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日本茶文化典籍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典籍茶具日语

石 光

(牡丹江师范学院日语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跨文化交际是指母语与非母语之间的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语言,宗教信仰的人之间的交际[1]。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翻译学中逐渐兴起了一种意识为“文化转向”,意思是指翻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的文章、典籍时,不再仅仅是翻译好文章内容,更注重所翻译的内容的描述性解释[2]。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此后的翻译上更注重对文化的理解,不再仅局限于对文本本身的理解,这一变化给翻译工作者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发展的趋势。茶在整个亚洲地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国是茶的起源地,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传播,茶已经在不同国家落地生根并相应的产生了属于其国家独特的文化属性,其中日本的茶文化就是优秀的代表之一。中国是一个十分具有包容性和学习性的国家,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从日本优秀的茶文化中,积极探索典籍翻译的教学模式发展。

1 日本茶文化典籍翻译教学的现状

1.1 文化差异导致翻译错误

任何一种翻译都凌驾于对被翻译者的文化了解基础上,日本的文字和文化虽然都是传承于中国的,但是,经过历史变迁和时代变革,已经产生了属于日本独特的文化意识,与中国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因此,在翻译日本文章、典籍时,应当先了解该文章、典籍所描述的文化常识,避免闹出笑话,这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在以往的翻译中,时常将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用于翻译日语中,日语的表述方式较为委婉、暧昧,其中多是暗示性的语言描述,日本人认为语言平铺直述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4]。

1.2 翻译脱离语境

在翻译中,时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常常是对着文本一字一句的翻译,对不认识的词汇都是直接照抄词典上的翻译。因此,文本经常被翻译的牛头不对马嘴,句与句之间没有衔接,就像每一个句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日语中也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情况,在翻译中我们不仅要准确的翻译词汇,还要选择符合整篇文章的词义,联系上下文,选择出最符合语境的词汇。

1.3 错误的翻译步骤

翻译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翻译不是简单的翻译词句就可以了,还要翻译出文本中包含的潜在的文化。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讲什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其中包含的文化、历史等常识进行查阅;其次,分析句子结构,用所学语法对日语句子进行分析,比照中文句子语法结构找出有哪些不同,如何改变更好;最后,打草稿、查字典,准确的翻译,阅读翻译的文章,看是否有不通或不懂的地方再进行改正。

1.4 母语水平不高

作为优秀的翻译者,不仅能准确无误的翻译日语,而且具有优秀的汉语水平[5]。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日语后,就丢下了对汉语的学习,他们认为汉语作为母语,日常中是天天用到的,不需要进一步学习,日语作为新的学习语言才是未来的目标。导致在翻译日语中,由于汉语知识的匮乏,在翻译中,容易导致误译,从而缺乏准确性和连贯性。

2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日本茶文化典籍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渐增多,如最负盛名的几个国际交流活动,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柏林电影节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看似是一场比赛,其实是各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是一场双向交换,我们在学习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将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茶在整个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经英美之间还因为茶而发生过一场战争,由此可见茶的重要性。而亚洲作为茶的发源地,不仅生产茶,还生产茶文化,其中的优秀代表就有中国、日本、韩国等。日本的茶道举世闻名,可以说是将茶的文化推崇到了极致,日本的茶文化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中国与日本之间从古至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日本茶文化典籍的翻译教学,不仅仅是在学习日本的茶文化,还是在追踪溯源。日本的茶文化对日本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不仅可以从中追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踪影,还可以学习日本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翻译日本茶文化典籍还可以提升对日语翻译的准确性,对实施教学是一举多得,翻译是一门积累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关于的日语的文化和书籍,才能有效地做好翻译工作。

3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日本茶文化典籍翻译教学模式提出的建议

3.1 茶名翻译

在茶文化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茶名的词汇,这些词汇经过千年、百年的演变,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茶名了,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化传承,给翻译者带来较大的翻译困难。因此,查阅这些茶名所承载的文化已成为准确翻译茶名的前提了。承载文化的词,一般是专有名词、词组等一系列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特点,往往其中包含了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翻译时可能都无法准确找出相对应的词汇,如“茶宴”、“凤饼”等。一个小小的词汇可能都代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当无法准确翻译时,就只能根据词汇的语义和语境灵活的变换翻译策略了,最大程度的传达译文词汇,如音译法、直译法等。

3.2 茶形翻译

茶叶种类繁多,除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茶名,有一部分茶名是根据茶形来取名的,如“虾须”“雀舌”“蟹眼”等。在翻译中,译者可以采用语用翻译的策略来传达译文含义,翻译是一种信息的交流,直译文中的词汇有时能获得原文同样的效果,如具有某些外形的茶名,直译后反而就很好理解茶叶的形状了,也更加生动有趣。当然,还是需要在译文中加入适当的注解,以便于读者更好理解。

3.3 茶色翻译

茶色也可以为茶叶命名,如“白茶”“绿茶”“红茶”等,这种茶名便可以直译过来,直白易懂。茶是非常具有美感的,茶叶可以根据采摘产地的不同,采摘时节的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和茶叶上的绒毛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即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这六种属于基本茶类。而且在煮茶的过程中,茶具、煮茶的水、周边环境等都能产生茶色的变换,所以往往许多以茶色命名的茶名的还赋有特殊的含义,如“青琼”“绿髓”“白膏”在翻译的过程,需要去追求茶名的准确含义,是否有与其他事物相连的情形,如何区分茶的本色,都是一门不小技术,需要查阅大量古典古籍等。

3.4 茶汤翻译

茶汤不仅有颜色,还有声音,在不同的器皿中,茶汤呈现出不同的茶色,在煮茶过程中,会因水的沸腾,而产生声音,如“鼓浪”“瑟瑟”等,在翻译中有些稀有茶汤需要查阅古籍和询问专业人士,但是,对常见的茶汤,是可以通过实践来观察的,观察是否与译文中描述的一致,不同产地的同种茶名的茶汤是否有差异性存在等。因此,在翻译茶文化古籍中发现,翻译茶古籍不仅是一项文字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等。在认证茶名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翻译茶文化古籍的乐趣,鼓励翻译者多从实践中去找寻答案。

3.5 茶具翻译

茶具是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茶具的翻译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茶具的诞生和演变几乎是与茶叶的诞生历史一致的,在古籍上记录的茶具有些都已经失传了,甚至是用古语记录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探索茶具的历史,还要查阅相关古语的知识,查阅古语中茶具的字体和称呼的演变,是否与现代一致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日本茶文化古籍的翻译教学,不仅仅是对日语的词汇、语法、语句结构的学习,也是对日本茶文化的一个追溯历史的过程。从上文中得知,在翻译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文化的了解学习,是对文化的一个较真。

猜你喜欢

典籍茶具日语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品雅茶具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冯可宾买茶具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