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三体》的创作技法

2019-01-07黄致中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说创作刘慈欣三体

摘要:刘慈欣的《三体》得到雨果奖后,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仅从文本出发,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分析<体》对读者做了什么技巧上的操作,才使得阅读该作品成为一次难忘的奇观展演。为了深入讨论,以《三体》的首部曲为分析主体,从主人公塑造、宏大背景刻画与感性科普写作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说创作;刘慈欣;《三体》;科幻小说

中图分类号:H315.9;1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09-02

一、引言:科幻小说的奇观

达科·苏恩文曾论及科幻小说的特殊性:“科幻小说是由认知逻辑所确证的一种虚构的“新奇性(新颖性、创新性)”的叙事宰制或者霸权来加以区分的……它(新奇性)在存在上有逻辑的必要性,而且在叙述中必须具有支配性——这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幻小说叙述的共同标准。”①从最原初的问题:“这篇小说为何需要存在”出发,一篇毫无创新性的科幻小说从根基就会被质疑。所谓“新奇性”可更简洁地总结为“奇观”两字。此处所谓“奇观”并非居伊,德波那般的批判角度,亦非罗兰·巴特提到的“奇观式的沉浸”,仅是单纯指向一种阅读体验:读者会否对此小说的人物/情节/背景等构成要素中至少其一感到独特并为之惊叹。一篇小说能向读者展示什么奇观,很大程度决定了它将如何被记忆。只用“有没有/有多少奇观”来判断小说优劣无疑是错误的,然而完全不考虑奇观对小说的影响也不实际。《三体》向读者展示的奇观多不胜数,篇幅有限,仅摘取其中三个方面:主人公塑造、背景刻画与文字运用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二、深刻的主人公塑造:可理解的人类叛徒

要说《三体》首部曲的主人公,应不是主视角汪淼,而是汪淼这“侦探”追查的“主谋”叶文洁。她才是扛起决定《三体》首部曲成败大梁的角色。该角色的平庸会让作品也随之平庸,因而其本身就必须是个奇观。该奇观可描述如下:

(1)她是“人类的叛徒”,独力引发了整部作品的关键危机。

(2)她实际上也是犯罪者,亲手杀了丈夫与上司,女儿自杀是间接由她引发。

(3)即使上述皆为真,这角色依然能被读者深刻地同情与理解。

关于(1):“人类叛徒”的罪名距离日常的生命经验过远。因此,需要(2):实际的犯罪来增强现实感。综合(1)和(2),该角色背负了难以开脱的困境,因而需要(3):让读者理解她并非无知或思虑不周,而是理性思考后的决断。当上述皆成立,才能感到《三体>首部曲最深刻的矛盾:在读者认同人类叛徒的瞬间,就等于暂时站在了三体组织的那边。

这是作者精心铺排的结果。其处理包含两个步骤:造就足够的环境动机,再从哲理思辨提供更深层论述。首先引入文革的时代条件,带出一连串悲剧,造成她对人性绝望是可想见的结果。然而这只是环境的合理。当读者已被第一层理由说服,作者进而用更深层的思辩让读者无路可退。如由《寂静的春天》事件带出的思索:人类与邪恶,就像大洋与冰山本为同体。这不只引发一次角色切身的危机,更与先前环境造就的情感动机合并,构筑出坚固的行为合理性。之后对三体文明发出“到这里来吧,我将帮助你们获得这个世界,我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介入。”可以说是另一个奇观:仅用一句话造成人类文明的危机,然而读者却无法真正指责她什么。

至此已做得出色,然而杰出的作品总不满足。叶文洁怀女儿时遭难产,被大兴安岭的农民所救,这短暂的温馨桥段不只为了改变气氛,还得将其与前后的脉络联系起来看。先前已论述过她送出背叛人类讯息这行为背后的合理性,若想辩解,或许可说:“她只是特例,在坏的时机遇到了一群坏人坏事。但人性与世界并不总是那样。”

这一温情桥段恰是为了击破上述说法:她不是只遇到坏事,也碰到过好人,让冻得僵硬的心暂时歇息。这短暂的善意与后续桥段联系起来,才看出深层含义:当叶文洁得到平反,离开红岸基地并回到清華大学教书,重新联系当初背叛父亲的母亲与打死父亲的红卫兵,想讨个说法,哪怕是一句认错道歉;却得不到正面的回答。先前那宛如寒冰的叶文洁或许根本不会期待什么答案。是大兴安岭的农民短暂地融化那块冰,让她尝试期待,却只有更深的绝望。农民的善良,恰恰映照出眼前这些人是何等样貌,然而他们却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类累积的知识是什么?如果人类最终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智慧与道德又是什么?这不只击破了“只是特例”的说法,更将个人的悲剧扩展到人类普遍的处境。她被亲近的人们多次背叛,大兴安岭的农民温情将沉重许久的气氛稍稍抬起,目的却是为了之后更重地落下直至深渊。这桥段不只是点缀,更有其功能的必要,有效拓展了议题深度,丰富作品的层次。

三、宏大的背景刻画:从地面到繁星

吴岩在《科幻文学论纲》中不仅论述了科幻小说相对主流文学的边缘性,更强调“千万不要小看科幻文学的这种边缘性表达,往往,边缘人看到的是大家所盲目忽略的部分,因此他们可能看到更加多元化的世界”②。当作者看到了更加多元化的世界.想将其转介回主流视野,便需建立连结:引入原本陌生的、看似无关的事物,并找出与原有熟悉之事物间意想不到的关联,此即为科幻小说的现实性,诚如达科·苏恩文所说:在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中,大量目的明确、彼此相容的细节由位居中心的新中生发出大量合乎逻辑的隐藏含义,并因而暗示出一个具有连贯性和拥有全面人类关系的世界。(中略)要通过灵活审慎地保持与被讲出之物和被预设之物之间的平衡来巧妙地调动读者的想像力,使之填补上范式中的裂隙,并产生出一种与历史小说或“现实主义”小说相类似的“现实的幻觉”。③

《三体》起始的凶案侦查仅是包装,随之展开的戏肉远超乎犯罪与法律涵括的范畴:人类的历史(叶文洁在文革乃至后续数十年的人生),与三体文明的历史。实则探讨的是巨大而沉重的命题:文明的建构及其意义。人类脚踏历史的地面仰望繁星,极近与极远遥相照映,这巨幅长卷构成了《三体》常为人称道的奇观:宏大叙事。在此仅举一组相映的元素进行探讨:从文革到SETI。

在科幻这个以西方为主流的类型,引入文革叙事无疑是高明的选择,是“唯有中国人能写的故事”。然而在现实主义文学里类似背景的叙事已不罕见,《三体>的巧思在于与前人书写的视角略为错开,书写“科学研究者的文革经验”,从物理教授叶哲泰、其女叶文洁、乃至众多相关人士都有相似背景,在时代风暴中,依然维系着科研的热情与执着,每个事件都看似熟悉,却与过往的阅读经验略有不同,成功造就了类似历史小说的“写实的幻觉”。

而《三体》并未在此停步,更引入另一个对此脉络而言的新元素:由美国发起的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并假设中国也开启自己的SETI计划,意图抢先一步联系外星文明。半世纪前的文革与四光年外的外星文明是时间与空间上的两个遥远;而文革与SETI也可说是概念上的两极,文革是地面上人类的争斗,鲜血淋漓而拳拳到肉;而SETI则是朝着遥远繁星喊话,纯属理想,喊上几十年都未必能得到一声回音的孤寂。如此两极的端点,合在一起却异常有说服力。这种冲突的并置是作者喜用的手法之一,比如在叶文洁送出背叛人类讯息的时刻,理应戏剧张力强大的场景却发生在一个安静的清晨,她花了几分钟,按下一个键,就走出去;负责监视她的工程师甚至没注意到发生什么事,打了个呵欠。在同日清晨,她因为怀孕的不适而眩晕倒地,在人类命运注定灭亡的那天,新生命也在她腹中诞生,杀子的隐喻在最初便已完成,与多年后女儿的自杀遥相呼应。

从地面到繁星,时空以广大的跨度相互联系,是科幻小说的特长,而《三体》可说把这一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东方到西方,从文革到SETI,共通的或许是人类终将面对的处境:孤寂与生存之艰难。

四、感性的科普书写:在小说遇见数理之美

《三体》常被分类成硬科幻,其“硬”体现在以科学为主体展开故事,而这种“硬”与小说的柔和感性也经常无法良好地融合。尽管科幻小说常被期待能同步达到科学普及,但科普写作本身就是门专业,不仅要把生硬的科学知识讲得简单,更得赋予美感,才能引领读者真正走进某个科学探索的现场,而非只是走马看花。

《三体》在这方面做得出色,论述生硬知识的同时,不忘赋予独特感性。“三体”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是个数学问题:三个恒星绕着彼此旋转,是否有一种稳定的运动状态?如果只有单颗恒星,像太阳系只有一颗太阳,那无疑是稳定的。两颗恒星问题也不大,因为它们会绕着彼此转。然而只要多加一颗恒星,问题就变得极其复杂,像恋爱故事永远演不完的三角习题:A追着B,B却追着C,C又返回去追A-无穷无尽。

《三体》除了借電子游戏的解谜一步步引领读者进入,更借用数学家魏成之口,将问题进一步转为“寻找『空』的旅程”,将数学赋予禅趣。读者或许仍不清楚三体问题怎么解,但已充分明白这“三颗球互转”的极简竞包含了无限可能,并为之震慑,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相遇,在小说里遇见科学的奇观。

《三体》笔触看似理性冷淡,淡淡的感性渲染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让料理鲜活的香料。比如叶文洁第一次想到新理论,却不被允许实验,不惜甘冒大险强行实验,最后却因为实验条件过差而误以为理论有误,瞬间从天堂掉进地狱,这段情节充满了作者常用的冲突并置:热情节刻意冷着写,但那冷的背后饱含激烈的情感。一句“含着眼泪,又笑了笑,继续啃凉馒头”比什么都贴近地将读者带进科学发现的现场。即使是非理科专业的读者,也能无碍地沉浸其中。

五、结语

严锋曾如此评价:“刘慈欣从来没有停止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和人性的极限。在读过刘慈欣几乎所有作品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④

这句掷地有声的评语几乎成了作者的标记。然而赞誉之余,“单枪匹马”也仿佛留有些许遗憾与期许:除了他,还能有吗?个人有个人的伟业,但伟业毕竟不能独自撑起。刘慈欣的成功并不神秘,他的创作方法合理、简洁又有效,是把技艺磨至精熟,加上追求极致的心灵。

《三体》的成功值得任何好评,然而过度将其原因推给才气并认为那是无可复制的天赋,那或许只会是另一种蒙昧。需要的不只是掌声,而是更多同行者,《三体》展现的创作精神值得任何有志于此的创作者学习与共勉。也期待假以时日能有更多有想法有追求的写作者,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一起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的水平。

注释:

①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面面观[M].郝琳(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②吴岩.科幻文学论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③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变形记——科幻小说的诗学和文学类型史[M].丁素萍(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④严锋,刘慈欣.魔鬼积木·白垩纪往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黄致中(1983-),男,台湾台北人,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意写作。

猜你喜欢

小说创作刘慈欣三体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例谈家庭成长经历对张家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