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茶叶天气指数保险可行性分析

2019-01-07陈国丁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农气象补贴

陈 容,陈国丁

(武夷学院,福建南平 354300)

世界范围内茶叶种植面积排名靠前的国家就有中国,我国茶叶产量占世界的42%。影响茶叶产量的因素有种植区域的温度和水分等。气象指数保险指让单个或者多种天气情况(如雨水、温度、风力)影响茶叶生长状况的变化指标,此指数一一对应着农作物的产量和损失,保险以此指数为根据,当农产品遭受气象因素的损害,指数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投保人可依据合同获取相应标准的赔偿金。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此保险的承保、理赔程序和定损也较为简单明了,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间交易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农户在二级市场进行二次保险。

1 气象指数保险

此保险针对某一种或特定的多种农作物所设计,并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生产种植,将一类或几类气象因素对此农作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依据,每一类指数都依据保险合同的承诺条款与农作物的产量与损失值相对应。合同以约定的气象灾害的发生为赔付准则,当实际的指数达到保险合同所约定的水平时,所投保的公司要依照合同的相应条款对受到损害的投保人进行灾害损伤赔偿。此类保险不依据投保人实际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实际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进行理赔。气象指数保险中所涵盖的气象因素一般情况下都由官方气象部门所提供。

2 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的特点

2.1 保险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共同商讨制定方案,气象指数保险需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也需要灾害保障机制的帮助,保险公司经营自主不受政府过多干涉,保险公司自己承担相应的风险,自负盈亏。利用政府与保险机构的基层服务网和官方气象的监控数据进行理赔工作。所建立的气象指数保险是以茶叶的实际损失和温度的关系为测算依据的。一般而言此保险理赔的固定条件是气温而非茶农实际的经济损失,此理赔条件与传统型保险不同,不利于茶农接受。

2.2 承保对象与地域差别

近几年来,我国进行了一些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程,武夷山为其中之一,此试点的气象指数保险尚未成熟,不同地区的自然因素大不相同,气候变化也大不相同,各有其特点,茶叶的实际种植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茶叶的气象指数保险所承保的区域就各不相同了。因承保区域不同就导致承保对象也不尽相同了。

2.3 保障范围

(1)保险期。合同所规定的低温灾害的保险期是自茶叶开采前的十一天(包括十一天)直至开采后的二十二天(包括二十二天)。其他地区的保险期限约为六十到八十天,具体时间由各处的开采春茶的时间而定。(2)保险承担的责任。0℃-2℃之间为保险事故的温度区间,茶叶的种植保险中最重要的一项保险责任就是低温冻灾。保险的责任较为广泛,保险规定的造成茶树死亡的原因有洪涝、冰雹、泥石流等。(3)保险费率。此项目与保费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保险费率越低,保险费就越低,容易产生冻灾的品种其保险费率就会较高,相应的保险费也会偏高。费率由茶树与茶芽组成。两项合计后的保费为120元/亩。(4)保险补贴。各地构成保险补贴的比例都不尽相同,宁波市、区两级的补贴最高为81%,市、区的比例为1∶1或5∶3,茶农承担其中的四分之一。

3 武夷山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现存的弊端

3.1 气象监测站的短缺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推广中最为重要的是作物的损失数据和相关的气象数据,若缺少足够的、有效的数据支撑,就很难确定保险费率和理赔金额等。因此开发和运行该保险产品的关键之处在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数据的气象观测站点。依据相关的国际方面经验,开发气象指数保险要保证每21km就设置观测站,当下我国气象站的建立还远达不到理想情形。地势复杂的边远山村成为了设置气象保险站点的最大障碍。在进行武夷山的试点工作中,气象站的短缺以及茶园本身的原因导致有些茶农担心实际的温度和监测得出的温度差距过大进而不投保,这对气象指数保险的全面推广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2 产品保险范围局限

查看全部试点情况,仅对低温气候进行保障是茶叶保险的一大局限。低温只是影响茶叶生长的一个因素,多种外界因素会对茶叶的生长造成影响,如强风、暴雨、高热与高湿等。我国缺乏综合性气象指数保险,这是由于气象资料的统计和整合难而形成的。茶叶生长的制约因素有很多种,需经过较多的研究工作和数据采集工作,方可建立起完善的指数模型。目前国内单一指标对实际茶叶的灾害难以做出详细反映,这对茶叶气象指数保险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需改进和完善触发值,多数保险的赔付条件是0℃,但是茶叶在低于5℃时会出现微霜,当低于3℃时会导致更多损失。此赔偿情况难以满足茶农的需求,因此保险的推广效果不佳。

3.3 需求较少,大面积推广困难

大部分茶农的种植面积较小,缺乏风险意识,外加新推出的新型保险,茶农对其知之甚少,并且保险的理赔金额刚达到茶叶种植的投入金额。所以,茶农不愿投保,致使新型保险需求较少,之前做过的调查也与此相同。目前国内的气象指数保险依旧处于摸索阶段,影响茶叶生长的因素较多,灾害种类繁多,灾害程度不定,全面推广此产品还较为困难。如我国最早的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浙江省的参保率仅为17%,可见全面推广此保险可谓困难重重。

3.4 政府支持力度小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为保险中的创新品种,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急需采取政府补贴等措施来进行全面的推广。国外以往的经验是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如墨西哥,其政府会给予90%的补贴用于高风险区域,对于风险等级为中低等的给予70%的补贴,地方政府补齐余下部分。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对该指数保险进行了政府补贴,如印度、马拉维、阿根廷等国家。当前我国的试点还未受国家中央的补助,而省级以下政府对试点的茶叶给予气象指数保险补贴。

4 优化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的建议

4.1 保险产品结构

市场现存的多为单一型气象指数保险,如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市场少有综合风险型产品,然而单一气象指数对茶叶的灾害情况难以准确反映,导致此产品的投保受到影响。所以,推出保证风灾、洪涝、干旱、低温等各种风险的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势在必行。然而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的开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大量收集气象资料,创建较为多功能的设备来分析茶叶减产与气象的关联,并对触发标准进行设定,实现设备良好运行和技术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不能具体指标化的自然灾害有虫灾等,综合茶叶保险的推动还存在一些难题。结合当下低温情况而言,推广其他单一指数保险,如茶叶高温指数保险都较为困难。

4.2 完善气象监测站的设施

气象监测的设施是确保气象指数保险正常的关键所在,应加强茶园或者茶厂的气象监测设施的建设,让其在茶叶气象指数保险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茶园周围无合适的气象监测站是茶农投保低的原因之一。气象监测站是公共设施,然而市场却是供给不足的情况,因此有关部门如气象部门、农业部门、财政部门等应一同建设气象监测站,同时科学合理的分布监测站。在气象监测站的基础设施之上,同时需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为气象保险综合产品研发积累大量资源。

4.3 给予资金和制度的支持

新的指数保险产品,其开发和推广还需不同地方的茶农和有关部门的加入,同时为有效解决好所有人员之间的关系,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其他国家政府在气象保险方面给予补贴,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为从根本来说农业气象归根于政策保险范畴,为实现气象指数保险的全面推广,仅有地方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中央财政进行补贴,才可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前期投入较大,后期的公共设备可较为便捷的被大家使用,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时,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并对其申请的专利予以保护。

4.4 加强产品宣传,提高有效需求

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是新型的保险品种,茶农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在推广此保险时保险公司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茶农深入了解此保险。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关于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的宣传可以采用举办宣传会或张贴、发放宣传单页及利用网络高科技技术等,增加茶农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保险意识。其二,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利用农业技术服务站点等为参保农户提供便利。在文化程度平平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结合当地的情况,让当地的政府或者村委会等机构给予宣传推广,从而有效控制成本。其三,保险公司与当地的农村信贷进行合作,如创建“保卡一体制”的方式对参保农户给予优惠政策,或者是参保可获取信用贷款的资格。其四,关于保单的设计,务必使其简洁明确,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方便农户理解保险内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尚处于摸索阶段,气象站点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户的参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结构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结构转换。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要争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这有利于全面推广此新型的茶叶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要依据各地区的不同地理位置及气候状况适当扩大保险范围,加强宣传力度,这样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更易于被农户接受,总之,全面推广茶叶气象指数保险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茶农气象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气象树
老党员“卖”茶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早春茶”开采
大国气象
茶乡人家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