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探索

2019-01-06李娟娟李倩倩

戏剧之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艺术类

李娟娟 李倩倩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下艺术类研究生的现状分析以及跨专业考生的优劣势分析,试图寻找解决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办法,探索更为完善的适合跨专业考生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艺术类;跨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151-02

对于很多不满意本科院校或者专业的同学来说,跨专业、跨校、没有年龄限制的研究生考试成为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据统计,每年考研的学生中跨专业人数有近百万人,占考研总人数的六成,这些跨专业考生大都凭借自己浓厚的兴趣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但是因为本科四年的专业知识缺陷,跨专业考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艺术类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首先是规模明显扩大,据统计,我国各类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院系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不足10所,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余所,招生人数也是大幅度增长。艺术类课程也从单一的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到涵盖各类别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形成了专业学科品类齐全、学科体系较为科学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国的精英艺术教育变成大众教育的同时,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艺术教育是由工艺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以及部分机械设计三部分共同组成。并且处于我国经济大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没有整理、整合和构建一套系统的设计理论体系,所以很多理论都是直接使用国外已有的。因为艺术设计类教育培养的应当是应用实践型人才,所以就应该与我国的独有国情相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

二、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优劣势

跨专业研究生相比于原艺术类研究生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劣势,这些问题在研究生学习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在对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时也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一)存在的优势

第一,浓厚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都是因为浓厚的兴趣以及对艺术设计类的热爱。这其中包括很多在本科学习中因为茫然选择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向,但是轻易更改专业科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研究生成为了这些想重新学习艺术知识学生的第二次机会。浓厚的兴趣带来的是对艺术类知识无限向往学习的巨大驱动力,这比本专业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第二,多重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跨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具备另一专业知识背景,他们在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上比本身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更具有优势。并且在对待和解决同一问题时具有与众不同的视角。本身艺术类专业的研究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会相对片面和单一,跨专业考生可以创建更合理、更统一以及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从而成为擅长多种学科、专业互通的综合人才。

第三,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交叉影响。理工科学生逻辑性强,而文科学生更富于感性。艺术类跨专业学生,尤其是文理交叉的跨专业研究生,即条理的、创新的、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相碰撞,创造出独有的思维方式。

(二)存在的劣势

第一,跨专业考生艺术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即使在相当大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自学专业知识,最终也会因为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艺术专业知识学习而有所差距。专业适应问题是研究生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為一旦专业不适应,那么问题便会越来越多。有研究调查表示,大部分跨专业学生入学后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知识匮乏,基础不好,无从下手。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不牢固,成为跨专业研究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二,学习压力过大。因为跨专业学生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所以跨到新的专业后很容易出现无法适应新专业课程安排的现象。在学术培养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论文不知道如何下手、创作作品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研究方法如何运用等问题。进入新的专业学习会有一个适应阶段,俗称过渡期,过渡期需要特别重视,过了这个时期,不同专业学科知识交叉的优势和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三、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侧重点

艺术教育并不只是美术、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它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理念,在培养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

(一)艺术专业各方向知识共鸣。艺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涵盖广泛,作为一个大类方向众多,本科教育体制中涵盖艺术设计类专业有服装设计、视觉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艺术类的学科还包括水彩、国画、油画、雕塑等。

单纯的专业学习是无法将纷繁复杂的各学科知识全部学完的,艺术各学科各自的专业属性也相当强。所以对于不同的艺术专业来说,通用的创作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不断寻找各专业的共通性,各专业之间产生共鸣。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涵盖不同学习动机、不同专业和对课程不同期望值的学生,不仅需要的是专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兼容互动的学术精神。在保持原有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不同专业特性的差异化教学,将艺术知识与其他各科相结合,应用到各自专业学习中,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手法可能具有局限性,但是在深入了解创作必备的审美理论基本内容后,可以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跨专业学生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艺术专业课程内容和实践体验,可以引发对本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三)差异化教学。因为跨专业研究生在面对艺术类专业课程时本身的专业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我们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到对跨专业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跨专业考生大都是因为兴趣浓厚或者对课程饱含期望值,因此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应该着重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绘画基础、理论课程薄弱的学生,应该在艺术心理构建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体验上进行引导,不能过分强求最终的艺术画面效果。

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为跨专业考生提供补修专业课程的渠道,完善知识缺陷;导师方面,也应该多与跨专业考生交流,了解他们当下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指导疏解。同时也必须要求跨专业学生从自身出发,大力弥补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

四、结语

对于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他们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也应该多方面共同发展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跨专业研究生本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导师引导以及专业实践。从研究生本身的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学习模式,激发出最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下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视角,衡量每个学生的不同,然后根据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特点来针对指导和培养。导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实时反馈学习体会与进展。同时也应该顺应学生的兴趣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提高艺术类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剑葳.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油画专业学习为例[D].西南大学学,2015.

[2]李菲菲.教育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马长勇.艺术教育发展困境及机制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8):170-172.

[4]于翊品.新形势下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视觉艺术教学与管理,2011,(1):64-65.

[5]李军.对中国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J].ART EDUCATION,2010,(01):41.

[6]吴军.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理论研究,2018:42-44.

猜你喜欢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艺术类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中韩合作办学中跨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探索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