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茶道日语跨文化

贾 彭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天津 30041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是在交际活动和文化的互动中实现的,外语的学习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习者对日语背后的日本民族文化进行了解,这对于强化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以及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茶文化作为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今天我们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茶文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1 日语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Communication) 和互动 (Interaction)。Neustupny在继承补充 Hymes和Canele&Swain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广为日语界认同的交际能力框架体系。在其框架体系中,社会文化能力位于交际能力体系的顶层,社会语言能力位于中层,语言能力位于基础层。其中,社会文化能力包括在日常行为和各种社会活动中对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共有知识等的认定,在交际中要把握社会文化规则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包括交际动机、场景、表现形式、肢体语言、谈话技能、话题的展开和维持等语篇能力;言语能力作为基础能力包括语法、词汇、语音、文字等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

随着人们对于外语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语言教学即跨文化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在日语教学中过度重视单词语法的讲授,对于日本文化的培养在教学中经常被忽略,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经常会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教学中应重视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而培养的重点则应放在跨文化差异上。

日本茶文化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语的形成与发展类似,日本茶文化的产生起源于中国茶文化,与此同时,日本茶文化又是展现日本文化的有效工具。日本茶文化涉及到了日本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推动学习者对日本民族文化做出较为全面的了解,继而为促进语言学习,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战国时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书目《神农本草》中就有“茶”的记载。在大约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我国茶文化开始传入日本,并逐步与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相融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之下,在日语教学的实践中融入了茶文化,使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和体悟中日茶文化的差异之处,深刻体会茶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能够加深日语学习者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对于培养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更好地实现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必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在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形成,但当时基本局限于上层阶级的士大夫和文人当中,也并没有出现规范而严格的茶法、茶艺等茶文化的元素。直到唐朝,我国茶文化才开始形成,陆羽创作的《茶经》堪称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茶叶采摘、生产技艺、煎茶方法、饮茶方式、茶器等诸多方面对茶事活动作出了规定和阐释,对我国后期茶道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 中日茶文化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浓缩,其基础文化是儒家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融合了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文化类型,既有儒家中庸和谐的理念,又有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日本茶道的文化底蕴的核心是佛教的禅宗。源于中国的禅宗在进入日本后,很快与日本茶文化进行融合,并赋予了日本茶文化更多的精神内涵及特征。日本茶文化所追求的清净苦寂的禅宗思想,在文化意境以及气质面貌上与中国茶文化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着诸多的差别。其中,千利休,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后世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为茶道之精髓,意味从内心调和精神上的矛盾和对立;“敬”为茶道之理念,意指对万事万物报以尊敬的态度;“清”为茶道之效用,讲求从外物到精神上的一种纯净的状态;“寂”为茶道之追求,意为无欲无求后内心的安详和宁静。日本茶文化也更加注重空寂之美,追求一种平淡、含蓄、哀物的风格,喜欢用一些日常之物去表现一种很深的寓意,没有中国茶文化那么务实或洒脱。

然而日本茶文化在这方面却有着有很多繁琐甚至是苛刻的程序要求。进行茶道表演的人在茶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动作、表情、话语都必须要按照相应的规矩进行,不允许有分毫差错。日本茶文化在茶道仪式上面的程序和规定,要比中国茶道严格和细致很多倍。这是因为在日本茶文化中融合了禅文化,最为直接的就在于运用复杂、繁琐的规则来磨练饮茶人的心智,当饮茶者可以在举手投足中都展现出茶文化的内蕴,那么才是真正地领会到了茶的真谛。

4 中日茶文化意境上的关联性

其实中日茶文化在文化意境上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和、静、怡、真”四个方面。先来看“和”,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都要求人们要通过饮茶,去达到自己与内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要通过规范的言行、衣着、表情,达到与周围环境高度和谐的目的。“静”,中日茶文化均讲究“静”,主要指得是内心的静,只有让内心静下来,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感悟到茶文化的真谛。“怡”指的是饮茶者通过茶事活动所获得的感受。无论中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文化,都注重要从茶道活动中获得内心的欢愉。“真”则是要求饮茶者之间要坦率真诚,以诚相待。

5 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策略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于汉语与日语之间的文化交际障碍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能够从不同的文化层面进行日语教学。教师在进行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时,可以从茶文化为切入点,结合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学习。这能够使日语学习者较好地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差异与关联性,并以此为载体,从而加深对日本语言及文化的感知、理解和学习,有效地促进日语学习者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日本茶文化教学与日语交际实践的融合,从而促使学习者对日本茶文化以及日语教学内容产生更高的兴趣并做出更为具体的认知。比如可以开设日本茶道课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讲解日本茶文化的理论知识。

认识日本茶道文化中的相关人物如:最澄归、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使日语学习者初步了解和认识日本茶道文化历史、传承与发展。同时介绍茶具,如茶碗、茶勺、茶炉等,帮助学习者全面认识日本茶道文化的相关细节内容,体味到日本茶道文化中“点茶”、“品茶”的严谨之意,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中的相关礼仪,开拓学习者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需要选取特定的日本茶文化知识点在日语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日本茶文化做出整体性把握,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对日本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做出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日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

尽管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日本茶文化的主要手段,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实现课外交际与课内讲授的融合,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日本茶文化并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课外交际则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相关活动。例如举办茶文化日语知识大赛,以演讲、竞猜以及讲座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茶文化日语知识,从而在无形中促进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关于中日茶文化的文学作品等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加其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茶道日语跨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茶道六百年》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