信息、技术咨询、监督检验、品牌推介和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市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提供支撑。鼓励支持养蜂专业合作社、蜂产品企业等蜂产品经营主体建设蜂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蜂产品移动营销网络,推动养蜂专业合作社、蜂产品企业与生鲜采购商(生鲜电商、商超、社区便利店、水果店、餐饮等)合作对接,探索蜂场会员宅配、蜂产品众筹、线上线下、社区支持蜂业等“基地+城市社区”的直配模式。

8. 蜂业技术支撑建设

依托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等单位,结合蜂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建立从蜜源植物、蜂场生产、原料运输、蜂产品加工到蜂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对蜂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控。同时,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联合行动,建立假冒伪劣蜂产品举报机制,建立良好的蜂产品市场秩序。结合我市蜂业发展现状,大力开展蜂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我市蜂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蜂业蜜源蜂产品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河南卓宇蜂业
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蜂产品品牌建设为例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蜜蜂采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