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州区非洲猪瘟防控对策

2019-01-07吴时平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畜牧兽医站徐守东重庆市开州区郭家镇畜牧兽医站唐开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州区猪瘟兽医

文│吴时平(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畜牧兽医站) 徐守东(重庆市开州区郭家镇畜牧兽医站) 唐开(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

重庆市开州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7年出栏生猪101.4万头(其中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833家),居全市第2位。针对当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开州区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对防控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一、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行动

1.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成立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先后3次召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视频会会议,部署安排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应急处置、督导督办等相关工作,下发《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13个;对40个乡镇(街道)开展专项督查、指导,促进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地,竭尽全力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输入。

2.密切监测、全面排查。对全区所有养猪场户、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生猪无害化处理场等开展全面排查,确保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疫情监测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生猪养殖场户5.78万场(次),屠宰场(点)2162家(次),排查生猪297.37万头(次)。全区未发现疫情,生猪生产稳定。

3.禁饲泔水、强化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面禁止生猪泔水养殖专项整治紧急行动,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突出重点,依法整治,积极引导,加强监管,坚决切断生猪泔水养殖的源头。目前,全区96家泔水喂猪养殖户,已经禁止72家,关闭 24家。

4.调运监管、严格把控。全区禁止从市外地区调入屠宰生猪,市外生猪产品未经允许禁止调入。共设立非洲猪瘟防控检查防控卡点18个。2018年9月以来,各卡点共检查生猪运载车辆148辆,已检查生猪1.8万余头只,检查生猪产品74.2万千克。没有来自或途经疫区的生猪运输车辆,没有发现可疑疫病。

5.宣传引导、加强培训。全区下发《非洲猪瘟防空明白纸》《猪瘟防控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14.7万份,组织辖区内动物防疫员和动物检疫员培训1960人次,开展相关宣讲指导581场次,并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转载非洲猪瘟疫正面宣传文章,进一步引导舆情,引导公众科学认识非洲猪瘟,理性消费生猪产品。

6.应急储备、严阵以待。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储备物资、应急队伍等工作。目前已采购消毒药品10吨,防护服10000套及其他应急物资。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并按要求落实日报告制度,保证指挥系统有效运转,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疫情,能够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置。

二、当前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生猪移动控制还有漏洞。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成为必然,而生猪及生猪产品是一类很特殊的商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存在疫病传播的风险。这点与当前动物检查站的设置有关,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针对高速公路设置的道路动物检查站却极少,这就导致移动控制工作非常困难。例如:开州区现有高速路口6个,而目前在高速路口只设立了1个市级公路动物防疫检查站,对生猪及生猪产品的检查监控力不强。除此之外,开州区的金峰镇、河堰镇、五通乡、长沙镇、南门镇、岳溪镇、巫山镇、三汇口乡、高桥镇等乡镇还与四川省及市内的6个县(区)接界,交通路网复杂,尤其是乡村小道星罗棋布,存在偷运漏查的现象。随着猪肉价格的升温,区外、市外调入生猪产品可能还会增加,需要设立卡点较多,监控难度大。

2.监测能力建设还有差距。目前,基层监测能力较弱,检疫设施和手段落后。例如:开州区现有动物疫病机构42个,其中只有1个区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据调查,区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的动物疫病监测能力,现还停留在血清学监测的水平上,基本无法开展病原学监测,不能满足开展不同层次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需要。而乡镇的基层动物检疫员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完成检疫,出具检疫证明,这种方式检疫的结果是眼观健康的带毒动物很容易通过运输将病原扩散到目的地,造成疫情输入或传出。

3.基层动物防疫力量还需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支数量庞大的专业队伍来完成,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发展态势,不难发现这支队伍人员短缺明显,尤其是基层防疫体系,人员少、专业人员更少的事实不容怀疑。例如:近年来,开州区不断加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但全区畜牧兽医站编制与实际工作量不匹配,人员分布不合理。2017年,开州区共出栏生猪101.4万头、肉牛1.7万头、山羊46.1万只、家禽610.2万只、肉兔842.8万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在册人员412人,而且多数兽医业务骨干都是身兼多职,部分乡镇兽医站甚至仅有2~3人从事兽医工作,还有很多乡镇的畜牧兽医人员被属地政府抽调去干其他中心工作,面对庞大的动物饲养量,全区畜牧兽医系统人力普遍不足,与目前疫情防控人力需求偏差较大,“无人打仗”“无力打仗”的问题比较突出。

4.对餐厨剩余物养猪行为的监管还不到位。按照国办文件的规定,开州区已要求全面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养生猪,开州区的大中型养殖场,现在已不再用餐厨剩余物养猪,但餐厨剩余物养猪对农村的散户来说,有比较久的历史,而且成本上比完全使用饲料喂养要低,所以用餐厨剩余物养猪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谭家镇明水村,有43个农户散养生猪,其中有9户存在用餐厨剩余物养猪的习惯,他们认为用餐厨剩余物养猪,只要是通过高温煮沸后就没问题,而且认为也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用餐厨剩余物养猪。

5.动物疫病“重免轻监”还需转变。长期以来,政府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制免疫上,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监测工作,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上尤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监测和动物疫情分析评估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据了解,全国仅有少数省(市)将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县)级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更少,多数地方只是将监测经费捆绑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中,最终这些资金也主要用于购置疫苗,监测经费所占比例极小,远远不能满足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预警分析工作的实际需求。 例如:开州区2018年动物防控经费约340万元,有290多万元用于购买疫苗和防控物质,而监测经费不足50万元,占动物防控总经费的14.7%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动物调运监管。一是在动物道路检查站的设置上,国家应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协调各省(市)相关部门对高速道路检查站认真布点,道路检查站设置统一要求、统一布局、统一最基本的建设标准,使道路检查站名副其实,在限制病畜移动、控制疫病传播风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要推行和鼓励就近屠宰,严格活畜流通。除种畜外,限制商品活畜的跨省(市)流通,活畜按照就近定点屠宰的原则,实施产品流通,以减少流通环节疫病发生或传播的机会,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阻断在非疫情省、市、县之外。

2.进一步提升兽医监测能力。一是根据兽医监测工作实际需要,积极沟通交流并促进各级政府尽快将动物疫病监测经费列入专项财政预算,不断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疫情信息分析系统的建设力度,加大对监测设备购置、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保证监测所需试剂质量和检测设备稳定可靠,以科学监测及其科学分析报告为依据,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病原分布及变异情况和动物疫情动态。二是国家应尽快出台可行方案,为基层兽医配备工作所需的检疫设施,改变仅凭肉眼检疫的现状,将检测作为检疫的必要手段,尤其在运输检疫中,这样可以较好限制带毒动物及免疫水平低动物的移动,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3.进一步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形势,对兽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兽医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编制,并解决好工资待遇等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兽医管理体制,从而使他们真正认真肩负起动物疫病防控重任。

4.进一步完善餐厨剩余物全链条监管机制。一是各地要对餐厨剩余物产生源头全面彻底清查,对就餐人数100人(次)/天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食堂及餐饮服务企业等,原则上立即增设油水分离器,最大限度减量化。二是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餐饮企业和转运、处置餐厨剩余物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按要求违规违法操作的,按规定从严处罚。同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用法规和制度来界定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理等各环节责任主体和权利义务,确立行政执法主体和处罚依据。三是加大对用餐厨剩余物喂养生猪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对农村养猪散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其不再用餐厨剩余物喂养生猪,同时,对于用餐厨剩余物喂养生猪的农户,相关管理部门不予开具动物检疫证明,并坚决禁止其喂养的生猪进入猪肉销售市场。

5.进一步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一是从制度上进一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检疫监督、应急物资储备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经费和工作运转费用,特别是保障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对于国家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国家确定的动物疫情测报站,应按照“中央拨款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的原则,给予财政经费保障。三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储备金制度,从制度上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储备金,并明确各级应急储备金的金额和启动程序。

猜你喜欢

开州区猪瘟兽医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举手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我是兽医志愿者
我是小小招生员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