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19-01-06郭晓琴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融合信息技术

郭晓琴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是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基本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融合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创新需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在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下,自觉主动进行创新思维并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能力、场所、氛围。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工具和平台就是计算机网络。借助这种手段和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延展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型和推广性。所教内容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基本知识构建体系,适当增强难度,引导学生去完成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任务。

二、创新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教育下课堂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灌输,积极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让课堂不再是教师作为的主体,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具有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精神。积极建立各项课外的教学活动。开设学生自主进行选修的第二课堂,如计算机编程、中外文化鉴赏、航模、海模搭建、机器人模块化构建、生物实验科学探究课等。讲究课堂教学质量,不走过场,科技活动要坚持做到实效化和应用性。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的学习从课堂内延至课堂外,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主动构建了起来。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刨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教师大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者,转变为有主见、有创意、大胆质疑的新型学习者。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Visual Basic编程》时,在课本讲授的顺序编程结构、条件结构编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结构和语句定义后,在合理设计算法和制作流程图的同时,提出课外的外延知识。如:循环结构的构建如何完成?如何将顺序、条件、循环结构有效组合,进而完成综合性编程问题的解决。带着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Flash物体的遮罩动画》时,为了启发学生了解遮罩动画原理和应用,从建立物体基本的运动、外形渐变图层开始,引导学生建立遮罩图层,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运动或外形渐变图层与遮罩图层的关联关系的确立,分清遮罩与被遮罩图层各自的功能。提出问题:1.遮罩图层中遮罩物体的遮罩功能是什么?2.遮罩后的效果是什么?3.遮罩物体遮罩的效果取决因素有哪些?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去学习遮罩动画的制作过程。教师配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并适时点拨知识的重难点,在达成知识三维目标的同时,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得学生主动积极去学习。在完成基本的内容后,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出如何多圖层、多遮罩图层之间建立正确对应关联关系?如何构建成效果明显场景层次丰富的遮罩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创新性的完成任务,进而达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拓展。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基本素养的能力。

四、创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加呼唤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满足了个人的表现欲、成就感,实现了动手尝试、动脑思考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长足的发展。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下,教师的过分主宰了课堂,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而创新型课堂还原了学生好动、好问的天性和愿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和创新应用的机会和场所,问其所思,做其所想。在课堂教学中设问、解问、延伸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二)教师的发展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拓展延伸性内容的添加使得课堂上练习少了,分析活动多了。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的教学角色重新定位,使得创新教育的开展有了更为可靠的平台和支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突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更大的提升,整个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发展趋势。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老师才能敢教,学生才能敢说。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