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艺术构架的剖析

2019-01-06张世成

戏剧之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剖析

张世成

【摘 要】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是兰州文理学院主导的戏曲学剧目之一。作为该剧目的第一编剧和该项目的项目主持人,本人自认为该剧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唱腔优美,场面宏大。在该剧推向市场面对观众之后,收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冷静思考之后,認为有的批评很有见地,值得聆听和吸取。今又拙笔,剖析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的艺术架构,以图自励共勉,不求孤芳自赏。

【关键词】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艺术架构;剖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2-0014-02

有道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不懂不可装懂,更不可自诩“专家”。从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第一次面对观众的那一时刻起,我作为该剧目的第一编剧和该项目的项目主持人,即收获了掌声和赞许,也承受了批评与攻击。

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每在自我陶醉其中,坦然接受各种是是非非,心头却又总是略过起一丝缺憾……有必要将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的艺术构架剖析与众。

一、题材/体裁的巧妙结合

马踏飞燕是甘肃武威出台的东汉青铜器文物。马态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飞燕背上,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比例匀称,造型精准,后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而誉满全球。

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戏曲,源于陇东道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嘛黄、风摆柳、渔鼓、四弦等是陇剧的特色。

马踏飞燕和陇剧都是具有鲜明甘肃地方文化元素的两个文化符号。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正是巧妙地将静止的马踏飞燕用优美的陇剧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神话剧的形式赋予剧目民生的主题、爱情的线索、飞翔的思维、牺牲的精神。其巧妙地把天上人间、丝路悠长、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飞沙走石、环境污染、民俗文化等完美结合,既解释了马为什么踏了燕,又诠释了陇剧的戏曲韵味之美,是甘肃人用甘肃元素宣传甘肃文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成功运作。

二、超脱的情节构思

(一)神话,让静止的文物动起来

常理之中,马不可能踏在燕子(或飞物)之上。至于这个飞物到底是燕还是鸟,重要吗?当我第一次看到马踏飞燕造型时,便猜想是什么理由让马踏在燕背上还轻盈洒脱,燕欣然回眸,泰然若鹜。除了神话,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

(二)神仙,让神话美起来

一对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牺牲自我的神仙,自然应该是美好的故事和美丽的形象。在甘肃武威,神仙可以为了解救人间百姓而来到人间。

所以,故事的第一幕《祸起天土》便从天上写到了人间,并巧妙地利用了千年轮回文化、甲子源头文化、蟠桃盛会文化、天河文化、太岁文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文化,最精美之笔便是房府星君奉玉皇大帝之命挖天井解决人间大旱之灾。为了尽早施恩降雨,房府星君将天土抛入人间,形成万座大山,无意中将天土中的太岁抛入人间祸害百姓(反面人物),使剧情合理地产生了矛盾冲突;

第二幕《太岁逞凶》尽可能地将太岁为祸人间的丑恶写得越过分越好,而且,太岁的“风牌令”和“沙牌令”在人间形成的“沙尘暴”“雾霾”等自然现象直到今日仍然存在;

第三幕《龙雀思凡》感人场面安排天女龙雀被房府星君的担当所感动,而心生爱慕之情,毅然下凡来到人间与房府星君齐心协力安抚百姓,发展生产;

第四幕《寸功未建》交代了反面势力——太岁不顾百姓死活,为非作歹,千方百计阻挠房府星君和龙雀移山造田恢复生态。房府星君和龙雀虽千辛万苦,终一事无成,使矛盾升级,剧情出现悬念;

第五幕《情定人间》自然而然中房府星君与龙雀产生爱情,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以人间百姓为忧。

第六幕《马踏飞燕》虽房府星君与龙雀历尽千辛万苦,但太岁作法总能使劳动成果隔夜复原,化为乌有。多亏当地土地爷使房府星君破了太岁魔咒,并用神犁开辟了河西走廊,成就了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文化和北方文明,从此百姓安居乐业。怎奈太岁贼心不死,纠集余孽,欲用风沙将人间幸福生活化为乌有,永世不得安生。

千钧一发之际,房府星君与龙雀牺牲自我,现出原形,龙雀将太岁困于其身,房府星君腾空一蹄,彻底摧垮了太岁的肉身,将其化为无数烂泥(所以现在人们将泥土中见到的太岁称为“烂泥状”),而房府星君和龙雀化为永恒,形成了马踏飞燕永留人间。

(三)给文物马踏飞燕虚构一个合理的解释

人们为了歌颂房府星君和龙雀的牺牲精神,世世代代为其铸造铜身以作纪念。马踏飞燕的文化现象(注:有文物显示,历朝历代都有各式各样的马踏飞燕造型,马踏飞燕曾经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图腾崇拜,但是唯此一件精美绝伦)由此而来。

三、陇剧的优美和声腔的特长

陇剧作为甘肃的地方剧种仅仅有60年的历史。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既是首创,又是界牌,是业界所公认的。

兰州文理学院创作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的初衷,只是想借开发一部古典题材、传统形式的陇剧剧目作为教学实践的补充,让学生经历戏曲舞台剧目创作和演绎的全过程,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比秦腔,陇剧的唱腔优美,唱法自然,不喊不闹,雅若竹兰;一摇三晃,嘛黄帮腔;渔鼓四弦、唢呐水绑。这些特点和优势都符合艺术职业学校10-16岁戏曲专业青少年学生换声期的生理特性,科学地回避了西北人“吼秦腔”对孩子嗓音的损伤,既培养了戏曲人才,又保护和传承了陇剧的香火,让陇剧得以发扬光大。当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肯定要兼顾秦腔。

四、唯美的舞台呈现

剧目中,还呈现了“凌霄宝殿”“通明宫”“南天门”“望月台”“黄土高原”“沙漠戈壁”“良田万顷”“五谷丰登”;人物中出现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千里眼”“顺风耳”“八仙众神”“天兵天将”“龙雀”“星君”“土地”“魔王”“平常百姓”“族人各方”;场景中安排了唱念做打、反正双方、劳动拉犁、舞蹈伴唱、风雨雷电、情甜别伤、风趣幽默、回味悠长、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最大限度地预留了教学剧目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学识实际情况,让每个孩子尽显一技之长,培养学生,服务地方。

五、乱真剧情与现实存在

剧情中,有意安排了“干旱”——北方的气候特征;“风沙”——北方的雾霾气候特征;“天土”——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天上一掀土,人间一座山”——北方的地形地貌特征;“神犁从栋东犁到西,调转犁头往东犁”——河西走廊的写照;“长安兰州土库曼”丝绸之路的写照;“天马将太岁踏为肉泥”——现实生活中太岁的写照,以假乱真,真假依存。

六、缺憾美与收尾谢幕

剧情在高潮——马踏飞燕情节中全剧结束,舞台在女子群舞和“岁月滚滚大地颤,巍巍祁连常相伴”的伴唱中,引出结束语“星君龙雀多奉献,马踏飞燕留人间”来结束全剧,感人至深,使人流连忘返。在文物出土地——武威演出时,当地观众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

遗憾的是,受舞台时空限制,该剧在实际演出过程中武打场面和人神变化、马踏飞燕的形成以及飞翔等情节无法完全呈现。好在中国戏曲本来遵循的就是写意为主的艺术形式,未必完全生活化般——呈现。

总之,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剧目繁多,精品无数。大型神话陇剧《马踏飞燕》只是一叶新绿,不足之处难免,仅仅是甘肃地方文化题材与地方戏陇剧体裁的一次巧妙结合和成功尝试,应该成为戏曲创作的一种重要思考源泉。

参考文献:

[1]王正强.陇剧音乐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

[2]王正强.甘肃戏曲史,甘肃文化出版社.

[3]甘肃省艺术学校.《陇剧》自编教材(未出版).

猜你喜欢

剖析
剖析错解 夯实基础
不等式及其应用中的“误区”剖析
三角函数中的易错题多解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主谓一致”剖析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一次函数错解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