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茶文化哲学思想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功利性哲学思想人文主义

索 亮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辽阳 111003)

高校教育体系要想发展完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的交流都比较普遍和频繁,以至于高校内部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促进各个学科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一门学科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本学科的内容,从而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科灵感和感受。因此,可以认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普遍高校学科其功利性和职业性太过强烈,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促成学术与学术之间交流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且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高校教育中也表现出很好的融合性,而茶文化哲学思想内容在绝大多数学科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因此,茶文化哲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措施,这也是本文探讨茶文化哲学思想对高校教育改革启示的意义所在。

1 茶文化哲学思想的特点

1.1 具有包容性极强的人文主义情怀

同一般哲学思想不同,茶文化哲学思想由于其观念大多取自于民间日常茶文化活动,所以,在思想的广度上展现出包容性极强的人文主义情怀。在哲学界,人文主义是将人类的感性与理性交杂,用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神经来对人类活动作出思考,从而总结出仁慈博爱的世界观,并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指导。但是,由于各个哲学学派所站的立场不同,不同哲学学派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情怀都带有本哲学派别的色彩和偏好,因此,基于某种哲学派别下的人文主义情怀往往很难具有宏观和包容的广角。我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孕育背景与大多数派别的哲学思想不同,其取自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间劳动人民最质朴的思想和愿望。在对人文主义理论的理解上,茶文化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连接到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心声,表现出比其他派别的哲学思想更宽广的人文主义情怀,更具有包容性,在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上,能够为人们提供全面和深刻的理论和观点。

1.2 重视人的价值

哲学是一种研究事物本质,总结存在于客观世界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大部分的哲学思想都是站在一种“无我也无它”的立场来对整个世界进行审视和思考。在这种思维环境下,哲学所思考的本体除了人以及人类活动之外,还包括自然、动物以及各种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的价值很难成为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然而,我国茶文化哲学思想具有草根性,是对茶文化思想的再次创造和提炼,因此,茶文化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的茶文化思想,而我国茶文化思想的第一内涵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由此可知,我国茶文化哲学思想在研究社会规律的过程中,一定会将人的价值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视角。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的茶文化哲学思想虽然同其他哲学思想相比,具有更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感性色彩,但就是这些主观意识和感性色彩让我国的茶文化哲学思想更加地亲民,更容易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在提升茶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传播热度,也为人们的生活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茶文化哲学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也使得茶文化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并不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思想,是哲学思想的创新,也是未来哲学体系深化的新趋势。

2 高校教育的现状

2.1 教育的功利性太过强烈

关于“教育”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曾经表示过:“教育就是要立人”。简单地理解就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一定思维能力的人才。人才通常为社会所用,并可以利用自身的才能实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追求。以上这些都是教育最纯粹的目的。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更高效地向社会输出有用的人才,高校从很早开始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力求可以最终培养出最适应社会发展、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道理,然而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种教育模式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容易使得高校师生向社会“一边倒”,从而失去了对知识最纯粹的追求。拿英语专业来说,其本身是满足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兴趣、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其文化的好奇而开设的学科。不可否认,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学生将会获得更多在翻译方面的就业机会,但是,如果以就业为目的来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这就失去了我们对于教育目的最纯粹的追求。教育最纯粹的目的应该是让受教育者在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上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后再利用自身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最后再获得社会的认可。而现代高校教育丢失了教育的纯粹,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的开展变得刻意和急功近利。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成果普遍不尽理想,其教育的功利性是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源,各个高校应该重视该问题且规范对教育问题的态度。

2.2 教育太注重形式

西方教育被称之为“走心教育”。在西方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只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会直接告知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以及孰对孰错。而这一点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上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惯例。在西方教育中,教师布置的某项研究作业是真正要求学生认真去搜集资料、分析数据以及撰写数据报告的,而我国的研究作业通常是教师直接将数据统一公布出来,学生只要熟练运算方法,然后将结果直接誊写在报告单上就可以了。西方的实验报告中一百份的报告可以有一百种结果,而越是与参考答案背离得越远的结果往往越能赢得教师的青睐并获得高分,这种情况在中国恰好相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参考答案几乎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有谁质疑答案的准确性或者对出题有异议,教师首先会引导学生先质疑自己。以上这些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真实情况,从这些情况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教学不走心,一边高校大力倡导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另一边教师却在不断想方设法减少实践的任务量,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在学生实践中多次“放水”,在教学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份比较圆满和有所收获的反馈,而实际上是一次次的形式主义,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机会;二,教学目的太过肤浅,师生对于教学和被教学的目的均缺乏本质上的认识,教师不以“育人”为目的,反而看重的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完善性和完成进度,而学生不以学到知识为目的,反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考题以及答题技巧上,普遍高校师生对于教学目的欠缺清醒的认识,而这也是阻碍教学目的实现的重要因素;三,教学缺乏质疑精神,这个世界上先人所研究出来的理论并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事实上,很多理论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后人推翻了,因此,质疑精神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尤其宝贵,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培养出很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与西方教育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恰好我国高校教育就缺乏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这是我国创新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

3 茶文化哲学思想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3.1 关注学生自身的价值,端正教学态度

茶文化哲学思想的重点就是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做到以人为本。这种思想给高校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就是高校教育必须从学生个人成长出发,关注学生自身的价值,端正高校的教学态度。在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普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就业型人才而展开,而这也是普遍师生都很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据不完全调查,我们发现越是以就业为目的展开的教学,其教学成果往往越不尽理想。这是因为带着强烈功利性的教学往往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摧毁。有一句俗话叫做:“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诚挚地对待一件事情,往往这件事情也会以诚挚的结果回馈我们。而带有强烈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背离学习的纯粹目的,同时也体现出高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这是不可取的。因此,高校教育改革在改革计划制定和执行之前,首先应该端正教学的态度,从学生的自身价值出发,回归教学的纯粹性。而这不仅是茶文化哲学思想给高校改革带来的启示,还是我国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是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3.2 重视人文主义,活跃学科氛围

茶文化哲学思想具有包容性极高的人文主义情怀,这种人文主义情怀在高校改革过程中也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万事万物均处于相互联系的整体中,这一点在各个学科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我国理工学科与文学科二者看似对立,但是,理工学科的学习需要基本的语文基础,而文学中很多对人生的感悟都伴随着一些物理学道理。因此,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又可以很好地活跃学科氛围,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西方教育就非常重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穿插,不同学科的学生经常被学校安排和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和交流,因此,西方高校中的学科氛围普遍比较活跃。重视人文主义,活跃学科氛围是目前我国高校极为欠缺的教育环节,也是我国高校未来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功利性哲学思想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铸造民族精神的哲学*——陶德麟哲学思想初探
警惕功利性支教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