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污染对蜜蜂及蜜粉源植物的影响探究

2019-01-08陈森民

中国蜂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群势雄蜂工蜂

陈森民│文

福建省养蜂学会

近年来,蜜蜂失踪现象多发引起全球蜂业从业者关注,其归因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农作物滥施农药或频繁在蜂群中使用杀螨药物导致;有解释为移动、电信基站电磁干扰蜜蜂飞行所致;也有说是气候异常引起;等等。笔者以几十年亲身观察本地蜂群的群势变化与实践证明,推测蜜蜂失踪现象另有其因。在此呈现,供同行们从另一个角度探究愈演愈烈的蜜蜂失踪之谜。

一、爬蜂现象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1958年起至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蜂群陆续感染蜂螨,农作物的虫害也日益增多,为提高产量,蜂农与农民多采用化学药物除害。随着害虫抗药能力的变化,施用药物的毒性也日益增强。据笔者观察: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蜂群也只在农作物施药的几天时间里发生不同程度的蜜蜂中毒。只要施药时间一过蜂群便能较快复壮,且较少出现后遗症。

而从2000年开始至今,由于各地工业化步伐加快,工厂烟囱林立,生活垃圾大量焚烧,汽车尾气持续排放等,导致空气不再清新。这时,身体构造简单的小蜜蜂便首当其冲受到重大影响,以受海上季风影响而空气质量变化大的泉州沿海地区来说,上世纪90年代末的春、夏和秋初,蜂群繁殖虽没有以前快,但尚能繁殖起来,每到采春蜜或冬蜜时,群势都非常好,平箱群能有9脾蜂,高箱也有16脾,纱盖上常是黑压压一层的蜜蜂。那时往漳州采荔枝花时,100多km的汽车转运路途中,会有几箱蜜蜂因群势过强而被闷死。

2000年以后,每逢到了9月份,北风渐起,北面陆地上受污染的空气随风南至。蜂群在10月中旬以后就会慢慢出现少量爬蜂,群势下降也快(据观察,有一定数量的体质变弱的外勤蜂不能正常回巢,虽然箱前爬蜂死去的不多,但群势下降明显)。到了11月,爬蜂量日益增多,日夜都能见到不能飞翔的壮年蜂爬出箱外。它们耷拉着翅膀,一只接一只地爬到箱前低洼之处,不久便伸吻、垂翅,魂归西天,死状酷似中毒。解剖死去的蜜蜂,就会发现:有的死蜂腹中满是粪便,它们死前排出的粪便还会粘住其腹部末端,疑是吃了沾染有毒颗粒物的花粉所致;有的死蜂腹中只有一小点水状物质或空若无物者,便可能是吸入有毒的废气所致。在观察爬蜂现象时,笔者发现:喀蜂相较意蜂要严重得多,越是群势强的蜂群,群中存下花粉越多,出现爬蜂现象越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出勤采集的工蜂越多,飞翔中接触和吸入污染空气的机会和总量就会越多,导致爬蜂现象就会更严重。

随着工厂的增多,出现爬蜂现象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早,范围一年比一年扩大,程度一年比一年严重。上世纪90年代末,是空气流动慢、污染空气聚集时导致爬蜂较多,但倘若风力增强到7~8级,由于废气呈现外移扩散或雨后空气较清新,爬蜂现象就会有所缓解。而随着工厂数量的不断增多,爬蜂现象渐渐提前到8月份,一开始有北风时就出现,风大也不见缓解,雨后病情更重(估计系酸雨所致)。巢门前常能见到像排队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往外爬的蜜蜂。打开纱盖,病蜂就会直接从框梁上扑腾到箱外;提脾检查时,脾上也往往会有病蜂直接往下掉,看了让人揪心。严重时,只要几天时间就会发现一群蜂只剩下几个大子脾及一些刚出房的幼蜂。此时,若不及早把蜂场迁往工厂少的山区,就会全群覆没。况且,即使是在爬蜂初期迁往山区,蜂群也需要爬上十天半个月,直到新一代子脾出房才会慢慢恢复正常。往往是新蜂出房后体质差、个体小,需要更新好几代后才会慢慢正常。如果等爬蜂严重了再迁场,即使蜂群仍有3、4脾蜂,在山区也会越养越少,群势只降不增。同时会出现整群飞逃,除非买进外地蜂场群中的带蜂的成熟封盖子脾,每群补上1张,它们才够勉强发展。

二、蜂群异象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工蜂状况观察:出现爬蜂现象后,工蜂体质变差,飞翔时声音弱(雄蜂也一样),采集能力也差,脾气变得暴躁,糖槽中常有很多淹死的蜜蜂。哺育幼虫的能力下降,育虫常常是干巴巴的,严重营养不足,直接造成新蜂出房后个体小,寿命短。观察时能见到囚王后,子脾出房完毕,工蜂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产卵。这种现象在从没用过治螨药物的中蜂群中,也一样会出现,只不过中蜂因其生命力强一点,爬蜂现象会轻一点。即使同在一个地方放蜂,中蜂出现爬蜂的时间也会晚一点,没有像意蜂爬得那么厉害。但中蜂群若换王不成功,产卵工蜂出现更快。

观察记录发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1月份,单王从1脾蜂开始繁殖,到3月下旬已是9脾强群(箱内宽40cm),出现分蜂热只好全部囚王。4月份采完漳州的荔枝花,下旬往厦门同安采龙眼花,5月10日前后再往莆田采晚龙眼花,5月25日返回晋江后方开始放王产卵,这么久的时间里也不见有蜂群中出现工蜂产卵现象,且9脾的平箱群,采完三个花期,历时近2个月,到退场时仍有9个脾,只是脾上蜂变少一些,纱盖上还能有蜜蜂,王浆也能在退场回家后坚持采到最后一期。但如今,空气污染严重,虽然都选在工厂较少的地区繁殖,蜜蜂群势发展却越来越慢。同样是1月份1脾开始繁殖,直到4月初,群势也只能才有5~6脾蜂,且常常只见子脾出房不见蜜蜂增加,待到要采荔枝花时,还需要依靠合并弱箱才能有9脾蜂。虽9张都是大子脾,等进到荔枝场地后,子脾慢慢出房也不见蜜蜂有所增长。一般是4月10日前后开始囚王,采完荔枝花后到龙眼场地。5月初便有部分群中工蜂开始大面积产卵,5月中旬龙眼花结束时,就会见到有近半的群中出现工蜂产卵,有不少已开始封盖,这种现象不管群中是否下浆框都一样出现,且群势只剩下4~5脾的蜜蜂,足见工蜂唯恐种族灭绝,在蜂王被囚禁的情况下,勉为其难在这时便开始产卵。

雄蜂数量观察: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最令养蜂者觉得耽误时间的便是割除雄蜂蛹了。无论是春季、夏、秋季,只要开箱检查蜂群,常常是割蜜刀不离左右,见到子脾上有雄蜂蛹就要割除。即使是零零落落的几个没被割除的雄蜂蛹,一旦出房,总能让你感觉群中雄蜂太多。那时只要打开纱盖,便能听到沉闷的雄蜂起飞的声音,异常活跃。即使是在初冬群势下降时,只要群中不缺蜜,仍可见到箱边及箱底都有成堆的雄蜂;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2000年以后,群中的雄蜂就开始显得有点弱不禁风。即使整年都不割除雄蜂蛹,让它们全部出房,在群中也很难见到几只雄蜂的踪影。它们一出房便显得有气无力、病恹恹的样子,外出起飞时也没了以前那沉闷的嗡嗡声,很少能有体力返回蜂巢。这样一来,虽免除了养蜂人不少的工作量,但却害惨了蜂王,对蜂群繁育非常不利。如今,我们只好在夏初爬蜂较少、外界尚有零星蜜粉源时,大量培育新王,这时是一年中能在群中见到较多雄蜂的难得时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偏南风多,气流往北吹,污染空气覆盖少)。

蜂王培育观察:蜂群的优化,关键在于当强健的蜂王婚飞时要有体质强壮的雄蜂与之婚配,方能繁衍出优质的后代。但现在,想要培育一批优质的产卵王已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雄蜂数量少、体质差,飞行速度跟不上蜂王的领跑时速,导致处女王婚飞的次数要更多,其丢失的概率也更高。而且常因蜂王受精囊内贮精不足,产卵王在几个月后便夹杂着在工蜂房中产雄蜂卵,严重时甚至是雄蜂卵比工蜂卵还多,让你不得不忍痛除去。以往,我们每年都要囚禁蜂王3次,或是为了提高产量,或是为了方便治螨,或是让蜂王休生养息,每次放王后,蜂王大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产卵,只有极个别的蜂王产卵变差或是先产出一些雄蜂卵。但现在是,每次放王开产后,都能见到不少雄蜂妈妈,让我们不得不适时多分出几十个小群,储备蜂王,以应付不时之需。

三、蜜粉源植物蜜粉分泌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作物和果树只要花一开,都有采不完的花粉花蜜。春季的荔枝、龙眼开花时,巢箱中常常整脾花粉,让蜂王无处产卵。也正是基于粉压子脾现象,1975年后我们便开始在巢箱中囚王,以便让蜂多采蜜,少采粉,提高产量。但随着90年代工厂增多,污染面扩大,很多作物和果树泌粉渐少,蜜蜂能采到的花粉也是逐年减少。只有最勤劳的中蜂能在天蒙蒙亮时就在雄花上忙碌开采,方能采回一小团花粉,而意蜂晚出巢,就只能望花长叹了。如今情况更是糟糕,即便是荔枝、龙眼花期,如果不喂粉,蜂群就生产不了蜂王浆,工蜂寿命缩短,群势下降快。

同样的现象出现在早春繁殖之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春的蚕豆和油菜花期,常常希望老天能放晴一天再下两天雨,这样蜂群才不会出现粉压子脾的现象,放任蜂王无处产卵,就是不着急加脾。现如今却是田间有蚕豆、有油菜,即便天天晴天,花粉也仅能维持着够用,一遇雨天,马上就得加喂花粉,只有在有野草开花之时,蜂群中才能见到有较多存粉(可能是野草生命力较强,污染的空气对其泌粉影响较小)。以前,5月份后能陆续采到的花生、相思树、番石榴等花粉,现在都采不到了。幸好,还有野草花粉能持续保证蜜蜂的生存。

蜜源植物的泌蜜也深受空气污染影响:2000年以前在荔枝、龙眼花期,只要天气适宜,清晨的花盘中就能见到高粱粒大的点点蜜珠(蜜蜂采蜜时间从上午9点左右开始一直到傍晚),只要花期气候正常,平箱群花期末都有25~35kg的产量。而如今,荔枝及龙眼的花盘,在清晨已经很少能见到蜜珠,尽管蜜蜂出勤提早了,从5点多就出巢抢蜜,但是,到10点时已无蜜可采,每个花期勉强只有10~15kg的产量(个别丰收年景除外)。

如今,荔枝蜜及龙眼蜜的香味大不如前。以前只要站在蜂箱前,就能闻到很浓的蜜香从箱中飘出,如今,就是蜜采完放到桶里,也得低头靠近桶口使劲儿嗅吸,方能闻到一点点蜜味蜜香。即便在外省,很多老养蜂人也反映,洋槐蜜只留水白颜色依旧,再也闻不到以前那沁人的幽香了。甚至这几年,进了枇杷场地也多是满怀希望而来,满脸失望而归。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能采到枇杷蜜的机会已微乎其微。

四、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我地虽处福建最南部的沿海地区,污染空气容易扩散,空气本该比内陆地区要好得多。但由于工业化程度提高,到处工厂林立,空气里充盈着有毒气体,挟带着化学颗粒物的粉尘随风飘散。蜜蜂活动量大,呼吸系统又构造简单,最易受到空气污染影响。它们频繁出巢采集,细小的气管气门一旦受到有害气体的危害或是有毒粉尘的堵塞,便会危及生命,蜂群发展因出现爬蜂而强壮不起来。就像人类中的矽肺病人一样,连动一动都喘得厉害,根本无法劳作。现在的蜂群中经常见不到黑尾巴老蜂就足以说明,工作蜂多已中年夭折。到头来,嗷嗷待哺的蜂子失去了“亲子关怀”,体质羸弱,最终流入恶性循环,导致蜂群复壮慢 ,迫使本地蜂场每到秋末冬初及早春都必须频繁外出转场,可是不管怎样,仍无法像早期那样养出强群和健壮的蜜蜂,以及脾上很难见到爬满层层叠叠的蜜蜂了。

养蜂50余年,到末了却发现经年累月总结出来的一套原以为驾轻就熟的管理方法,近10多年来似乎越来越派不上用场了,有点“老戏子掉台下”的蒙圈感,不由得让人有了探究“蜜蜂到底怎么了”的想法。故呈上此文,以飧读者。

综上所述,受空气污染影响,蜜蜂寿命短、体质差,轻则外勤蜂体力不支回不了巢,群势增长缓慢,重者爬蜂满地,蜂群垮掉或飞逃。若无仔细观察,难免会让人有蜜蜂失踪的感觉。蜂群复壮难,蜜粉源植物数量日渐减少,且泌蜜、泌粉变差,蜂业从业者效益差、收入少,很多蜂场都已请不起工人,年轻人进入蜂业的意愿低。幸好现在举国各界已开始重视环保,有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共识。随着森林覆盖率越来越高,希望空气逐渐得到有效净化。加之河长制的设立,使得水污染也有所改善。然而,治理污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任重道远、持之以恒,我们翘首以盼。只有污染现象少了,才能给勤劳的小蜜蜂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让养蜂人再逢“天道酬勤”的甘露。

猜你喜欢

群势雄蜂工蜂
观雄蜂识蜂况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勤劳的工蜂
没有父亲的雄蜂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割雄蜂蛹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