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外宣翻译

2019-01-06陈巧玲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译者话语国家

陈巧玲

[摘           要]  翻译不仅是对外交流的桥梁与载体,也是新时代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产生了新的变化。外宣翻译是一个对源语和文化动态顺应的过程,这是构建中国形象的需要,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对外宣翻译的新要求。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密切关系,探讨如何通过翻译策略塑造在国际上的中国形象。

[关    键   词]  中国形象;外宣翻译;政治话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號]  H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30-02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形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国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愈来愈重要。国际社会如何了解当今中国,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关于中国的描述,这一过程必然涉及翻译行为。“翻译一直作为国家形象或民族形象构建的重要手段”[1],而外宣翻译是“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其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2]。因此,外宣翻译策略的探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凸显了对外传播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形象的时代特征

“中国形象”最早是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E. Boulding)提出的。“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3],“这种形象是主权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国家在国际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中所呈现出的形象”[4]。历史上,西方媒体将中国形象塑造为“一个专制恐怖、停滞落后、野蛮未开化、道德败坏的国家”[5],而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西方媒体又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实质上也是对中国形象的扭曲。

在新时代下,中国形象实质上是综合国力迅猛增长,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并始终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是一种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一种“亲仁善邻、民主法治、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二、中国形象与外宣翻译的必然关联

外宣翻译是指“由中国本土译者所从事的将本国作品译成各种外语的翻译活动,而且译作也主要由国内相关机构对外出版发行”[6]。外宣翻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与时效性。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都交织外宣翻译这一行为:古代中国设有“驿馆”,负责欢迎接待外国使者;近代的外宣翻译虽然处于被动阶段,但是现代的外宣翻译则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推动器。步入21世纪,我国外宣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

外宣翻译的目的之一是要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建构源语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形象。中国本土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等对中国的众多描述是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文本,而其翻译文本是中国形象在世界的自我表述,优秀的外宣翻译作品是打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法。

三、中国形象的重要话题

由于外宣翻译的源文本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重要话题是中国政治话语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政治话语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国外读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最多的文献,也就是其最为关注的是大众传播、对外政策以及国家战略方针等内容,由此可见,政治对一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具有高度概括性、时代性、全面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外宣翻译带了一定难度。译者应当意识到,由于生搬硬套英语的话语模式而放弃了部分中国话语特色,或者是过于注重汉语特色而陷入了“中式英语”的怪圈,导致中国政治话语失去原本所具有的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展示民族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对外宣传与构建中国形象中起到重要作用。任何一个文明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用语,而这些词汇的翻译是外宣翻译中一个难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名片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外宣翻译上所发生的失误却又束缚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译者往往局限于源文本表达,而忽视了思维习惯、价值内涵、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方差异,导致译文过于片面、词不达意,从而阻碍对中国形象的真正认识。

四、外宣翻译的策略

外宣翻译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要求译者应注意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缩小源语形象与译本形象的差异。

(一)词汇层面

1.词的搭配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词的搭配是翻译的难点之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词语搭配习惯,所以不可以直接搬用原有的词语。

例:“台湾当局推行‘南向政策,企图突破‘西雅图模式”,初译成“The Taiwan authorities have been pursuing the ‘southward policy in an attempt to break the Seattle model”,“break”与“model”搭配不恰当,台湾当局想方设法绕过“西雅图模式”,应可改译为“to get round the Seattle model”。

词的搭配还需要考虑根据词汇所用的具体语域,也就是语言使用的领域。例如,“to break a story”看起来是一组很奇怪的搭配,但是却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2.词的选择

翻译中国政治话语时,选词要准确、把握好褒贬、轻重,充分体现政治话语的分寸感。能否选择合适的词,取决于译者对源语和目标语的深层含义及色彩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例:“向中国施压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效的”中“不可取”可以译为“undesirable”或“ill-advised”。后者较前者味道更重。这句话可以译为“It is ill-advised and futile to exert pressure on China”。

3.中国特色词汇

译好中国特色词汇对正确对外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极其重要。

例1:“铁饭碗”直接译为“iron rice bowls”,如果是第一次出现,直接翻译会造成读者不理解,因此可考虑译成“iron rice bowls (i.e. secure jobs)”。

例2:“精神文明”经常译为“spiritual civilization”,但是“spi-ritual”有宗教含义,不适合这里使用。该表达主要指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可译为“ethical/moral standards”。

(二)语篇层面

1.增译

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但不是机械、一字对一字地翻译。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过程。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需要改变语言形式,补足语气,增加词句,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例:“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In the past,we only stressed expansion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under socialism,without mentioning the need to liberate them through reform. That was incomplete.”汉语没有主语,谓语也被省略,句子仍然成立。但英语需要增加主语等缺失的部分,才符合英语文法。

2.减译

翻译为了突出中心,保全整体,避免行文拖泥带水,必要时需要删减个别词汇。

例:“发达国家有四点优势:一、先进的技术;二、先进的管理经验;三、资金雄厚;四、人才丰富。”

初译:“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trong in four areas:advances technology,modern managerial expertise,abundant capital and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改译:“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n edge in four areas:tech-nology,managerial expertise,capital and experienced profess-onals.”汉语喜欢用排比句式,意思容易发生重复,为了避免啰嗦累赘,形容词省略不译,使得译文简练,意思清晰。

3.改译

改译要求译者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英语文法结构组织句子,译出符合汉语意思的句子。

例:“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打破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初译:“Breaking the past closed or semi-closed state,we have now established an opening-up pattern throughout the country.”“break”与“state”搭配不当,并且我国打破封闭状态、形成开放格局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实现的,因而需要改变语序和句子结构。

改译:“The once self-seclusive or semi-self-seclusive state has given way to a nation-wide opening-up pattern.”

五、總结

译者作为中国形象的构建者和传播者,必须正视国家形象的问题。译者所翻译的文字作为文化输出的媒介,应该让世界重新发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从而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译者根据外宣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宣传中国,使国际社会了解并尊重中国的现状,起到维护和塑造中国积极正面国家形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开宝,李鑫.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内涵与意义[J].外语研究,2017(4):70.

[2]祝东江.改进外宣翻译,提升中国形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3.

[3]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昆.国家形象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王文强.“中国形象”的海外塑造与英美商业:以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翻译出版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4):101.

[6]马士奎.塑造自我文化形象:中国对外翻译现象研究[J].东方论坛,2010(3):3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译者话语国家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