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1-07刘荣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阻碍因素社区体育对策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探讨了阻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1)新型自治社区与城市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2)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匮乏现象仍然较为严重;(3)社区体育服务队伍跟不上社区体育发展的步伐;(4)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相对滞后,并提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区体育;运行特征;阻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 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266-02

一、引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大了投资力度,尤其是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资金来源的全民健身工程的迅速发展,极大的缓解我国群众锻炼场地和健身服务设施缺乏的尴尬场面,城市社区和城市居民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上来说,现存锻炼场地和健身服务设施远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物质、精神发展速度要落后,比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积极生活而形成的多元化的锻炼健身和体育锻炼意识需求所发展的要求要落后。其次,各类型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不同及各类型城市社区的地域、生活方式、羟济、社会组织不同、社区建设不同等多种因素,导致各城市中体育社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伴随着社区工作与社区建设的模式的改变及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今后各类型城市社区的体育发展也将产生新的变化。本文就城市社区体育的不同运行特点,并对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作出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城市中社区体育改进与发展的相关对策。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型自治社区与城市传统管理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实行社区自治,这说的是创新城市治理制度和改革传统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既要下放权力,培育社区自治,又要转变职能,更好地实现对城市社会的治理,然而,我国是个有着十分长的封建专制历统治史的国家,1949年后,又形成了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因此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在这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导致了社区自治体制与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新旧体制的矛盾导致了社区建设与社区体育发展受到了阻碍,特别是对于单一式单位社区、混合式综合社区、这样行政权力渗透程度较深的社区,由于这类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都比较差,居民的互动和社区参与频率较低,因此自愿结合自发组成的锻炼身体的团体相对较少,自娱自乐的活动较少;其次由于受单一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过多的依赖于单位,社区自治后因无可持续的财力投入机制而导致体育场地逐渐痿缩,体育設施逐步落后、陈旧,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减少的现象,第三,受旧体制的深入影响,社区内居民什么服务都想依赖于单位,导致了社区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社区引入社会健身指导员进行低偿或有偿服务,这明显是不利于我国社会体育的指导员走入职业化半职业化道路的。

(二)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匮乏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对于传统式街坊社区、演替式边缘社区、自生区或移民区来说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匮乏是阻碍这类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类社区居民职业结构复杂,社区居民流动性大,居民住宅与工业、商业用地混杂,另外这类社区形成的历史条件的背景下,国家对这类社区的财力投入不够,社区体育设施较少及不尽合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服务方式比较封闭。体育场地对上海的人来说,人均仅有0.1平方米,城区的街道社区根本无场地。我国体育场地的面积达13.2亿平方米,体育场地达85万多个,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而言,每一万人才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的面积仅占1. 03平米,并且现存体育场地大多数在室外,设施比较简陋,质量偏低;而中国的公共体育健身锻炼场地不仅是规模上比较小,并且数量也较少,人均只有2. 59个有开放的体育健身锻炼场地与设施,作为提供社区体育运动的体育设施场地就更为少了,平均每一万人仅有1.21个,这一现状远远不能跟上广大人民群众所日益注重的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需要。

(三)社区体育服务队伍跟不上社区体育发展的步伐

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1999年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统计得出,我国从事社会中体育教学的指导员总计有151492人,数据表明我国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在1996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2000。假设按这个标准,我国社会的体育指导员总数最少应达65万。从这一状况看,我国社会的体育指导员在数量、规模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

另外,从1995年至1999年间来看我国社会的体育指导员发展情况:1996、1997年分别以155%和63. 39%的速度递增(以1995年为基数),1998-1999年相对稳定,1998年比1997年增长速度快14.5%,1999年比1998年稍有下降,为一1.5%;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04年,中国从事社会中的体育教学的指导员总人数为430491人,他们散布在社会体育的全国各地,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人口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为1:3034,每43万的指导员中,城市社会的体育指导员占到90%,2005年我国城市的总人数约达5.6亿,那么就有1名社会体育的指导员存在于每1500个城市居民中。

在我国,社会体育的指导员指导模式大致上来说可分成4种,其一,街道组织的指导形式,占30.07%;其二,体协组织指导形式,占28.04%;其三,个人组织指导形式,占18.94%;其四,其它组织指导形式,占22.9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体育的指导员人数增加速度明显降低,主要还是以行政、半行政的组织指导形式存在,带有些经营性质的、以个人为特点的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还不能形成一定规模,仍旧稚嫩。同时这些也说明,将来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队伍的扩大、素质的改进方面,任然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空间。

(四)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消费观念滞后是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即使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对良好社区服务的普遍诉求,但是任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居民观念滞后,不能理解非物质性消费。另外很大一部分居民的家庭条件仍不具备满足先进体育消费观念所需要的现实支付方面的能力。于是大部分居民把希望寄于社区能够提供无偿服务或低偿的服务,而面对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员面前望而却步,因此在这种非物质性消费观念滞后的潜在影响下,我们的社区体育的发展与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根据新型社区发展特点,调整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规划

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社区建设的模式是社区工作正由行政从属型向社区自治型转变,目标正由政府目标向社区、社会目标的整合转变,组织、实施者正由党政府的工作机构及其人员向政府的社区自治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转变,理念正在由服从于政治需要的国家本位理念转变为服务于民众需要的以人为本理念,方法在由行政控制方法向专业性服务方法转变。

(二)合理整合社会资源,扩充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

社区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是居民们经常性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和重要保证。

第一,在新建居民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好社区周边体育场所、设施;

第二,文化体育管理负责部门要进一步实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

第三,公共的体育场地、設施应该全部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居民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应倡导个人、民间组织及企事业单位大力建设社区中的体育设施,依法开辟社区体育经营场所,依法提供技术指导、骨干培训、体育表演、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无偿、低偿与有偿相结合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

(三)实行社区自治,加快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通过很多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体育社会化离不开广大群众性的体育组织的参与,离不开较高素质的发挥着骨干作用的指导员队伍的投入。所以,推动社区体育进一步社会化的关键方式是培育和发展体育群众组织与有着较高素养指导员队伍。

(四)丰富社区体育,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

社区体育以经常化的健身活动为主,坚持自愿、业余、小型、多样,遵循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讲究科学,重在参与,不断丰富社区中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特别侧重展开有着强烈娱乐色彩的大众化体育活动,这样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并且有助于加强社区的亲和力、凝聚力,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人格,。

(五)探索城市社区体育市场,走产业化市场道路

结合社会市场经济的总体环境,打破仅仅由政府机构包办体育的单一化现状,社区城市体育场地和设施由国家、企事业单位管理逐渐向交给社区居民自行管理转变,它的建设也向着由社区、政府和社会三者捐助共同建设的道路,社区体育的群众管理也正向着多样化方向所转变,逐步形成了由国家来调控、以社会为依托、服务于人民群众、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体育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勇,陈伟东.中国城市社区自治[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任海,王凯珍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8.

[3]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

[4]山东省政协办公厅,关于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情况的调查及建议,1996.

[5]任大方.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基层组织发展停滞现象的研究——以社区居民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7.

作者简介:刘荣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阻碍因素社区体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河北省村支书履职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