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马工程的基本框架及考核体系探究

2019-01-06超,张

福建茶叶 2019年4期
关键词:青马建构马克思主义

李 超,张 鹏

(1.北华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2.北华大学体育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诸领域的领导地位,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持续的胜利,达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目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本质的特色即在于“坚守马克思主义在办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肇始于2007年、由团中央发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走向系统化、体系化的道路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1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主要定位

高等教育代表着我国教育序列中的最高水平,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的摇篮,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再生产、社会化传播的重要智慧场域。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中建设“青马工程”主要是着眼于这样几点战略定位:

1.1 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化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走向社会化”将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运动、社会实践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在21世纪,受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思潮的影响,青年尤其是高等院校中青年的思想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青马工程”是着眼于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挑战而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化”一种主动性出击。

1.2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际传承

梁启超曾经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强则国强”,任何一种政治思想、政治道路、政治制度体系只有稳妥地实现一代又一代人的代际传承,才能逐步定型、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逐步进入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并且在当前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改革时期。例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了当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代际传承上实现一种稳定的过渡,更好地因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

2 高校青马工程建构的基本框架

按照当代系统论的主要分析框架,高校青马工程属于典型的教育系统论范畴,结合过去12年高校进行的青马工程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其主要的框架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2.1 价值论:以人民为中心

“价值论”解决的是青马工程追求何种价值属性、以何为指导的问题,是评价青马工程对与错的核心导向。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主义者的培养在价值导向上毫无疑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张,价值论意义上的“以人民为中心”既指向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本价值为中心,又指向宏观意义上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价值论成果。

2.2 矛盾论: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等教育领域的青马工程建构在终端的意义上以生产高质量、高素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导向,这种生产高素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反过来会造就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从而实现社会化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作为这种理想的一种表现,在数量、质量两个维度上去培养更多的优秀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并与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事业相适应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矛盾”的着眼点。

2.3 主体论:走向“师生共同主体性”

根据团中央的界定,我国“青马工程”主要面向高校中的共青团干部人员、大学生骨干人员、青年知识分子等,他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培养的思路上应当遵循着一定的主体论变化规律进行,不能重复传统的基于狭隘主体论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就“青马工程”的主体论策略来讲,我们应当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义主体论,即主体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主体性,是体现了主客观统一、主客体统一、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统一的主体性”。共同主体性指向一种青马工程教育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一个共同建构出来的主体框架下有效互动,而不是指向单向的、狭隘的主体性。

2.4 方法论:内嵌于大学生活世界的培养策略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社会化、代际传承化的知识领域,一个重要的变迁方向即“生活化育人策略”,这种教育方法理论的核心要义即将宏观的政治理念体系有机地移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融入大学生的日常观念、日常生活行为、日常空间、日常规范中去”。青马工程说到底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教育,在实现方法策略上必须吸收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吸收“隐性教育”、“生活化教育”、“新媒体教育”、“虚拟教育”、“人的数字化生存教育”、“互联网舆情分析教育”等理念,为青马工程注入新的方法策略。

3 高校青马工程的绩效考核体系要点建议

在我国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领域,大体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教育评估”的研究话题。发展到现在,围绕着这一主题大体上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并用于指导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对于新兴的青马工程来讲,一个成体系的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包括这样几个要点:

3.1 评估指标体系

青马工程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应当以建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方向。在评估指标的建构方面应当遵循可测量性与可对比性的原则。在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建构上可以采用AHP分析框架,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一体。在一级评估指标方面可以考虑对青马工程的“领导、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机制”、“教育的途径、渠道”、“教育效果与产出”等进行设计,二级指标方面则可以着重考核“专项经费预算”、“领导小组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每千人大学生中专职培养教师人数”等。

3.2 评估配套保障机制

面向青马工程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确立了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后,需要一定的制度、机制体系确保这个绩效考核体系可以稳定运转。结合我们的调研,以下几点评估配套的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其一,评估的战略规划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对青马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横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元化领域的复合型教育工程,高等院校需要在相关的教育规划中明确出关于青马工程人才教育评估的战略规划,厘清阻碍教育评估所面临的一些战略阻碍。

其二,评估的合作治理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走向“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办学共识。对于青马工程及其相关的绩效评估工作来讲,只有借助于这种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有关各方的知识储备、资源储备,为青马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球化的视野。

其三,评估结果的科学运用机制。如果对青马工程的评估结果的运用不够重视,那么评估工作本身将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因此,相关的绩效评估要制度化、法治化,同时评估过程及结果的公开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社会舆论都来关注青马工程人才的培养创新。

猜你喜欢

青马建构马克思主义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