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比赛分析下的网球正手击球动作教学要点简析

2019-01-06王晶田忠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网球稳定性

王晶 田忠新

摘  要:网球是一项相对较难掌握的运动,它对练习者的基本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正手击球作为这项运动最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初学者出现错误最多的一项技术。本次研究以正手击球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比赛中正手击球动作可以尽快的帮助运动员获取比赛场上的主动,优秀运动员在接发球局初始阶段的运用频率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2)正手击球技术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击球点的掌握、拍面角度控制以及挥拍轨迹控制这三个环节;3)提高正手击球动作稳定性需要在准备姿势、引拍、击球和随摆四个环节分别加以改进。

关键词:网球;正手击球;稳定性;动作难点

作为隔网对抗性的小球项目,网球运动和乒乓球运动一样需要很强的技巧性。它不但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而且需要扎实而全面的技术。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不同情况的来球快速做出准确地应变。所以扎实的基本功是这项运动的基础。正手击球技术作为网球运动的基础动作之一,在高水平比赛中这项技术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如何,这项技术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重点环节是本次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打四强选手和2017年广州网球公开赛女单打四强选手在半决赛和决赛共6场比赛中正手击球的应用情况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以 “网球正手击球”为关键词,检索了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89篇。此外,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借阅关于网球教学的著作6部。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针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在初步学习阶段如何迅速掌握,需要注意哪些重点环节等问题以访谈法展开研究,通过建立访谈提纲之后走访网球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5名专家。通过对访谈内容笔录进行整理、汇总,收集了大量研究素材。2.2.3 录像观察法

通过网络渠道收集2017年广州网球公开赛两场半决赛和决赛的视频资料,同时找出201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半决赛阶段之后的三场比赛资料。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研究6场比赛中共8名运动员的正手击球技术,并进行统计。为论文的写作收集数据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在收集相关选手正手击球相关数据之后,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运用描述性统计、频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原理对各种信息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对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正手击球技术对比研究

2.1.1 发球局正手击球技术对比分析

正手击球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球员的挥拍力量,比赛中运动员会利用此技术尽可能提高球速,拉大回球角度,从而来压制对手,获得局面上的主动。在运动员的发球局,发球运动员在刚开始就是稍微占据主动的一方,如何将发球的略微优势像滚雪球一样一点点滚大,直到最后致胜。每个运动员采用的策略都不尽相同。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发球局中正手击球使用频率以及运动员利用正手击球打出致胜分的比重来探究高水平赛事中正手击球在发球局的使用规律。本次研究分别统计出2017年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半决、决赛以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半决赛、决赛共6场比赛中运动员正手击球技术使用平率。如下表所示,在这两个级别的赛事中,运动员在发球局正手击球频率最高的时候是第3拍,在随后的第5拍、7拍、9拍正手的使用次数逐渐下降。在表中还可以发现科贝尔的第3拍使用正手击球的次数最大,达到15次,说明她的打法偏向于开局就寻求占据主动,属于搏杀型打法。而哈勒普在第3拍使用正手击球的频次最低,这与她善于调度,讲究变化的个人战术有关。通过表1和表2的對比还可以看出,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正手击球的使用频率都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不同级别选手在每一拍的使用平率上无明显差别。

2.1.2 接发球局正手击球技术对比分析

在接发球局,运动员要根据发球方的击球来决定自己使用何种技术,所以在起始阶段发球方处于主动地位,接发球方处于被动地位。接发球方要想逐渐改变这种天然劣势,就需要在接发球阶段以及接发球以后三拍内提高回球的力量或者角度。这就需要很好的利用正手击球技术。

现统计出8名研究对象在接发球局的正手击球使用频率,可以看出接发球阶段所有运动员正手击球使用平率仍是呈弧线下降态势,在接发球时应用正手接球的比例最高,然后逐渐降低。但是和发球阶段不同的是不同水平运动员在第2拍运用正手击球的频率表现出明显差异,世界顶级水平的女单运动员沃兹尼亚奇和哈勒普在第2拍使用正手击球的频率高于其他选手,而且澳网女单四强选手接发球应用正手技术也明显高于广州网球公开赛四强选手。再联系各运动员的单赛季成绩可以发现,优秀女单选手在接发球时往往会选择从对手的发球就开始积极主动进攻为自己创造机会。

通过对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在发球局和接发球局正手击球技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在发球之后,双方球员的前几拍球较量中正手击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可以决定当局比赛的成绩,正手击球技术是选手征得场上主动权的关键技术;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局的第2拍会更多地选择用正手回球来尽快引得主动权,她们更多地倾向主动出击。可见正手击球技术在比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 正手击球技术难点分析

根据之前的研究可以看出正手击球技术在网球比赛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运动员对其应用效果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其比赛成绩。那么,在初学者练习正手击球技术时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该项技术,应注意哪些难点是具有很大研究意义的。

本次研究采用专家访谈的形式对正手击球技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走访了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大学三所重庆市高校中从事网球教学与训练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教师共6名,通过把所有访谈资料进行汇总,可以看出专家们普遍认可的正手击球难点主要分为以下3点。

2.2.1击球点的掌握

和许多球类项目相同,网球的击球动作需要在外部信息收集完毕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身体来完成击球。站位、身体角度的调整是为了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击球,在保证发力经济性的同时将球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在击球前选好合适的击球点是必要的前提。如果击球点选择靠前,身体重心在球后面的话会使人弯着腰向前勾着打球,必然会影响上肢各关节角度的控制;如果击球点在身体重心之后,会造成击球者不能充分挥臂,无法完全发挥力量。每次击球时如果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击球点,就会造成击球动作的不稳定。击球点的判断与运动员的球性有关,只有具备了很好地球性,才能迅速判断出来来球的球速,球弹地后的效果,球的旋转。从而从容地进行选位,选择最好的击球点。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刻意对击球点进行固定,保证每次击球都在一个与自己身体相对固定的位置。

2.2.2击球拍面角度的控制

回球的飞行高度和球的旋转方式主要是通过控制球拍与地面的夹角来控制的。球的飞行高度主要是通过控制球体纵轴与拍面的角度来控制,如果球拍在球的下方,球会向高处飞,如果球拍在球的上方,击出去的球会向下飞行。球的旋转与球拍的作用力是否通过球心有关。如果击球作用力完全通过球心,球会平直的飞出去且不会有一点旋转;如果球拍的作用力没有经过球心,根据球拍击球的不同部位可以分为上旋球,侧旋球和下旋球三种。优秀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以及自己的战术打法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拍面角度,使球打出不同的效果,在主动求变中调动对手来赢取场上的主动。但初学者在击球拍面角度控制上因为形成动作定型所用周期较长,所以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击球的旋转效果。在教学和训练中应该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平击球练起,完全掌握一项旋转后再开始下一技术的学习。

2.2.3挥拍击球的轨迹

挥拍轨迹主要是指引拍后至球拍与球面接触前球拍所经过的轨迹。击球的力度、旋转都是通过挥拍轨迹来进行控制的。挥拍轨迹的不同直接可以决定击球的效果。平击球的挥拍轨迹是球拍在来球的正后方从后向前呈直线向前移动,直至击中球的正后中部;预判到来球的高度后从下方向前上方迅速拉拍,出现弧形轨迹,用球拍触击球的底部可以打出上旋球效果;下旋球击球的路线是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切送,拍面与地面的夹角呈80°左右的,击球的后上部;侧旋球主要是用球拍触击球的侧面,击球的路线是由后部向内侧平行挥动呈弧形使球呈水平向外侧的弧线飞行。在初学阶段的练习者由于对球速和球的弹性概念不是太强,会造成对来球位置、高度预判困难。从而在做挥拍动作时不能明确自己的挥拍轨迹,往往会造成球下网或者打飞的结局,因此在挥拍轨迹的练习中应该先做无球练习,让学员尽快在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2.3 正手击球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正手击球技术是一个开放性的动作,整个技术动作又可以分为准备姿势,后摆引球,击球,随挥动作4大部分,因为动作环节比较多,所以影响该技术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次研究就这一问题同样对重庆市的6名高校网球教学专家进行访谈,将他(她)们的看法进行汇总,提炼出以下几点。

2.3.1准备姿势对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

网球的准备姿势要求降低身体重心,但练习者如果下蹲时膝盖过于僵硬或者利用弯曲后背来降低重心时,他就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这是网球初学者常见的错误。后背弯曲会限制自己击球时的视眼范围,同时,由于身体躯干不在一条直线上,会造成重心不稳定,从而对后面的击球带来影响,使击球效果也难以稳定。膝盖弯曲过于僵硬,是腿部集群过于紧张的表现,这样会分散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不利于运动员在后面迅速做出奔跑动作。

2.3.2后摆引拍对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

(1)引拍速度过慢慢,造成击球时球拍没有在最佳位置击球。一般情祝下因为来球之后练习者一时反应慢所造成了击球时机已过,此时再进行引拍击球,击球的最佳时机已过,匆忙击球之后会出现击出的球达不到指定的位置。引拍时肘关节发力,造成击出去的球软而無力。肘关节提前后引使身体积蓄的力量没有通过转动传到到手臂上,击球时只能依靠单纯的挥臂力量把球击出,所以击出的球会出现下网或者刚刚过网的现象,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击球距离。

(2)引拍时球拍后摆过大,造成身体出现扭曲既影响动作的美观性又丧失了最佳的击球时机,出现击球点靠后,身体发力不协调的现象。此时击到球之后球的飞行路线将会向击球手的同侧飞行,出界的几率很大。

2.3.3挥拍击球对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

如果不能在合适的点击球,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将球击出,所以,在意识中一定要把击球点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为了保证击球的稳定性,在击球瞬间的前后阶段,球拍要走“线”,即使击球点稍有不当,打出的球也能按照挥拍相同的方向飞出。练习方法是在场上抽球,将注意力集中在击球点上,找到自己感觉最佳的击球点,然后在最佳点处停止挥拍。击球时击球点的或高或低,离身体距离或近或远:前后距离过早或过晚。击球点的不固定导致击球的不稳定。对于初学者和有了定基础和水平的球员,如不注意选择一个固定的击球点,即使稍前或稍后的球也能打过去但回球的效果和质量肯定不会很高。特别在有压力的关键时刻,就容易发挥失常,无法打出稳定的正手球。选择固定击球点的方法是:眼晴盯着球,用左手指向球来测定球与身体的距离和位置。

2.3.4随挥对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

随挥动作是球与拍面触击后,运动员朝着原先的挥臂轨迹继续向前挥拍的动作,它是一个惯性形成的动作。在其中比较自然、放松。同时,它也是一种跟进,是击球后身体力量得以释放缓冲的环节。为了使身体的力量可以充分作用到击球上,需要在引拍阶段充分发力,更需要在随挥阶段自然放松完成动作,才能更好地利用好大肌群的力量。所以从整个动作结构来看,好的随挥动作可以帮助运动员稳定地完成正手击球。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3.1.1 在职业网球比赛中,无论是在发球局还是接发球局,运动员采用正手击球技术的频率大体相同,都是随着拍数的增多逐渐降低。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发球局中应用正手击球的频率并无太大差别,在接发球局中优秀运动员善于在比赛初始阶段运动正手击球来尽早争取主动,与一般运动员的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3.1.2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对正手击球动作在教学中的主要难点技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击球点掌握、拍面角度控制以及挥拍击球轨迹三大难点。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需要注意准备动作时膝盖应自然弯曲,背挺直;引拍动作幅度适中,引拍果断;击球动作中注意固定击球点;随挥动作放松自然。

3.2研究建议

3.2.1要提高对正手击球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正手击球技术不但是在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而且也是争取场上主动,最终形成得分的最主要手段。完整学习此项技术,并熟练掌握它,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提升自己的比赛成绩。

3.2.2 注重对难点环节的训练。在练习正手击球动作时应该在动作泛化和分化阶段建立完整的动作序列之后,应该加强对击球点掌握、拍面角度以及挥拍轨迹等难点技术环节的训练。循序渐进进,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卫东,何江明.提高网球初学者击球稳定性的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2]吴涛.对网球正手、双反手动作纠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彭兆阳.世界顶尖男子网球选手在红土、硬地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4]王彤等.网球正手技术选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J].体育研育,2011,26(5):111-114.

[5]孙卫星.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曹亚萍.中外优秀男子网球单打选手主要技战术对比分析[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网球稳定性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短式网球在少儿网球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超级殚跳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