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紫色》中不同人物形象刻画

2019-01-06

戏剧之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女权紫色

【摘 要】《紫色》是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11项大奖提名。其改编自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的小说。影片精彩的场面调度、斯皮尔伯格导演独特的视听表现手段,以及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电影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改编为三段式结构,以时间为维度讲述了主人公西丽悲惨的童年、屈辱的婚后生活,以及最后自立自强、姐妹重逢的大团圆结局。影片涉及社会、种族、家庭,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种种方面,值得观者细细品味。

【关键词】女权;《紫色》;人物刻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64-03

斯皮尔伯格导演可以称之为电影奇才,其以《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商业片被大众所知晓,然而在1985年,他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成功地拓展了他的影视事业,拍摄了传记片《紫色》。1985年,美国的女权运动逐渐开始制度化,许多学院和大学开设了妇女学研究。女权运动是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斯皮尔伯格导演把眼光聚焦在1909年到1947年的女权问题上,尤其是面临种族歧视的黑人女性问题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作为一个黑人女性悲惨却不断蜕变的一生,引得人们深思。与此同时,影片也引起社会大众对女性问题的认识、重视。

《紫色》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美国乡村的小女孩西丽与妹妹娜蒂在继父家相依为命,残暴的继父长期对她进行性侵犯,生下了一儿一女,先后被继父卖掉。不久,继父将西丽卖给鳏夫亚伯特,婚后的她更是饱受丈夫的摧残,与妹妹分离。一直以来被男权所压迫失去反抗意识的西丽直到遇见自己丈夫的恋人秀格才渐渐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一、视听手段表现男权社会

与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不同,在艺术电影中,人物至关重要,人物支撑剧作,人物是剧作的核心。影片用戏剧化的事件和细节,以及电影艺术特有的摄影机的角度和机位来表现人物。

电影《紫色》主要围绕四个女性西丽、娜蒂、索菲亚、秀格,以及两个男性亚伯特和西丽的继父展开叙事。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一片望不到边的紫色花海,蜂飞蝶舞,阳光普照,两个青春活泼的女孩在花丛里嬉戏玩耍,笑容纯真动人,画面色调明亮,音乐轻快舒缓,摄影机的高速运动无一不展示着两个女孩美好的生活,观众也随着这片祥和之景沉醉在这片花海里。然而当西丽走出紫色花海的那一刻,音乐声渐弱,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怀有身孕的少女,直到西丽继父的出现,音乐声在这里停止,紫色的花丛占据着四分之三的画面,导演用仰角拍摄一个男人缓缓出现。精心的镜头设计似乎在告诉观众,继父践踏着紫色花朵出现,不仅打断了姐妹俩的快乐时光,也预示着西丽在家中的地位和她惨遭继父践踏、蹂躏的悲惨生活。“西丽,你的笑容是全世界最丑的。”继父出场的第一句话就直接交代了西丽受到的歧视,奠定了西丽是一个毫无自信、逆来顺受的人。西丽为继父生下一儿一女并先后被卖掉,甚至受到警告:“除了上帝之外,你最好谁都不要告诉,否则会害死你妈妈。”因此西丽常常对着上帝倾诉自己心中的苦恼,继父对她失去兴趣后,把西丽像垃圾一样丢给了来向娜蒂提亲的亚伯特,甚至还倒赔了一头牛。

亚伯特是一个有四个孩子的鳏夫,在西丽继父的婚礼上,他看中了妹妹娜蒂,便来到西丽家中向继父提亲。他的出场极具特色,一个低角度的仰角拍摄,灰色阴郁的天空,亚伯特骑马渐渐走入镜头的中心位置。这样的镜头设置直接告诉观众,在男权社会里,男人地位的高大以及在未来的生活里这个男人将一手遮天。房间里的两姐妹走到窗前,透过窗户看着亚伯特,窗户像个笼子一样,说明他们都被当时的观念所束缚。继父叫西丽出来见亚伯特时,运用移动上升镜头,西丽渐渐走近亚伯特,一个俯视镜头交代亚伯特和西丽的位置,蕴含了两个人不同的地位。同时从西丽角度拍摄亚伯特时仰视的镜头安排为后来的剧情埋下伏笔,虽然亚伯特位置仍旧是高高在上,但是画面占比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西丽则占了画面的四分之三,这充分说明了西丽一定会有翻身之日。西丽跟着亚伯特回家了,灰蒙蒙的画面,亚伯特骑着马走在前面,西丽牵着牛跟在后面,交代出环境和人物关系,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显示出了西丽的无助和恐惧。在塑造亚伯特这个人物形象时,并没有一味采用单一形式刻画,除了表现他喜怒无常,对西丽常常虐待打骂。值得注意的是,当亚伯特父亲出现时,摄影机的角度从其出场到离开都运用仰角鏡头拍摄,身材矮小的父亲气势上完全压倒了高大魁梧的亚伯特,体现出当下父权社会对于人的压迫,父亲就像制度的化身,同样影响了亚伯特对自己儿子哈勃的态度。

二、影像符号下女性刻画

电影着重刻画了四个女性形象,生活在西丽身边的姐妹们正试图帮助她觉醒,建立一个平等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妹妹娜蒂是一个活泼漂亮、热爱学习,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孩。片中她没有和男权产生直面冲突,在电影开场,继父叫她们姐妹吃饭时,导演巧妙地把娜蒂安排在继父和西丽的中间,面对镜头,并不是和西丽站在一起,形成一个和继父对抗的局面,观众通过画面就很清楚地知道娜蒂和西丽截然不同的命运。虽然娜蒂逃过了被嫁作人妻的命运,但是在姐姐西丽走后难以忍受继父的骚扰,只好来到姐姐西丽家中。娜蒂目睹着姐姐在家中的境遇,丈夫欺凌,孩子们逗弄,娜蒂告诉西丽:“你必须抗争,必须抗争。”而西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如何抗争,我只知道如何生存下去。”不同的话语表达,展现了娜蒂和西丽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在父权和夫权的长期压迫下,西丽早已对生活麻木,她唯一的愿望就是生存。娜蒂却不同,她具有反抗意识,勇敢抗拒了姐夫的骚扰,却无奈被姐夫驱逐离开。离开后的娜蒂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强大,她去了非洲为那里的学生授课,她发现非洲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各个民族都有受压迫的现象,于是她决定团结全世界的黑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娜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写下来,寄给姐姐,可是全都被姐夫扣留,尽管从未收到过姐姐的回信,但娜蒂从未放弃。

索菲亚,一个极具抗争精神的女孩,她身材硕大,霸气十足,想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她的出场风风火火,面对摆出大老爷架势的亚伯特,她毫不畏惧,并且冲破家庭的阻力争取到自己的婚姻。婚后的索菲亚在婚姻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哈勃在父亲的教唆下千方百计想要控制她,甚至无奈向西丽取经,该拿厉害的索菲亚怎么办,西丽的回答竟然是“打她。”可见当时男权社会的思想要求已经渐渐转化为女性对自己的内在要求,多么令人惊讶和唏嘘。可是索菲亚并不像西丽那样,她一辈子都在进行斗争,和男权社会进行斗争,她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在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时,她会不顾一切奋起反抗。终于在拳打脚踢中,索菲亚选择摆脱自己心爱的男人,带着孩子离开了。索菲亚在男权社会中以离开宣告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可是在残酷的白人社会中,却没有摆脱自己悲惨的命运。一个白人想要索菲亚到自己家中作女佣,索菲亚拒绝后被打,她直接将白人推倒在地,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二十多年的监禁。出来后性情大变,毫无当初的生气,最终还是作了白人家庭里的女佣。作为弱势群体,她只能选择默默承受才能换来生存的机会,才能与自己的孩子团聚。

影片对秀格的刻画充满着神秘感,她存在于床头的相框里,存在于亚伯特期盼的信中,存在于海报上……秀格注定对于西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第一次西丽给亚伯特刮胡子的时候,紧张的西丽不小心割伤了他,亚伯特反手一巴掌就要过去,突然亚伯特注意到邮差来送信了,西丽躲过了一劫。还没有真正露面的秀格,只因一封信就让西丽免遭毒打,预示着秀格的到来将会改变西丽的人生。秀格出现后,西丽被她深深吸引,她羡慕深深吸引自己丈夫的秀格,羡慕洒脱做自己的秀格,更羡慕毫不畏惧男权社会的秀格。在聚会上,秀格特地为西丽写了一首歌《西丽小姐的忧郁》,当众在酒吧演唱,受宠若惊的西丽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是秀格帮助西丽逐渐有了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接受自己,不再羞涩,最后也是因为秀格的帮助才找到了娜蒂所有的来信,妹妹娜蒂的来信激发了西丽觉醒的力量,秀格对西丽自我意识的重建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美丽自信,并且通过努力拥有自己的事业,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这是她与片中其他女性最大的不同。

西丽是片中的中心人物,她长期生活在父权、夫权的压迫下,她习惯于被男人操纵着命运,即使内心无比痛苦、孤独,却不敢反抗。前期西丽黑暗、受尽折磨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好在片中的其他三个女性出现,她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像阳光一样洒进西丽的生活,给予西丽帮助,使西丽的自我意识渐渐由混沌到清晰。索菲亚的勇气和不断斗争,在西丽心中埋下了根,女人也可以反抗,女人也有话语权;秀格的爱情观,自信,自由,激励着西丽,让西丽勇敢挣脱家的束缚,摆脱男权控制,创立自己的事业,追寻内心的乌托邦。随着眼界不断扩大,个性越来越坚强,西丽终于从一个听天由命、麻木的女性变成了一个自力更生、有个性、有尊严的独立女性。从麻木到觉醒,从反抗到独立,再到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导演通过电影争取黑人女性解放的理想途径。他希望用爱和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来消除黑人女性的自卑感,从而树立起女性自身的尊严。

三、象征的隐喻表达

片名《紫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仔细观看电影时,我们可以发现,紫色贯穿全片。一大片开放的紫色花海为这部电影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场景,在紫色花海里两个女孩快乐纯真的情绪被渲染得无比欢乐。在电影的结尾,仍然有一片紫色的花的海洋遥不可及,阔别几十年的西丽和娜蒂穿着紫色的衣服穿越紫色花海重逢,同样美丽的花朵,同样挚爱的亲情,同样纯洁温暖的笑容,唯一发生质变的是西丽强大的内心,实现了瞬间和永恒的转换。紫色在英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至高无上、尊严,同时也代表着胆识和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演以《紫色》作为片名,是想要呼吁人们关注女性,让女性也可以拥有尊严。

四、结语

紫色为整部影片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导演用他特有的方式揭开《紫色》神秘的面纱,用声画结合的镜头为媒介,将大千世界一层层展现给观众,这个世界里有欺压,有暴行,有歧视和迫害,可不乏有愛,有美好,有光明。导演用影像阐释故事,加入了自己的艺术元素,让观众在有直观视听感受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影片所传达的内部思想。在西丽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典型的受到欺压的毫无反抗意识的黑人妇女逐渐成长为自强不息的新女性的觉醒过程,整个艰辛历程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而且她通过自我努力,在精神空间上冲破了白人的压制,走向了解放;在社会空间上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追求自由,更是不断鼓舞着后代女性。因此一个人要拥有平等尊重、独立和自由,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着自我肯定,不断完善自我性格,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在自己的努力下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解放。

参考文献:

[1]窦洁.探析电影《紫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J].电影文学,2015,(04):154-156.

[2]张鹤.电影《紫色》黑人女性人格形成的过程与动因[J].电影评介,2016,(15):64-66.

[3]王健.走向新生的蜕变—电影《紫色》中的茜莉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08,(23):152.

[4]吉姆·派珀.看电影的门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5]李秀静.解读电影《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解放[J].电影评介,2016,(10):40-42.

猜你喜欢

女权紫色
美丽的“紫色精灵”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紫色风铃
这样的“女权”
紫色的山茶花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