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

2019-01-07何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世俗化民族化研究

摘要:我国在很多地区都发现了佛教造像,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科学家们也对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传播以及风格做了一定的研究,也有研究人员根据某个器物来进行研究,但是对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的研究却极少,民族化与世俗化是中国早期佛教造像在传播以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特点,对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的各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关键词:佛教造像;民族化;世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4;B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55-01

一、关于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民族化与世俗化

所谓的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主要指的就是一些雕塑以及工艺性的佛主、菩萨以及弟子们等相关的佛教造像,考古学家们一直会发现早期的佛教,但说到最早的一次发现应该是属于东汉的中晚期,与西晋结束。针对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其中世俗化是被指与宗教相对的涵义,这个字眼主要出现在161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中,其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国家没收了教会的资产。其中民族化在很多的论著中,人们都会用到这个词,它所谓的意思就是思想、习惯以及审美等对佛像的影响,首先就是运用中国名族的文化来对其了解,其次就是通过艺术方面来表现。

(一)早期发现的墓葬的特点与早期佛教造像的关系

考古学家发现的汉代很多墓葬里的早期佛教造像都具有汉代那时候的制度的特点外,还有一定的独特性,可能与当时的传统信仰有关系。在东汉时期的时候流行的两室、三室砖木石,这些早期佛教的造像和那时候的结构特点很相似。在春秋时期人们的观念中,人死后魂魄就会和人分离,所以墓葬时都会有随葬品一起埋下,也是说明了魂升天的观念,而肉体则需要用一种佛像造像来镇压,以防止蛇虫对尸体的伤害,如衔蛇的镇墓兽①。

(二)墓葬中佛像的图像表达的涵义

我们都知道,墓葬中都有镇墓陶瓶的存在,它是拥有阴阳、五行的色彩,强调了一种方位以及秩序的观念,主要体现了中国早期佛教的观念,比如,敦煌石窟它保留了汉代道教陶瓶的习俗,北凉石塔上的北斗图像也与陶瓶上的黄神北斗有一定的关系。早期的彭山摇钱树座的佛像下面有一个龙虎,这就体现了这个佛像与西王母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它两侧的任务被研究人认为是胡人的造型,墓葬中佛像中含有的图像表达的意思,也只是我们学者们根据科学以及历史进行的一种猜测,真正的涵义可能只有设计这些图案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知道②。

二、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民族化与世俗化分析

在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从世俗化讲,是拥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的世俗化,完全和印度早期的佛教造像的世俗化;那从民族化的角度来说,因为民族文化比较强的世俗性特点,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里拥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世俗化,因此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和世俗化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的。佛教产生于印度,在印度的早期留有很多的佛教造像,在印度的《佛像》-书中,我们在单独看中国早期的佛像艺术时,往往没有体现原来佛教的意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墓葬中有发现一些铜镜,这些铜镜表达的意义可能是有宇宙的涵义,不过大多数的铜镜应该只是日常的生活用品,很多都是在死者生前的用品,然后死后就与人一起埋葬了,正常来说铜镜并不是墓葬专门制造而成的。在四川的一个地方出土了一面东汉晚期的神兽镜,这面镜子被学者们认为是神仙像,因为图案的样子就是一个人盘坐在地上借用了佛像的手势。后来经验研究发现,在日本以及中国带有早期佛像的铜镜都体现了古代的人们对于神仙的想法是特别的乱。在很多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早期的佛像的一般当地是流行厚葬的方法,很多地方厚葬已经慢慢减少,可是长江中下流仍然流行着,因此在那片地区会发现很多的魂瓶,它们工艺繁琐,造型独特,都富含着长江中下游文化的一些特征,这也体现了在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中各个地方的文化传播都是不同的,但都各有自身的特点③。

三、结语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主要的特点,没有特别的佛教性质,在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流行的艺术包括了各种绘画、雕像或者装饰等,从而影响了当时的审美特征,在一些出土的中国早期佛像,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图案,不一样的艺术,从而知道是哪个年代以及哪个地域的艺术品,也是从这些造像的特点能够知道明显的文化差异。

佛教在进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世俗化以及民族化的特点,这些促进了佛教造像的发展,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佛像民族化嬗变探彻》(项目编号:YG2016016)成果之一。

注释:

①刘金河,刘曦雨.浅析中印佛教造像的流传异同点与本土化趋势[J].美术大观,2017 (05):92-93.?

②张蔚.对中国佛教造像审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之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01):100-101.

③贺辉,龙门石窟与佛教造像艺术的民族化和世俗化[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02).

作者简介:何芹,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陶艺与雕塑。

猜你喜欢

世俗化民族化研究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19世纪中晚期英国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论鸠摩罗什形象的世俗化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