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2019-01-06宋圭武

甘肃农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考试院名称考试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教育发展,事关重大,国家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问题。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模糊认识,亟需改革和澄清。

一、学校或大学改名要谨防浮躁

这多年,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大学不断改名,从某某学校,到某某学院,再到某某大学,名称档次不断提升。这中间除有一些学校或大学确实需要改动外,也有一些学校或大学未必真需要改动。为什么会有众多学校或大学热衷于改名称,本质也是社会浮躁在学校或大学名称上的一种具体体现,其弊端是多方面的,建议政府严格控制并谨慎推进。

第一,教育问题,本质是质量问题,或者更重要是要提高教学和研究质量,而不是改名称的问题。若名称改了,但教学研究质量并没有提高,等于是忽悠社会大众,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做假。第二,名称是一个学校或大学的品牌,若一个学校或大学真有高质量,真有民众多年的信任积累,更不应随便改变名称,改名称,反而是一种社会信任资本的损失。第三,一个学校或大学名称稳定,也便于管理部门常年追踪管理和追踪监督,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第四,学校或大学不随意改名,可以减少民众对学校的识别成本。一个学校或大学名称变来变去,让民众也得不断追踪有关变动情况,尤其对有考生的家长,更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了解真实情况。第五,可以减少社会办学乱象。一些学校或大学名称变动频繁,导致名称乱象,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办“野鸡”大学提供了空间。第六,可以抑制一些学校或大学的浮躁心理和一些学术腐败。有一些学校或大学改名,本质是满足虚荣心,而且为了达到改名目的,不惜采取各种急功近利手段,甚至寻租腐败,这进一步催生了一些学校或大学的浮躁心理以及各种学术腐败问题。第七,可以抑制社会浮躁心理。一些学校或大学名称虽然提升了,但其教学科研水平并没有实质提高,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但由于名称一提升,给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感觉就不一样,一些学生和家长会更觉面子上有光、会更觉有夸耀的资本,这本质是一种社会浮躁。所以,学校或大学改名,也进一步助长了社会浮躁心理。

当然,由于社会经济实践在不断变革,尤其是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一些新兴产业在不断壮大,而一些传统产业在不断萎缩,对应需要的人才数量和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也确实需要一些学校或大学要不断进行一些改革和调整,包括新办一些学校和大学以及原有学校或大学扩大规模及结构调整,还有一些学校或大学内部也要进行专业设置调整等,这自然也需要学校或大学在名称上也应有一些改动。但从长远总体看,一个学校或大学名称一旦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动,要改动,应谨慎进行,或慢改动为好。

二、建议高等教育实行培养权与考试权分立制度

目前,我国教育高考一考定终身,弊端诸多。一是加重了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负担;二是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也不利,学生一考上大学,压力和动力都大大减少,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四是不断的高等教育评估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何改进,笔者建议国家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和专科教育)应实行培养权和考试权分立制度。

所谓培养权和考试权分立,就是国家单独设立考试院,考试院应是一个省部级单位,跟教育部平级,由国务院直接领导。考试院管理所有大学(重点是本科和专科)所有科目的考试。大学老师只负责学生的上课,当然,上课老师自己也可以组织考试,但考试成绩不能成为所教科目的学生最终认定成绩,最终认定成绩应是学生参加考试院对所教科目的考试成绩。

另外,考试院的考试设计,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弹性的,可根据学生需要设置。另外,考试院的考试,应对所有人(不一定是大学生)都开放,任何人只要参加了考试院的考试,并取得了合格成绩,都算成绩有效。另外,有了考试院,国家应对大学的所有专业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尤其是课程设置,要统一。有了标准化设置,任何一个人,即使不上大学,只要通过国家规定的某一专业所规定的所有课程的考试,就算取得了相应的大学(或专科)文凭。

另外,对大学的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也可以探讨实行培养权和考试权分立制度,但硕士和博士应更注重论文研究水平的提升和评定。另外,在硕士和博士这一块,应容许一些年龄大的资深副教授,可以直接通过论文评定考核(不再参加有关科目考试),获取硕士文凭,或允许一些年龄大的资深教授,也可以直接通过论文评定考核(不再参加有关科目考试),获取博士学位。

高等教育实行培养权和考试权分立制度,好处是:一是可以大大减轻中小学的高考压力,中小学教育就有了更大灵活自主性,学生也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也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是也有利于调动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四是也有利于建立人才识别的统一有效信号。不然,都是北大毕业,但水平差异很大,用人单位如何有效识别,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高等教育若实行培养权和考试权分立制度,也会大大降低高等教育评估成本。有了独立的考试院,对大学的评估,教学这一块,就主要看不同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这就简化了许多不必要的评估环节。另外,除了教学评估外,大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科研业绩评估。国家对大学的投入,应根据其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综合考核,实行挂钩管理。对业绩好的,要实行奖励制度,也可容许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对业绩不好的,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也可考虑压缩规模。

另外,有了考试院,国家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招生照顾,也可以继续进行,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加大照顾比例,但在考试成绩认定上,应是同一标准,不能降低分数通过。是什么等级,就是什么等级,考了多少分数,就是多少分数,不然导致人才识别信号混乱。也就是在教育公平实现这方面,在培养权方面,可以对弱势群体更多倾斜照顾,国家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培养投入,但在考试权上,应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

另外,国家设立单独的考试院后,为了防止各种权力滥用行为,国家还应在监察委下面设立一个独立的教育学术监察局,专门对教育培养权和考试权中的不轨行为以及一些学术研究中的不端进行有效监督。

三、家长签字弊端诸多

有些中学和小学老师,要求家长对学生作业每天进行签字检查监督。此种做法看似是为了更好督促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让学生更健康成长,其实弊端诸多,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家长签字,其消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因为自律意识的形成与自觉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若长期缺乏自觉活动,凡事都要靠别人督促,靠别人强迫,必然更多容易养成依赖人格,成为长不大的小孩。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意识。签字本身隐含着一种不信任。对一个人而言,信任本身也是一种荣誉和精神收益。对学生缺乏信任,将导致学生有一种人格贬低和损失感,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三是不利于建设和谐家庭。家庭不同于学校,学校是非血缘的团体,而家庭是一个血缘团体。家庭的游戏规则不同于学校的游戏规则。让家长签字,实质是让家庭承担了一种社会管理功能,让家长扮演了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换位,容易更多激化学生和家长的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家庭。四是也容易催生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学生的管理也需要适度,应当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家长签字,几乎让学生没有了自由自主的空间,这会让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并进而产生一种反抗心理或叛逆心理。五是变相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为了签字,学生需要花时间找家长,家长也需要花时间应付签字。至于对签字的内容,有些家长可能根本就看不懂,签字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六是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有些老师让家长签字,本身也有一种推卸责任的意识。因为孩子多了家长监管,老师的负担自然也就轻了。另外,若孩子有了问题,家长也就有了更多承担责任的理由。所以,让家长签字,实际也是老师败德的一种表现。

当然,家长签字,在特定一些情况下,也不妨可以用一用。比如对一些学习太差的学生,或有一定智力缺陷的学生,或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差的学生,不妨也可以试一试,但不能普遍用,尤其对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其产生的副作用很大。一般而言,我们应根据一个班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应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总之,对于学生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尽可能更多给予其自由生长的空间。过多对自由的压抑,或密不透风式的管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这也是教育手段对教育目的的背叛,深层次也是教育的一种异化。对一切教育的异化行为,我们都应坚决反对或杜绝。

猜你喜欢

考试院名称考试
戴季陶的考选思想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甘肃省外院校艺考成绩5月见分晓
江西考试院与清华大学各定录取线且互不认可,区状元即将落榜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