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机制

施 瑶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要求看,在创新教学机制时,要注重对思政课程的具体定位进行明确界定,尤其是要凸显课程所诠释的思政性特征。将茶文化与该课程相融合,作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让学生在思政学习中认同中国文化,感知传统文化。

1 茶文化的内涵特质分析

在扎实推进茶文化传播体系时,除了要挖掘文化内涵,展示文化形态,融入大众诉求,更要注重构建完善的传播载体。大众参与是茶文化形成的基础与根源,也是该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茶文化不断发展与传承中,多样化的文化形态是茶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茶文化的大众创造属性看,想要实现对该文化的理想应用,就必须尊重大众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该文化真正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之中。

茶文化从一种物质元素成为当前的综合文化机制,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大众对茶文化的认可,并且将茶和饮茶作为常态化的生活内容,这是茶文化从简单物质元素向综合文化体系升级的关键内涵。特别是茶文化与大众生活习惯之间的融合,更为茶文化的综合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我们在使用茶文化时,必须从该文化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出发,立足文化的多种表现,合理改造,从而构建完善的文化应用途径。

2 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局限性认知

2.1 学生成长的思想环境更复杂:影响思政课实效

在当前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各种信息充斥学生成长环境,其中不乏负面信息,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思想引导。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机制全面创新今天,做好学生思政教育,不仅仅需要在思想内容上,进行合理教育,更要选择合理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心态。

2.2 缺乏完善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亟待改革

思政教学是各个专业大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也是目前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教学机制改革全面深化背景下,所实施的传统思政教学机制,已经很难有效满足高校学生培养的具体需要。因此,立足学生思想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向,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就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学机制优化创新的关键前提。良好的思政教育活动,既是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学生培养机制创新过程中,实施完善的思政教育方案极为重要。

2.3 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关注:改造创新教学方案必行且必须

传统思政教学更多将重点放在了思政理论与知识的教育之上,未能从学生的学习乐趣出发,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思政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诉求和学生兴趣的有效融合,未能为学生思维启迪和人文理念引导搭建完善的平台。在具体的思政教学中,也更多倾向于传统课堂,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影响了思政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目前高校思政创新时,要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造与创新,融入人性化的文化理念、诠释正确的文化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与行为上的合理引导,使整个思政教学真正发展成为学生思想启迪与引领的载体。

3 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融合点

思想引导与文化启迪是茶文化传播的基础动力。在传承与应用茶文化时,要坚持从这一文化的思想引导与文化启迪价值出发,这也是当前文化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要求。

3.1 内涵上的一致性

在互联网时代,思政工作也面临创新要求,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已经出现了全新变化。对于思政教育来说,除了要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机制,也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在高校思政教学进程中,茶文化所具有融合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文化内涵,更能展示出文化的独特价值。因此,充分发挥茶文化在学生思想引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实现思政课的最佳改革效果。

3.2 创新精神的共性

在思政教学时,要坚持学生为本这一本质性原则,选择与学生相关的内容和教学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习。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之中时,可以尝试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大胆走出课堂,探寻体会茶文化和品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采茶与制茶等各项过程之中,切实感受和品读茶文化所具有的思想内涵。通过学生的实践体会与亲身理解,实现茶文化价值内涵的丰富诠释与独立表达。

3.3 改革优化的必然选择

要让学生听懂思政课教学内容,就需要注重对该课程进行创新与优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口味,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与内涵化的特点。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形式,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变革教学形式,构建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思政课堂中,真正学到思政知识,养成正确的思想理念。比如,结合目前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关注与热情,选择“互联网+”的教学方式,通过将多种元素融入思政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思政教学的真正创新。

4 融入茶文化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整个思政教学方案中,要从学生为主这一正确理念出发,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从教学理念变革切入,选择学生更容易感知的文化元素。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素材,同时也有良好的文化内涵。通过构建良好的实践机制,让学生在具体的茶文化体验与品读之中,感知该文化的优秀内涵。具体来说,在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学时,要注重做到: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多样学习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机制,将学生纳入到教学方案的具体制定环节之中。要面向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及时倾听和了解、收集学生的学习意见与相关建议,确保整个教学方案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实际。茶文化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使得目前思政教学时,可以发挥该文化的内容优势,切实打造极具吸引力和创造性的思政课堂。

其次,在茶文化的具体应用上,要从思政教学的本质内涵出发,注重挖掘学生的思维情感,通过融入必要的人文关怀理念,为学生感知健康思维理念,预留充足的成长空间。同时,通过设置弹性成长方案,确保茶文化应用与学生综合培养体系之间,形成高度、充分匹配。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本质,其中包含了从物质元素到文化形态,乃至心理素养等等各类内容,尤其是该文化所表达的人文情怀、文化思维,这不仅是茶文化的优势所在,恰恰也是当前学生思政培养的重点所在。

最后,在具体的思政教学结果考核与导向评估上,要注重突出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是非认知观,不能过多用客观数据来评判学生的思政情况,通过发挥考核机制的成绩导向,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机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消弱成绩数据在思政教学活动中的考核分量,要让思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具体参与思政实践中,实现个人思维的有效启发,进而实现思政课最佳引导。

总的来说,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机制创新时,要充分注重利用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优势,推动思政教学机制,实现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当前高校教学活动全面革新进程中,想要真正优化教学机制,就需要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优势,发挥茶文化的内涵影响,构建符合学生培养诉求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思政教学机制提升注入强大“动能”。

5 结语

思政课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积极创新性与创造力的人才。结合当前我国产业变革转型、互联网+时代的环境特征看,想要实现该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除了要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外,也要注重从学生的思想理念与人文思维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开阔性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聚焦实践,实现思政课的思想启迪与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茶文化内涵机制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