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9-01-06曹乃文梁伟鄯王娟李兴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外应用型科技

曹乃文 梁伟鄯 王娟 李兴

摘 要: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等工科专业来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一个结合课内、课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课内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培养

一、现状分析

在我校目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课程的主要形式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验、课程设计、实训这三类实践课程大部分都有相应的理论课程,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开课;实习课只有《认识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或《企业岗位实践》)两门,分别在大一和大四开设;《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课,在第八学期开设。

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校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反思,各类实践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一是各类实践课程的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分工不够明确、突出,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有效连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而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截然分开的先后开设顺序及缺乏有意识的引导,致使二者脱节,二者不能有机融合,不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对理论课程教学也不能有效推动;二是实践能力、工程素质的培养形式单一,只停留在实践课程开设期间,工程意识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三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带动引领学生开展工程实践的作用,科技活动数量有限,质量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流于形式;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设计大赛覆盖的学生范围较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低。

种种问题体现出:当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工程教育氛围,没有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关于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改革。

二、改革思路

根据对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构建一个结合课内、课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课内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这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纵向上贯穿学生大学四年,横向上融合实践教学、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设计大赛,将实践课程体系与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有机结合,实现课堂内外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融合。

三、具体措施

(一)以本专业工程实践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导向,改革实践课程。

研究现有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工程实践所需知识、技能,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大的少学时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仍按原方式设置的课程,重新修订每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对随课实验、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践课程(课程设计、实训)、综合性实践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分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形成一套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层层递进的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改革实践课程的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累和训练。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促进学生对三门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设置教学内容与三门基础课相关的实验课程,实验的性质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门基础课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同时训练基本技能。

(二)结合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提高课外科技活动、校级学科竞赛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认真研究大学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重点,开展面向特定群体的科技活动。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还不太了解,也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他们的科技活动应该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但能培养了解、探索专业类产品的兴趣的;对于大二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已经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面向他们的科技活动应该是能使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对于大三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开始学习专業课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面向他们的科技活动可以相对复杂但应该是兼顾不同方向的、形式多样的。在开展科技活动之前,必须精心设计每项活动的开展时间、难度、组织形式、活动结果处理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重视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效融合。

电子信息技术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的智能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又将反过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因此,应重视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合。比如,在课内实践教学、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理念,将课内实践教学、特别是科技活动中好的成果进行开发、升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地方小微企业的需求相结合,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工程教育、科技创新氛围。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除了采取改革实践课程,提高课外科技活动、校级学科竞赛的数量和质量,将双创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效融合这几方面的措施,也需要师资、实验室、相关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课外应用型科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