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工作做成风景 让“精神富养”开花——访忻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志荣

2019-01-08本刊通讯员

支部建设 2018年31期
关键词:忻州老干部局老干部

■ 本刊通讯员 王 婧

本刊记者 郭宁虎

带着做成风景的角度去谋划工作,你便会发现:老年,有老年的风景;工作,有工作的风景;大家,有大家的风景。将这三个维度的思考变成工作的实践,就会产生“工作到处皆风景”的效果。

带着这样的交流话题,记者采访了忻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志荣。

开场有话说

记者:当听到“把工作做成风景”的话题时,我有意上“百度”去搜索,竟然没有类似角度。请问忻州是怎样考虑将“风景”概念引入到工作策划上面的?

王志荣:工作策划的层次,决定着工作质量的水平。带着风景角度谋划工作,做出工作业绩去观赏风景,如此这般,养成习惯,在工作上想没有风景都很难。但在策划工作的时候,要留意好风景必须有好底色。好底色来自三点:

(1)站位要高。要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的建设的“三个高度”去站位:从本质上讲,老干部工作就是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必须加强老干部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放在党的建设部分加以部署,是很有深意的。党组织是老干部的精神家园。

(2)谋划要远。要从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的大盘子出发,谋划干部在职时就要做好应对未来养老发展准备的思路,让尊老敬老真正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需要,依靠全社会人人行动起来的动力,率先在依托社会力量破解老龄化难题上做出新探索。

(3)行动要实。适合自己的行动是最好的。在工作策划变成实际行动上,我们采取了“立足市情抓持色,注重实效搞创新”的工作措施,实实在在地打造出“让市委放心、老干部满意”的工作风景。

老年的风景

记者:营造工作风景,先得吃透老年风景。那么,老年的风景体现在哪里呢?

王志荣:人生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风景,老年有老年的风景。

近期,我阅读了作家周大新写的一部小说《天黑得很慢》。小说阐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实: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的准备,以为这段路与以前走过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路段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们不知道,虽然路面还是原来的路面,但此段路的沿途风景,与以往走过的相比,已相去甚远。适应这种沿途风景的变化,需要有人帮助!

于是,便有了老年的“五道风景”

(1)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要学会独立生活和品尝孤独。(2)社会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小,要学会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是嫉妒和抱怨。(3)前行的路上骗子很多,对此要提高警惕,捂紧钱袋子,别上当受骗。(4)前行路上险情不断,要学会与疾病和功能衰退共处,带病生存。(5)经过人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后又回到人生起点——床,接受照料,准备骑鹤远行。

站在积极的老龄观角度,应当给老年的风景加入“三道味精”:(1)人生六十才开始,设计好第二人生至关重要。(2)活到老,还要活得好,老年人的幸福在于“被需要”。(3)人生百岁不是梦,要学会让生命与梦想一起长寿。正如《联合国五项老年人原则》中所言:“老人要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

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局长杨保平(左3)在省市领导陪同下调研忻州老干部工作

“三基”与“精准”

记者:面对省委要求抓“三基建设”、中组部老干部局要求抓“精准服务”的安排部署,你们是如何将上级要求与忻州实际有机融合成工作风景的?

王志荣:“三基建设”是省委安排部署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三基工作”的重要性,省委书记骆惠宁讲得很透彻: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脚,脚不好就站不稳、走不正、行不远。

就老干部工作而言,我反复研读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许宏彬的讲话,其核心要义在于“精准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是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魂”。

我们要下的功夫在于,上接“天线”,把握好“三基建设”和“精准服务”的精神内涵;下接地气,寻找到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融合的新角度。这个新角度集中在“家”“书”“课”三个字上,全面表述为三句话:建好一个家;写好一本书;补好一堂课。就这样,忻州老干部“三个一”工作法应运而生。

有温度之家

记者:在“三个一”工作法里,第一个讲到了“建好一个家”的思路。请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王志荣:“建好一个家”,体现的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叫做“基层组织建设,从建家开始”。家乃康乐温馨之场所。建家,即建设老干部之家,它承载着老干部的安乐、欢畅、豁达和梦想。

那么,建什么样的家呢?目标是要建设一个有温度之家。这个家,包括三层涵义。即常规之家、延伸之家、时尚之家。

常规之家。各级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这都是我们老干部的常规之家。我们现在的情况是,14个县(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全部达标创优,全省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达标创优现场会曾经在忻州召开。老年大学,现在我们有4家达到了全省的示范校标准,有3家老年大学正在改建、扩建教学规模。

延伸之家。按照“四就近”服务老干部的要求,在老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都应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家,让老同志退休以后,有家的温暖、家的感觉。神池县建社区之家,代县、繁峙县建乡村之家,西部6县建驻忻支部,静乐县建老干部党校,这些都是延伸之家建设的有益探索。同时,各地按老干部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乐龄团队的做法,也值得鼓励和提倡。

时尚之家。针对e时代给老干部带来许多困扰的这把“锁”,我们采用多把“钥匙”集中开“锁”模式:办杂志,建网站,上微信,建QQ群,设UC教室,开微课,依托“互联网+乐龄教育”十条通道,收到了“老年当随时代行”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市直单位连续五年时间“每年打造10家示范典型”的建家活动初见成效,涌现出市煤管局、市供销社、市建设局、市职技院、市一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富有鲜明特色的示范单位。

有特色之书

记者:“写好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呢?既然是写书,那么书的结构如何?

王志荣:书,就是著书立说。不是要求大家简单的写书,而是要从写的角度来策划、设计、安排我们的工作;老干部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把它整理成书。

写好书,体现的是“基础工作”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干部工作的总体任务。换言之,叫做“基础工作建设,从写书开始”。那么,要写什么样的书呢?目标是要写一本有特色的书。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章,工作策划。写作的手法是访谈录形式。市级老干部局局长要针对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认真总结学精神、明思路、拨亮点、找不足、抓落实、创一流等方面的经验体会,科学谋划任期内的长远规划和总体思路,进而形成整体工作逐年推进、上下互动的“施工图”和“进度表”。

第二章,特色名片。写作的手法是案例的形式。写好案例的秘诀在于创新。各县(市、区)按照全市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强有力地推进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策划的接地气,用创新案例和特色品牌的成果加以体现,每半年上报一次创新案例,年底上报一次特色品牌,精心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老干部工作名片。

第三章,党建博览。写作的手法是探索的形式。从面上看,全省的老干部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会开在了忻州,市县两级组建老干部党工委的探索,跑在了全省的前面。从点上看,持续不断地开展“老干部特色党支部”创建活动,各县(市、区)家家都有选树和培育的示范点。所有这些实践,为我们全面铺开“点上突破、线上拉动、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的党建“立体推进”战略提供了充分准备。

第四章,乐龄团队。写作的手法是特写的形式。推动老干部“人生设计”由个体向团队跨越,让老干部在“人生设计”中集体出彩,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永恒的主题。以发挥老干部团队作用岢岚现场会的召开为标志,全市将老干部快乐团队建设推向了新高潮,涌现出岢岚农口退休干部党总支、河曲巡镇民事调解中心等一大批示范集体。

第五章,人生设计。写作的手法是写故事的形式。《“人生设计”在忻州》大型展览,以第八届省老博会唯一的精神展品,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梦启航》一书面世,向社会各界展示了100位离退休干部的“人生设计”成果。全市涌现出了张文翰、刘三虎、杨继文、张吉珍、石建华、张满贵、郎文等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出名的老干部,让“忻州不缺少老干部典型”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有效果之课

记者:“三个一”工作法,最后讲的是“补好一堂课”。这是个什么“课”?怎么去“补”呢?

王志荣:“补好一堂课”,体现的是“基本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叫做“基本能力建设,从补课开始”。“一堂课”是个形象说法,“一堂课”“补”得怎么样,功夫在课下的精心准备。那么,要补什么样的课呢?目标是要补有效果之课。

补课的角度,从问题入手。就“问题”概念而言,问题就是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差距越大,问题越大;差距越小,问题越小;差距为零,就没有问题了。每年找准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破解问题的措施和行动,将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降低到零了,效果就产生了。具体到忻州的情况,其主要问题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 。“硬件不硬”是短板,“软件不软”是长项。扬长避短,精准发力,这是补课的功夫所在。

三束“爱之光”

记者:交流过了老年的风景、工作的风景这些话题之后,请接下来谈谈大家的风景吧!

王志荣:好的。“精准服务”行动,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因为老年人人生最后一段路途的光线会逐渐变暗且越来越暗,自然增加了难走的程度。那么,要让“精准服务”行动卓有成效,就需要一束束“爱之光”照亮老同志的人生晚景。

“爱之光”的光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束:自己、他人、社会。自己,学会设计晚年;他人,学会关爱老人;社会,学会尊老敬老。这些要求,为创造大家的风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通过探索,我们出现了传递爱心接力棒的示范单位;为长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慈善机构;让家庭医生既要“签”更要“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来自自己、他人、社会三处源头释放出的爱意,经过交汇能够发出华彩之光,为老干部工作成为风景铺上温暖色彩!

人间的好风景,就在爱意满满的心里。大家的风景,就是成为“爱之光”的一束束光源,然后依靠各级组织的力量,将无数的光源汇聚在一起,投身到创造尊老、敬老、爱老风景的队伍中来。别忘了,人生路上,请珍惜一起创造风景的人。

造风景“秘诀”

记者:“把工作做成风景”,这句话里的“做成”两字,体现出来的是“造”的功夫。那么,请联系忻州实践谈谈造风景的“秘诀”。

王志荣:创造风景没有捷径,只要肯下笨功夫就行。(1)好风景是“谋”出来的。毛主席讲过:学习要爬进去,多点影响。而后要跳出来,有所感悟。这“一爬一跳”就是谋的过程。要学会用明天的眼光谋划今天的事情。(2)好风景是“干”出来的。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将思路变成行动,只有干才行。怎么干?紧盯着问题和痛点去干。痛点就是创新点,问题就是突破口。(3)好风景是“写”出来的。这里的“写”讲的是总结能力。提升总结能力,建议引入必成功“五要素”:目标明确、计划详细、采取行动、检讨反思、落实到底。只要在必成功“五要素”里注入“写”的味道,风景自然会越来越美好。

通过采访,我们欣喜地看到,忻州市无论对老干部工作的理性思考、总结探索,还是主动作为、创新实践,都令人耳目一新,感受颇深。正如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局长杨保平调研忻州老干部工作时指出的那样:忻州老干部工作创新很多,特色鲜明,实施开展的“人生设计”“精神富养”“乐龄行动计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契合中央倡导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精神,体现了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忻州的硬件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整个工作得到了老同志的普遍认可,工作成效非常好,可以说工作做的是最好的。忻州的思路和做法,是贫困地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一个贡献和一种引导。相信今后忻州的老干部工作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忻州老干部局老干部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开启太忻动车组列车“公交化”时代
山西忻州定襄:“双薯”俏 百姓笑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欢迎关注中组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
遵义市委老干部局轮换第一书记到岗
黔南州委老干部局“点对点”推进“数字黔老”平台运用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六枝特区离退局“志愿服务在行动”
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