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茶文化”的运用

2019-01-06丁叔芳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丁叔芳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进行深入改革,我国整个教育体系逐渐趋向成熟,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职责,其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其人才培养效率以及质量。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缺失中国文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进行融合显得十分迫切。“茶文化”作为中国博大精深、历史优价的传统文化之一,将其充分运用到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文化内涵,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现代化人才提出的最新标准,其对于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缺失中国文化、完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十分重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其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了许多英语方面的优秀人才[1]。不过,相比于很多西方国家,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1 英语教学办学层次上存在漏洞

受限于师资条件、办学理念等因素,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课程层次比较低级,一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甚至还停留在中专的标准和水平上,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英语教学相对落后,这使得高职英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效果上往往差强人意[2]。

1.2 办学思想存在偏差

在具体实践当中,无论是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目的上,很容易局限于掌握一门技术或者一种技能,进而弥补文化程度不够,为日后找到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师生方面,其都觉得高职院校相比于本科院校远远落后,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3]。因此,在英语教学模式上以及具体教学方法上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使得专业特点和应用特点很难融合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最终导致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开展效果大打折扣。

1.3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英语时积极性不高

就现阶段我国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在初高中教育中文化课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英语语言基础也普遍较低。而且我国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招生门槛往往较低,因此许多英语功底较差的学生涌入到高职院校当中,这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很高的挑战[4]。教师在展开英语教学活动中往往困难重重,学生们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目的以及社会实际需求,构建多元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文化属性,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 跨文化交际需要

著名学者C克拉姆契曾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我国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西方文化学习,忽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这并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甚至造成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严重缺失中国文化[5]。具体而言,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目的语言、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了解不够深入。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借助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充分激发学生的传承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6]。

2.2 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民族崛起是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提高我国软实力尤为关键[7]。因此,为了提高国家软实力,必须加强文化渗透。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更应结合具体文化历史发展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在传播西方文化时,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以及文化传承精神[8]。

2.3 完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大学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其担当着继承中国文化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职责[9]。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意识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平等互动,因此,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对于完善高职英语教育体系还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茶文化”的运用

3.1 通过“茶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通过“茶文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有利于充分将中西文化和高职英语教学相融合,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比较中西“茶文化”的异同时,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西方文化所蕴含的社会发展以及人文发展特点,例如经济、政治、宗教等[10]。另外,以“茶文化”为载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西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例如在中英“茶文化”差异上,首先两国品茶礼仪就不同,我国品茶没有特定的时间,时间比较随意,品茶的次数也相对较多,而英国饮茶时间固定,通常为早、午、晚,即早茶、午茶以及下午茶;在品茶方式上,我国汉族人们更加喜欢清饮,即不添加其他作料,但是英国人更加喜爱红茶,在饮茶时喜爱加入威士忌、黄油、蜂蜜、牛奶;在茶道精神上,我国“茶文化”注重“和”、“以人为本”、“自然而然”的思想,但是英国人品茶更加重视通过茶道突出生活格调。因此,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茶文化”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11]。

3.2 通过运用“茶文化”,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内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因为其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文、历史、经济、生活习惯以及语言习惯等。所以,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化差异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多元性教学体系。首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茶文化”的衍生开始,先介绍“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再逐渐过渡到茶叶传播与贸易等,最后对“茶文化”内涵进行阐释,构建全面多维度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12]。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加生动、深刻地体会“茶文化”在大学英语中的内涵。第三,教师可以展开中式茶馆以及英式茶馆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与英式茶馆服务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切实提高其交际能力[13]。第四,由于“茶文化”历史悠久,中西文化中有许多介绍“茶文化”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和“茶文化”相关的片段进行扮演、欣赏,进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总之,通过“茶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激发,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3 通过运用“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不断汲取道教、儒教、佛教等思想流派价值理念,当前,其内涵已经变得十分深厚,并已然形成十分成熟的文化体系。例如,在“茶文化”中,其十分注重“和”、“以人为本”以及“自然而然”等思想[14]。“茶文化”学者认为,只有保持初心、顺从本心,才能真正领悟大自然当中的哲学思想,并切实达到“无为”的境界。所以,饮茶在于自然、平和,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果在繁杂日常中偷得一份清闲,在清净淡雅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方能感知时光匆匆、世事无常,只有保持初心,及时行乐,才能获得快乐自由的人生体验。另外,我国茶业大多产于偏远山区以及丘陵地区,茶树在气候无常、环境恶劣的环境中坚韧、幽远、奋力成长,其所蕴含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当前独生子女一代所缺少的重要品质。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这些精神,有利于改善我国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人文内涵缺失的现状,并促进学生崇高道德素养以及坚强品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茶文化”能够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完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缺失文化内涵等作用,其有利于改变高职英语教学在实践中面临的僵局。在具体运用当中,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英语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运用“茶文化”,进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进而满足社会渴求高质量英语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跨文化茶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交际羊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两块磁的交际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