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视角下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心理学协会

陈 挺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身处顺境时不能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切忌消极悲观。然而人毕竟是社会的产物,如果修炼不够,人的心境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曾经提过,积极的心态导致积极的结果,消极的心态导致消极的结果。这就表明,积极的心理是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道理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并且认可,然而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却是大部分人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对于现代年轻人而言,他们普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却又无法忍受苦难,做事情缺乏一定的意志力和决心,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难题很容易灰心和打退堂鼓。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要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校如果采用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获得明显的成效,更需要茶文化的辅助作用,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接收心理学知识,还能够从其他学科中受到心理学的熏陶,这也是本文对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融入进行探究的意义所在。

1 有关于心理健康的茶文化思想

1.1 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代社会,青少年中就有不少是抑郁症的患者。经过调查,绝大多数罹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大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且大部分是富二代家庭;二,属于家中的独生子,且至少三代同堂,小时候受到长辈的无限宠溺;三,家中至少有一位长辈属于应酬派或者严肃派,对子女关心不够或者过于严苛。这些因素最容易助长青少年的“唯我独尊”的心态和叛逆的心理,由于从小养尊处优,他们会认为世界本应该围绕着自己转,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他人的行为对自己产生威胁或者不便,心态就会变得消极。他们不善长与人打交道,不懂得如何向他人表达友好,因此,常常遭到他人的误会。久而久之,这些青年人对他人也会失去信任和进一步接触的欲望,变得孤僻和无助。如果这些青年人早一点接触茶文化,就可以从茶文化中找到正确与他人相处的奥妙,以及恰当表达自己想法的技巧,这是因为在茶文化思想中无一不是在强调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茶文化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世界,人每天都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建立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很多事情都存在多面性,只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这种茶文化理论为青年人认识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在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青少年在看待问题时会有意识地考虑自己、他人以及整体的感受,变得富有同情心,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偏激。

1.2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茶文化思想中经常强调“顺其自然”。每年到了茶叶收获的季节,并非所有的茶叶都是鲜活和可用的,有的茶叶在尚未成熟的时候已经夭折。但是,茶文化思想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该发生时必发生,不该发生时莫强求。所以,如果部分茶叶夭折也不必觉得惋惜,夭折自有夭折的道理,重要的是它曾经努力地生长过。茶文化思想中对于“顺其自然”的理解站在心理健康视角上看,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比如,很多学生心态不好,一场考试的失利或者恋爱的告吹,都会难过得像在经历生离死别。事实上,考试的目的并非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更重要的目的是以考试为手段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如果没有考试这种督促手段,很多学生容易变得玩忽职守,最终一事无成。因此,每门科目虽然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这个考试并非最终目的,并不重要。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学科付出的努力才是属于自己的财富。这是茶文化思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心理暗示。

2 高校教育的现状

2.1 缺乏具有心理学专业素养的教学人才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其教学宗旨都是“育人”,因此,虽然不同学科的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不同,但是,他们需要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使命。大学生阶段正是性格形成到成熟时期,心理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优劣。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性格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意义。而我国高校对大多数教师仅仅只是有本学科教学胜任能力的证书,但是,在心理学建设方面却是空白。很多高校忽视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认为这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不具有重要作用,也有一些高校想当然地将高文凭等同于高心理素质,高估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在国外,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得是通过心理学的考试,国外教育在很早之前就觉察到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高校的教学成果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确不够重视,这就使得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长期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很少能够落到实处。

2.2 过分看重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中,学校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考核与学习能力的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在考核中占据同样的分数比重。而反观我国高校的教育,思政和心理学考试占比考核项目比例的5%不到。高校的这种考核安排让学生专业能力的分量大大超过其思想素质,这也引导全校师生都朝专业能力方向努力。而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5年来高学历人才和白领占据自杀人群的比例是最大的。这就体现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呈现畸形的趋势。一个即使拥有再厉害的专业能力的人,如果他没有健全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名心理上的“侏儒”,很容易被生活所击垮。

3 心理健康视角下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策略

3.1 成立茶文化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在高校中非常普遍,但是,茶文化心理协会在高校中并不多见。与普通心理协会不同的是,茶文化心理协会并不会主动为协会成员提供心理帮扶,协会领导者意在通过带领协会成员认识和了解茶文化,参与茶文化活动,让成员能够在自然的茶文化生活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并开阔自己的眼界,将目标放得更长远,从而看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心理协会组织的这些团建活动能够培养协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各个成员各司其职,背负着各自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和帮助。在一次次的茶文化活动中,每个茶文化心理协会成员都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懂得奉献的快乐,让一些有着心理障碍的成员通过与他人的相处而收获温暖和感动,最终有了强大的内心和挑战困难的勇气。

3.2 将采茶舞引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中

采茶舞属于茶文化在艺术领域的结晶。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塑造除了接受健康的思想之外,运动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有着较大心理压力的人会选择每天跑步或者剧烈运动来释放自己的心理负担。采茶舞既属于舞蹈类型的运动形态,也属于茶文化思想的动态表达。将采茶舞引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中,一方面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思路,属于教学的创新;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趣味教学”方法的一种践行。并且采茶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反映了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只要认真学习,采茶舞就能真正发挥茶文化思想的“育人”作用。学生在采茶舞的练习中也能真正将茶文化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最终有利于自身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

猜你喜欢

茶文化心理学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