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翻译教学中茶文化的翻译研究

2019-01-07韩竹林杨镜雅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译典籍茶文化

韩竹林,杨镜雅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导 语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彭定求,1960:卷四百二十三)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我国对茶的吟咏赞美者无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凝聚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此后茶文化渗透到诗词、绘画、书法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茶文化历久而弥新,对于国人来讲,茶不仅是种饮品,更是对历史的传承以及生活的感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茶大约从17世纪中叶开始输入英国,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指出:“茶之记载,首见诸于英国文献者,当推一五九八年出版之林孝登旅行记英译本,当时英人称茶为Chaa。”(威廉·乌克斯,1949:21)由此可见,早在17世纪茶便在中西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并被赋予了新的名称,这便是茶在西方历史的开端,随后在长期发展中,饮茶作为一个风俗习惯逐渐在西方普及开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因此茶文化的研究将有力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进程,对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茶文化翻译是中西方的茶文化研究基础和桥梁,由于茶文化涉及广泛,尤其在文学领域中茶之精神蕴含甚广,因此在翻译与茶相关的内容时,要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同步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茶文化翻译教学对茶文化的传播与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1 茶文化翻译与文学翻译教学

茶叶发源于中国,深受百姓喜爱,其文化历史经久不衰,是中华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我国也是最大的茶叶出口国,随着茶叶受到西方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喜爱,中西方茶叶贸易不断繁荣昌盛,贸易的需求使得茶文化的翻译事业迎来高潮,茶文化的翻译对于茶叶走进西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不仅在贸易方面茶文化翻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我国茶文化千年来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茶相关的文化典籍数不胜数,茶文化底蕴相当浓厚,因此茶文化的翻译与文学翻译也息息相关。当今时代,人们对于茶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茶叶作为一种饮品,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渴望挖掘茶叶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与茶相关的文化典籍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是茶文化的灵魂所在,若要进行茶文化翻译,《茶经》翻译必不可少,然而《茶经》中众多茶类专有名词对于译者而言,翻译过程必然是相当有难度的一个挑战。在我国译者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英译版《茶经》终于问世,这是我国茶文化翻译中里程碑似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了中华茶文化的发展空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茶文化的相关表述,尤其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与茶文化相关的表述随处可见。《红楼梦》共有两部英译本,一是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英译版“A Dream 0f Red Mansions”,二是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英译版“The Story of the Stone”,均为成功之作,在英语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茶文化的翻译对于《红楼梦》的成功英译,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文学翻译教学对茶文化对外传播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虽然我国文学翻译事业目前已取得了傲人的成果,已有学者对《茶经》成功进行英译,并同时有大量相关典籍成功英译,但是我国翻译事业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我国翻译事业仍面临翻译优秀人才不多、茶文化翻译术语没有统一、翻译质量有待提升等许多问题。切实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逐渐完善翻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多年来文学翻译教学为茶文化翻译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译者对于茶文化研究以及茶文化相关典籍翻译的不懈努力,为我国茶文化事业的开拓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近年来文学翻译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个积极的背景下,培养出的翻译人才更符合茶文化翻译事业需求,成为了茶文化传播事业助推器。正是在文学翻译教学的推动下,茶文化翻译以及相关文化典籍翻译得以实现,因此,文学翻译教学是茶文化翻译身体力行的践行者。要想将我国茶文化事业发扬光大,茶文化翻译事业是这场战役中的第一枪,而能否打响这第一枪,关键是在于文学翻译教学能否为战役做好充足的准备。

2 茶文化的语言特征与翻译难点

我国茶文化在时间的催化下逐渐演变成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体系,下属类别之多、其涉及范围之广、蕴含文化内涵之深,引无数学者为之呕心沥血。茶文化下属类别繁多,如茶类可分为红茶、绿茶等多个种类,而绿茶又可细分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多个品种,茶具可分为茶杯、茶壶、茶碗等不同器具,因此,茶文化相关术语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将为茶文化传播事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茶文化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茶道等文化衍生相继出现,使得茶文化所蕴含内容得以丰富,这就导致翻译茶文化相关典籍时,要着重注意茶文化词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解读。因此,综合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素,茶文化蕴含文化内容复杂、语言涉及广泛,这既是我国茶文化的语言特征,又是茶文化翻译的难点所在。由于茶文化是由我国历史文化所孕育出的独一无二的文化产物,我国茶文化语言不仅涉及面广,专业性也很强。陆羽在《茶经》中指出:“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陆羽等,2006:7)与茶制造相关的专业名词便有采、蒸、捣等之多,要将一部《茶经》中众多带有中国独特文化背景的词汇成功译成英语,不仅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时切忌引起外国读者对我国茶文化的误解的同时,还要将我国茶文化词语独特的魅力保留下来。

我国茶文化已有千年历史,而对于西方而言,关于茶叶的研究主要是在19世纪茶叶贸易兴盛之后开始的,因此中外的茶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有句俗语叫“以茶会友”,从古时起,文人墨客相会总会沏上一壶好茶,淡淡的茶香和袅袅的热气曾见证了多少流传千古的名句的诞生。即使过去了几千年,当今人们家中来客时,仍习惯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以显待客之道。茶刚传入西方社会时,是作为一种奢侈品象征着阶级与权贵,后来随着茶叶的普及,渐渐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了茶的身影,甚至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的风俗。西方的茶与中国传统的茶并不相同,西方人会在茶中加入各种饮品以适应自己的口感需求,而中国更偏爱茶的自然清新,这看似是中西方对于口感追求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不仅表现在生活习惯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存在着较多词汇空缺。目前我国在进行茶文化翻译工作时,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缺少统一的翻译术语、误译现象频频出现等,这就导致西方读者在阅读我国茶文化相关文学作品时,会对我国茶文化产生误解。例如中国著名的“龙井茶”,有些译者将其音译为“Longjing Tea”,另外一些译者将其译成“Dragon Well Green Tea”,这两种译法的并存经常会造成英语读者困惑。由于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龙”的理解不同,这便会使西方读者对我国龙井茶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对我国茶文化产生误解。

3 茶文化翻译方法

要想成功将我国茶文化翻译事业发扬光大,译出优秀的茶文化相关典籍,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够让外国读者了解到我国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有助于我国茶文化事业的传播。茶文化翻译要视具体翻译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通常在进行茶文化的翻译时,可以采取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加注法四中翻译策略。

3.1 音译法

为了使英语读者对茶叶名称不再由于文化差异而困惑不解,音译法是最佳的翻译策略。正如我国译者现将“龙”音译为“Long”,舍弃了原本“dragon”的译法一样,“龙井茶”音译为“Longjing Tea”更加准确客观,“安溪铁观音”音译为“Anxi Tieguanyin Tea”也同样准确客观。如此音译直观且有效,既保留了中国茶文化的本土特色,又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3.2 直译法

我国茶类名称中有很大一部分极具中国特色,翻译此类名称是最好保留原名称中独特的文化风味。如武夷岩茶,可译为“Rock Tea”,武夷岩茶的茶树生长于岩石之上,象征着具有坚毅的品格,“rock”在英文中有“岩石”的含义,也象征着坚强的品格,因此如此直译便于英语读者理解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3 意译法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有时音译法会使得译文稍显冗长,而直译法会让读者产生误解,在这样的情况下,音译法是最佳的选择。如《红楼梦》中茶诗“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译为“Where there is a sleepless night related to wine thirst,there is a heavy smoke related to boiled tea with boiling water”,这句茶诗的翻译正是借鉴了西方谚语界的名言——“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way”(有志者,事竟成)将语言形式美和内涵美融于一体,而该处茶诗的翻译则正好借鉴了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译出语很好地兼容了形式美和意蕴美。(徐南飞,2018:427)

3.4 加注法

加注法也是翻译中一种常用的翻译手段,这种翻译方法既可以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同时通过加以注释向读者解释原语文本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雀舌茶”译为“Sparrow Tongue Tea(which is named after its shape.)”,通过加注释来解释该名称由来,即形似雀舌而名之。如果不加注释只译作“Sparrow Tongue Tea”,英语读者会误解成“用雀舌泡的茶”,所以加注解释后会让英语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意。

4 茶文化翻译教学策略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一环,高校文学翻译课程中开展茶文化翻译教学尤为必要。在世界各国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扮演着最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媒介的角色,提高文学翻译中茶文化翻译教学质量,为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茶文化翻译走进高校文学翻译课堂是提升茶文化翻译质量的战略性举措,而对于教学措施及策略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任务。

首先,将文学译作中茶文化的翻译案例编入教材。我国茶文化教育事业已经起步,目前我国已有许多高校在文学翻译课程中增加了茶文化翻译内容,并尝试撰写茶文化翻译相关教材。但在进行茶文化翻译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材编撰不统一、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教学活动缺乏连贯性等。针对此类问题,要对茶文化翻译教学进行改革并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为茶文化翻译事业作贡献的优秀译者。首先各大高校必须将茶文化翻译走进课堂实行相应政策,确保茶文化进行模块化教学,其次要组织相关团队及活动来对茶文化翻译课程进行统一规划,编撰统一教材,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完善各种教学活动,将教材与课堂进行无缝衔接,让我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真真正正走进文学翻译的课堂。

其次,将茶文化典籍翻译与茶文化翻译教学有机结合。关于茶文化的优秀典籍不在少数,是茶文化翻译教学的重要案例来源。《茶经》是众多茶文化典籍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将《茶经》的翻译案例列入翻译课程,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翻译,从时间中加深对茶文化翻译的理解,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翻译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茶诗和茶词是我国茶文化中的重要一隅,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与茶文化相关的诗词翻译教学不仅符合文学翻译课程内容的要求,还能够提高学生茶文化翻译技能和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丰富茶文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茶文化教学在高校文化翻译课堂中开展,还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我国茶文化案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挖掘茶文化深刻内涵,从而提升语言能力以及茶文化翻译能力。如此开展翻译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茶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茶文化传播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茶文化外宣事业随着贸易的兴起而蓬勃发展,又随着当今跨文化交际的热潮到达顶峰。茶文化是我国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译者应肩负起茶文化对外宣传的重任,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茶文化翻译事业的不断壮大,只有为我国茶翻译事业不断输入更多优秀人才,才能确保我国茶文化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我国文学翻译教学要不断优化和改良,从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进跨文交流等方面着手,将茶文化引进课堂,建立起全面而系统的茶文化翻译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学翻译能力的同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音译典籍茶文化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