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2019-01-07汪爱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毛细胞内耳耳蜗

王 丹 汪爱华 贾 云

(1 中国地质大学医院内科,湖北 武汉 432100;2 武汉市第三医院体检中心,湖北 武汉 432100)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膜迷路破裂及病毒感染[1]导致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传导通路上各级神经元,听觉皮层损害,引起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有关[2]。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效果不明显比例也有所增加[3]。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就临床上常用方案进行讨论。

1 药物治疗

1.1 血管扩张剂:大多数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血管痉挛[4],研究表明,耳蜗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耳蜗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5]。血管扩张剂“前列地尔”能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血栓素A水平,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发挥扩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作用。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t-PA),具有一定溶栓作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西比林等)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耳蜗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疗效显著。

1.2 糖皮质激素:既往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中发现多种免疫标志物[6]。提示内耳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突发性耳聋[7]。糖皮质激素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线用药。人体内耳中有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运用后可抑制内耳Cortis器和内耳毛细血管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对抗自由基,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反应[8]。能维持内耳正常血流,避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水肿,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临床上有口服,静脉用药及局部用药[9],局部用药内耳迷路药物浓度稳定,不良反应小,但属于有创性治疗,需要一定治疗条件及有经验的人操作。

1.3 神经营养剂:鼠神经生长因子是重要的神经系统活性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生长,提高受损神经元存活率,减少耳内神经损伤,加快毛细胞修复,恢复患者听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0]。维生素B12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必须辅酶,在体内能促进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三羧酸循环,从而保持中枢和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体内与ADP互相转化过程中,实现储能与放能,保证机体细胞各项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辅酶A是一种含有泛酸的辅酶,可与乙酸盐结合成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促进组织细胞保护和能量代谢,改善听神经系统功能。

1.4 药物溶栓:研究显示,部分突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较正常人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血栓形成以及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形成血栓,内耳微循环障碍、毛细胞内外环境改变,从而引起听力下降[11-12]。巴曲酶是一种新型蛋白酶,直接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A2链,能分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减少红细胞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解除小血管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耳蜗微循环障碍[13-14]。

1.5 补铁治疗:目前铁离子缺乏与耳聋的关系是研究耳聋的方向之一。研究发现铁在胚胎和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发生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5],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也关注了缺铁相关耳聋的发生。突聋与早期缺铁性贫血相关,缺铁可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携氧能力下降,变形能力下降更易破碎,易形成微血栓堵塞耳内的微血管,缺血缺氧从而损伤内耳毛细胞[16]。铁缺乏还可导致细胞骨架蛋白actin降解、解聚和构象的改变,从而损伤听毛细胞、内外柱细胞、Deiter支持细胞及基底膜细胞。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检查铁蛋白[17]。

1.6 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神经性耳聋属于“久聋”或者“暴聋”,认为引发疾病的原因主要在于肾脏。《景岳全书》中记载,耳为肾窍,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肾气不足,则必致聋溃[18]。我国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如“参附注射液”主要成分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附子辛热,温阳补气,回阳救逆,通痹散结,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9]。“长春西汀”能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血管扩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内耳微环境[20],“葛根素”为血管扩张药,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1]。“银杏叶片”能通过竞争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膜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22]。

2 物理治疗及其他

2.1 高压氧: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2015版突聋指南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可考虑为补救性措施。吸入高浓度氧可以有效提高内耳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弥散能力,使内耳内,外淋巴液氧分压提高,高压氧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患者血液黏稠度下降,再生周边组织以及毛细血管,改善内耳缺血缺氧,减轻患者内耳水肿,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庭神经纤维的修复[23]。

2.2 穴位电刺激:内经记载,气血逆乱,经络阻滞不通是“暴聋”的关键。治疗应调节气血,疏通经络[24]。电针刺激翳风、中渚,能较好疏通耳部静脉,促进气血的运行;下关是足阳明少阳之会,具有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完骨是足太阳少阳之会,具有祛风,清热,宁神的功能[25]。对耳周穴位进行电刺激能疏通耳部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2.3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直接照射循环的血液,血液中各种物质和血细胞吸收光量子的能量,使红细胞、血小板表面负电荷增多,激活纤溶系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下降,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消除自由基损害,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使耳聋和耳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6-27]。

2.4 声频共振:频共振治疗仪采用电脑控制的超声波,通过声、频、磁、电、热及按摩来刺激耳蜗,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 应,加快血氧的有效弥散达到激活毛细胞,加速受损细胞恢复,促进再生的作用[28]。有研究显示声频共振透入后内耳局部药物浓度比肌内注射途经高20~200倍,大大提高治疗效果[29]。

2.5 颈神经阻滞治疗:颈交感神经阻滞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重要手段之一。颈交感神经阻滞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增加颈内动脉、椎动脉及耳蜗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改善内耳缺血缺氧状态。有报道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为80%[30]。

2.6 心理治疗:心理因素变化也是突聋的致病因素之一。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导致部分人群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失调,过多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微血栓形成等,引起突聋的发生[31]。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会起到预防和治疗突聋的效果。

3 替代治疗

3.1 助听器:现代发展的数字助听器能自动根据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情况,自动调节降噪、方向、压缩比等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单侧耳聋一般不需要配置助听器,双侧耳聋者,经耳科医师或听力专家检查后配置。

3.2 人工耳蜗植入术: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它可以帮助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听觉植入技术是现今最有效的治疗严重感音性耳聋的手段[32]。近10年逐渐普及,截止到2010年,全球电子耳蜗植人患者人数已有20余万。连接到体外的声电换能器上的微电极经蜗窗插入耳蜗底周鼓阶内或贴附于外耳骨壁,直接刺激神经末梢,模拟听觉信号传导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4 前景展望

4.1 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进展,基因载体及导入途经的研究深入,基因治疗成为可能。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是Atoh1基因。报道指出Atoh1基因的过表达,Atoh1基因的负向调节基因Hes-1和Hes-5基因缺陷可以实现耳蜗和前庭受损毛细胞修复或再生,毛细胞数量的增加[33]。由于内耳膜迷路相对封闭,与周围组织隔离,注入耳蜗内的载体可以通过可以通过内,外淋巴液在耳蜗内扩散,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4.2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修复病变细胞或组织。当内耳损伤时,应用外源性干细胞或前体细胞来补充、替代或刺激患者受损耳蜗毛细胞再生是新研究方向。

4.3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是能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的一类蛋白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与轴突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和神经递质传递等功能。与听觉系统密切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有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它们与毛细胞,听觉神经元的成熟、增殖、分化相关,还对听觉神经元提供保护作用[34]。也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不明,扩管,营养神经,激素及物理治疗等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从多靶点促进患者听力恢复。研发新的生物治疗方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毛细胞内耳耳蜗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恐龙内耳的秘密
小鼠出生后早期耳蜗柯蒂氏器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
听觉毛细胞发育再生研究进展
Atoh1过表达水平对异位耳蜗毛细胞样细胞的prestin表达及纤毛形态的影响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Math1基因在内耳毛细胞发育及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3.0TMRI在内耳成像及内耳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东亚古人类化石中发现“尼人内耳迷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