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乡土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

2019-01-06程新元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课乡土美术

程新元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前言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强调主流文化与本土文化并存。乡土美术课程富含传统文化特色,在课程中引入乡土美术,也就是变相地传授传统文化,传承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技法;另一方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材料来自于乡土,将其作为课程资源能够丰富美术课程的内涵,使一些新的题材、材料、方法补充到美术课程中,从而扩大美术教育的效益。同时,由于乡土美术大多取材于当地,有助于因时因地制宜开展美术教学,使得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学生同样拥有享受美术教育的权利,感受艺术的惠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乡土资源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合理的利用与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目前,困扰农村大多数中小学的困难仍很多,课程资源的缺乏就是其中的一大障碍。因此,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知识与社会认知等可以从教科书中获得,但美术课程资源的获得途径可以更宽,而且更加有效。近年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范围越来越广,“乡土资源”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很多农村乃至更偏远的山村根本没有健全的文化设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受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制约,无法根据美术课本知识内容开展常规教学,导致农村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到美术课带来的乐趣。一方面,基础硬件设施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媒介单一、设备陈旧等;另一方面,其它资源如图书、教学耗材等就目前而言少之又少,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效果。乡土风景秀丽、民风民俗异彩纷呈,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短板具有重要作用。

1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1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特别是具有当地的特色的能够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一定作用的自然资源和反映群众审美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人文资源等。它体现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方面,自然资源包括地理山川,自然景观等。而人文资源则主要包含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乡土”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社会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如当地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

1.2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分类

1.2.1 自然资源:指的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物质资料,如花草树木、山川矿石等自然资源。

1.2.2 人文资源:主要指的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如服装与服饰、剪纸、印染、织绣、陶艺等。

2 中小学乡土美术资源教学现状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各地根据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探索。学校课程“本土化”为乡村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

目前的乡村中小学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忽视“本土化”的资源开发,一些学校对于课程乡土美术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加之一些乡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美术师资力量,教师对美术课程认识不足,甚至一些科任教师缺乏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不能很好地完成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乡土文化热的兴起,乡土美术资源对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越来越多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逐渐被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受到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欢迎。就笔者近些年来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指导教育实习发现,一些学校针对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并实践了将当地乡土资源结合美术课堂教学,而且美术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 乡土资源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3.1 芭茅秆、稻杆等乡土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一节低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课,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创意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命题主要采取开放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别从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笔者所指导的学生实习学期为秋季期,正逢农民收稻谷之际,加上是一所乡村学校,在放农忙假的几天里,笔者所指导的实习生给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布置了农忙假动手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一定数量的芒草或稻杆,回校的时候在美术课时将这些材料带到课堂上来,结果班里的小孩出奇地配合,有个调皮的男生还抱了一大堆过来。课堂上实习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芒草和稻杆随意搭建他们喜欢的东西。课堂异常活跃,孩子们奇思妙想,有的摆成了自己喜欢的水果图案;有的做成了扇子;有的模仿农村家里的老太编成了苍蝇拍;还有的搭建成简单的房子,还拿废纸给它糊上成了墙。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环节,孩子们一改平日羞涩不敢发言变得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以至于铃响了还不愿意下课,看得出他们从内心里对这堂美术课的满意,也对下次的美术课充满了期待。而这堂美术课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完全得益于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了乡土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将野外写生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农村学生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他们并不能像城里的学生那样能去到很远的地方写生,很多乡村学校的美术老师也是苦于没经费,只能呆在课堂随便画画。但是,不管是多偏僻的农村,都不会缺乏美的东西。距离笔者所指导的实习生任教学校小学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大片草莓地,那是专门供游客和郊区游的人自行采摘的,老板也是当地的村民,他的小孩也在该小学读书,他自然是非常支持老师带学生到他的地里写生的,一则宣传、带旺人气,二则村里很多家长买了他这个人情,何乐不为。在美术课前一天,实习生就让孩子们事先准备好一块硬纸板和一些简单的必需品,美术课开始之后由实习教师将学生带到草莓地,亲临其境到地里让孩子们非常兴奋。实习教师将画板摆放好,端坐在田埂上认真的画起来,孩子们见状也停止了打闹和跑动,学着其模样围坐在田埂上认真的画起草莓。远远看去,田埂上围坐着的一个个稚嫩的孩子已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很多来采摘草莓的游客不禁拿起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情景。课后,收上来的作品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画的作品并不是书本上草莓的例图那样的规整和单一,孩子们画的草莓形状千奇百怪,颜色也是红、绿、白皆有,都是草莓的真是写照。通过这次的野外写生活动,很好地锻炼和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讲乡土景观、人文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如何将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入美术课堂,使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提高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指导的实习生利用周六、周日,在当地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并拍照制作成PPT在美术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学生们显得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是他们熟悉和见过的东西,只是他们自己也没留意道,经过实习教师的介绍后会变得如此神奇,课堂上学生们也是踊跃地站起来解说图片是哪里、哪里,有的甚至说出了图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以及介绍解说不仅让学生以全新的心态欣赏乡土美术文化,感受乡土美术文化的浓浓气息,更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乡土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4 将当地的农民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实习教师将农民艺术家引进了美术课堂教学,按照事先让学生们准备好的各种纸张和剪刀,老太熟练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演示,虽然她并不善于言表,但是,手法娴熟明确,实习教师的在旁边做起了助教,帮助老太进行解说。就这样,利用一堂美术课的时间完成了几幅较简单的剪纸,学生们有的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书本扉页,有的拿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展示,深受学生欢迎。通过引入农村艺术家,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元化,又使得学生们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4 中小学美术课程引入乡土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要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从总体上说必须注意处理好其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因时因地制宜地挖掘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入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时应挖掘和巧用农村生活素材。由于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撰具有总体性的指导作用,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地方的实际,因此,美术课本上的素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教科书的局限,乡村美术教师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在以教材为依据的前提下,开发乡土校本课程,通过分析情况课本结合当地乡土资源实际,做到善于发掘现有资源,巧妙地利用校内外的乡土资源来弥补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既包括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又就地取材将乡土资源替换教科书中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乡村随处可见的山水、田园、山野、鸟兽、花草、树木、农舍、家禽等资源,相对于城市学校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挖掘这些优势资源弥补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开发课堂外的美术课程资源,以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5 结语

乡土美术课程源于自然、亲近生活,教学内容与当地自然和生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利用乡土美术在城市中教学能使城市里的学生对自然的朴素和美感有更多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学生认知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有效途径。乡村美术教学不是死板的只能由美术老师按美术课本上课的教学,在教学中,只有大胆开拓的教学才能打开孩子心扉,不趋附和依赖课本和课堂,不局限于学历的高低来评论老师。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和开发乡土校本美术课程。乡村教师可以将自然资源素材和人文知识引入美术课堂进行低成本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人文、历史、事物的文化,又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综合利用当地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积极开发与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善于发现,才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校本课程。

猜你喜欢

美术课乡土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加强中学美术课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美术课
美术篇
乡土中国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读《乡土中国》后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