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实际效果

2019-01-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7期
关键词:前缘成形术经皮

李 军

(大连市友谊医院骨外一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内骨量逐渐减少,再加上老年人新陈代谢慢,吸收变缓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就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质脆弱极易骨折,轻微的外伤或摔倒就可能导致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时常用的方法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更具优势的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2年内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观察组[22例,男14例,女8例,(50.75±5.26)岁]和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51.75±4.98)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观察组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在影像技术指导下,自后路经皮穿刺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1]。对照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2]。

1.3 观察指标:利用VAS视觉评分系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水平,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强烈。利用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记录,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56±1.24),手术后疼痛评分(3.16±0.98);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61±1.31),手术后疼痛评分(5.76±1.34);手术前比较结果为(t=0.129,P=0.89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比较结果为(t=7.2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0.55±0.34),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0.87±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0.61±0.24),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0.71±0.25);手术前比较结果为(t=0.666,P=0.50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比较结果为(t=2.943,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群体常见病,骨量减少导致的骨质疏松使老年人极易骨折,一些不起眼的磕磕碰碰都可能给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在临床上针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皆无法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如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就是之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案[3],该方案虽然解决了骨折问题却只能算简单的“修补”,骨质疏松的本质问题依然会有隐性风险,再加上传统手术之后需要卧床静养,带来的并发症及褥疮问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身体双重负担。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都是一种微创手术,前者主要是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式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后者则是利用气囊扩张的方法,在椎体内部有效复位后形成空腔,在低压的状态下注入骨水泥。两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促进椎体恢复,但PKP能有效解决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缺点[4],所以成为目前最具优势的治疗方案。

研究数据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3.16±0.98),对照组手术后疼痛评分(5.76±1.34);观察组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0.87±0.05),对照组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0.71±0.25)。观察组优势明显,比较结果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相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来说,具有创口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效果好等优势,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前缘成形术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