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典籍翻译视角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9-01-06董丽丽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典籍中华交际

董丽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随着多元文化交流机制不断成熟,加上对文化体系的理解日益成熟,如今在开展具体的文化典籍翻译过程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素材翻译或者内容展示,而是对整个典籍中所诠释的内涵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中华典籍文本中所包含的各项文化内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树立正确的文化翻译理念,从而实现中华典籍的精准有效翻译。结合中华典籍翻译的独特视角,通过启迪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心态,实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与应用。

1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分析

语言是交流与应用的重要工具,学习和应用语言的最终目标,旨在为大众提供更好的语言交流。通过开展系统化的语言交流,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英语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与根本性创新。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时,要注重确保教学的实用性,特别是要将该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来感悟和体验文化内涵与实践特性,实现最佳应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交流与认知规律看,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在具体交流活动中不断发展而来。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时,要结合语言交际与传播规律,以合理方式来构建语言传播机制,通过深度把握英语的文化内涵,实现多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达到跨文化环境下的语言交际与应用。

让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和素养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恰恰是当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与重点。事实证明,只有敢于突破课堂教学状态,并且以积极心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交流之中,才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内涵和交流心态,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效果。

2 中华典籍翻译的价值认知

中华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充满历史气息和文学内涵的经典之作,正是传统典籍的文化内涵与经典理念,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的“典籍”之作。当然,中华典籍翻译主要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多个领域进行翻译研究,适应当前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整体要求。从中华典籍本身来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浓缩了大众对文化的价值理解与内涵认同,因此,向大众积极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不仅适应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也能保持中华文化的优势身份,另一方面,良好的中华典籍翻译,也能有效促进和深度助力我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与深度融合。

在中华典籍翻译时,对于广大译者来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需要合理处理的首要因素。在这一翻译进程中,除了要注重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有效融合,也需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实质性差别。在开展中华典籍翻译活动时,中西方不同文化与文化特征差异,会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实施,造成较大困难与学习压力。所以,想要实现理想的翻译效果,除了要注重对翻译技巧与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也需要注重从文化角度,丰富文化理解与认同,实现中华典籍翻译的最大价值。

在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语言交流途径与方法就是翻译。语言作为多元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的有效转化与全面传,不仅是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化,更是基于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的有效挖掘。对于典籍翻译来说,不同于普通的翻译活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是语言与文化内涵之间的转化,更是基于典籍内涵的文化传递。所以,良好的中华典籍翻译,不仅需要翻译者熟练掌握翻译技巧,也需要翻译者对中华典籍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形成有效理解。

不同民族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性格,这是民族文化基因的价值呈现。在民族长期系统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化系统与社会语言生态,并且从本质上决定了文化上的差异。中华典籍所传递与讲述的内涵是在长期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机制,无论是语言思维,还是文化价值观,乃至具体的文化信仰都存在自身差异。尤其是时代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和文化形态的理解、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正是综合性文化差异,使得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要精准把握不同文化、文化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并且以内涵诠释的方式予以综合表达。

在对中华典籍进行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自身要注重结合自身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认识、乃至分析典籍中所具体诠释的内涵。尤其是要从中华典籍中所诠释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习惯出发,通过结合具体的典籍创作环境与传播的文化心态,灵活使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翻译体系。

3 中华典籍翻译视角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翻译活动,良好的翻译活动是从文化视角出发,注重融入和挖掘大众的文化习惯,积极诠释文化的语言交流作用,积极树立具有文化特色与时代属性的翻译观念。中华典籍并非一时一刻所形成的作品,而是在长期文化交流与社会传播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精品。其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与大众认知,并且形成了具有该时期特征的翻译原则与规范理念。特别是作为一种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典籍翻译活动。翻译者只有从具体的翻译内容与翻译形式出发,通过合理调整,从而向读者传递出更为精准、更加合理的信息。

以往在中华典籍翻译过程中,多数人认为翻译现象,只有从文化视角出发,才能让中华典籍实现最佳解释与翻译效果。从文化交流与传播视角看,中华典籍翻译活动不仅是单一的语言交流与文字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全面应用。因此,在中华典籍翻译活动中,翻译者必须坚持诠释文化翻译理念,合理使用各种翻译技巧与方法,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技巧与理论的有效学习,更要从文化理解角度出发,通过丰富学生对中华典籍的学习与理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理念与语言思维,切实指引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文化素养应用于具体实践应用之中。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包含翻译基本理论与技巧的教学,以及具体文化理解与不同文化形态下的综合性学习。结合目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特征看,该能力培养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性和表达较为有限的内涵性等特征,并且多数学生很难将个人的理解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之中,关于翻译的内容,也更多是从翻译技巧与理论视角来认知,未能够形成具有个人理解的深层次认识。在具体的翻译方式上,缺乏形式变化,未能形成必要的创新性。可以说,学生更多只是掌握了翻译活动的技巧与理论,未能真正从文化视角来形成具有自身理解的翻译内涵。

在中华典籍翻译过程中,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误读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构建正确的文化翻译观,要注重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通过使用正确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有效弥补语言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在中华典籍翻译时,要注重结合文化翻译观的价值理念,构建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让译者更好理解具体的文化内涵。从中华典籍翻译视角出发,能够在传递典籍原文化内涵的同时,使读者能够感受其中所具体诠释的语言技能,通过将文化思维与读者应用有效融合,实现中华典籍翻译的最佳应用。

4 结语

在教学机制深化改革的今天,学生培养时,除了要做好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发,通过融入时代元素,丰富文化内涵,搭建实践机制,实现学生实践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在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开展翻译教学时,除了要做好基本翻译技巧上的教学,也要注重从文化视角,选择合理的文化素材,切实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中华典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从该素材翻译视角出发,将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并且让学生适应文化交流与语言翻译应用的综合要求。

猜你喜欢

典籍中华交际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情景交际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