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陇育13号

2019-01-07孟建军施万喜刘自成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陇东抗病性区域试验

孟建军,张 成,施万喜,刘自成,杨 虓,乔 岩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陇育13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根据陇东旱塬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等要求,于2008年以自育高代品系9917-2-2-1-1为母本、临旱5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90008。

1 生物学特性

陇育13号属强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全生育期265~278 d。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92~99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圆锥型,结实性强,长芒、白壳。籽粒为白粒,角质,饱满度好。抗旱性、抗寒性好,抗青干,落黄好。平均穗数436.5万~495.0 万·hm-2,穗粒数31.0~33.0粒,千粒重35.0~50.1 g,籽粒饱满度1级,容重758~804.3 g·L-1。

2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度在鉴定试验中,陇育13号平均产量7 528.5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12.7%;2014-2015年度品(种)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6 657.0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23.45%。2015-2016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 508.6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5.09%,5个试点有3点增产;2016-2017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741.45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12.2%,6个试点均增产。2017-2018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426.5 kg·hm-2,比对照陇育4号增产13.0%。

3 抗病性

在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陇育13号对黄矮病抗性1~2级。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2017年11月在兰州温室及甘谷进行接种鉴定,陇育13号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感病,成株期对供试菌系贵22-9(0)、贵22-14(0)、条中32号(0)表现免疫,对水4(2/10/20)、混合菌(2/10/30)表现中抗,对供试菌系条中33号(3/10/80)表现中度感染,但严重度较低。总体抗病性表现中抗-中感,可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4 品 质

经201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陇育13号籽粒容重799 g·L-1,蛋白质含量13.38%,湿面筋含量31.6%,Zeleny沉淀值30.8 mL,吸水量62.5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3.4 min,稳定时间2.1 min,最大抗延阻力204 E.U,延伸性164 mm。

5 栽培技术要点

陇育13号适宜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塬地及宁夏南部地区山塬旱地种植。气温稳定在 14~16 ℃、0~15 cm土层地温在16~18 ℃时播种,即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播量以保苗 330万~375万株·hm-2为宜。前茬作物收后及时深耕灭茬,蓄水增温,晒垡熟化土壤,雨后耙耱,保墒保温,播种时精耕细作,达到地平土碎,上虚下实,为苗全苗壮创造条件。在基施农家肥 45 000 kg·hm-2、氮肥112.5 kg·hm-2、磷肥600 kg·hm-2的基础上,返青时追施氮肥112.5 kg·hm-2,以促进分蘖成穗、小花发育,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增加产量。

猜你喜欢

陇东抗病性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陇东皮影:刻在牛皮上的脉脉乡情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活动掠影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