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2019-01-06任俊

吉林农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稻株稻飞虱若虫

任俊

(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分中心,云南 昆明654100)

水稻的种植受到当地气候,自然环境、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在铜都街道种植区内,水稻病虫害主要是水稻稻瘟病和稻飞虱。通过对这两种病虫害所表现的症状,发生规律,对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轻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从而减少农户损失。在防治上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控制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

1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1.1 主要症状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会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表现为:苗瘟,三叶期前,病菌感染苗的基部,致使秧苗发黄蜷缩,过于潮湿时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枯死,就像火烧过一样;叶瘟,在分蘖至拔节这段时间,初期症状是叶片上有水渍状褐点,病斑变大后叶片枯死;节瘟,抽穗后开始在稻秆上有褐色斑,如只感染一边致使植株倒伏,造成枯白穗;穗茎瘟,在枝梗和穗茎上出现淡褐色或灰黑色斑,造成枯白穗和秕谷,发生晚时影响谷料粒饱满,降低产量;谷粒瘟,在谷壳上有黑褐色斑,主要是因种子携带病菌危害以后的水稻。

作者简介:刘延,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民创业、企业管理。

1.2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稻草和谷子上越冬,次年借助风雨传播到植株上,温度和湿度适合时侵入植株使植株感病,蔓延扩散引起危害;稻瘟病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气温在25℃以上,湿度在90%以上时易暴发稻瘟病,因此连续阴雨天气时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稻瘟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现植株染病,很快就会大面积受害,造成很大损失。

1.3 防治措施

1.3.1 选择高产抗病品种

选择高产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符合人们对绿色食物的要求。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轮换种植。同时考虑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不要一味的追求产量。

1.3.2 减少稻田菌源

及时的清理田间稻草,不能把稻草堆放在田间,病株稻草及时烧毁;选择在无病的田间留种,从源头上控制病菌的传播。

1.3.3 种子消毒处理

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浸种消毒,或用2%的福尔马林消毒,将种子浸在2%的药液中3小时,冼净后再催芽。

1.3.4 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用氮、磷、钾肥,多施基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浅水灌溉,适当进行晒田。1.3.5药剂防治

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移栽前用75%三环唑1500倍液喷撒秧苗;齐穗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一亩30~40克兑水45~60公斤喷雾;对于感染田块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升喷雾。

2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2.1 稻飞虱

俗名火蠓虫,在本地为害的主要是白背飞虱。食性较广。长翅型成虫具远距离被动迁飞特性。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稍高,并可在水稻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长翅型雌成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产卵量约高20%。少数产卵于叶片基部中脉内,产卵痕开裂。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成虫和若虫都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稻株的茎、叶及穗吸取植株养分,危害初期茎秆出现不规则棕褐色斑点,叶片发黄变褐,严重时整株枯萎,并逐渐扩大成片落塘枯死,在孕穗期受害,影响了抽穗结实,从而降低产量。

2.2 形态特征

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

2.3 习性

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喜欢荫蔽潮湿环境,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产卵于穗茎部内。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一般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白背飞虱食性较广,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稍高,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

2.4 发病条件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宽,能在15℃~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对湿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

2.5 防治措施

2.5.1 防治要点

2.5.1.1 准确把握防治时机稻飞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选择在水稻生长的前期和中期进行防治。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当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达到1000头以上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

2.5.1.2 施药方法 药量充足,每亩喷60~70公斤;喷药尽量对准稻丛基部;喷洒要均匀;施药时间要保持一定洪水层;高温天气避免中午施药。

2.5.1.3 统防统治稻飞虱具有短距离飞翔扩散的能力,活动能力强,如果农户分散施药,稻飞虱就会飞到未防田块,辗转危害,达不到防治的效果。因此在防治时组织统一进行防治,由技术员统一发放药剂,指导农户同一时间进行防治。这样就可以在减少防治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防治的效果。

2.5.2 防治方法

2.5.2.1 农业防治选择抗虫或者耐虫的优质品种;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抗虫能力。合理施用氮、磷、钾,不偏施氮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浅水灌溉,降低稻田湿度,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创造有利于稻株生长而不利于虫害滋生的田间环境。

2.5.2.2 生物防治稻飞虱能被许多天敌捕食或寄生,保护利用好自然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田间小气候,从而增加天敌的数量,达到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天敌主要有缨小蜂、褐腰赤眼蜂、步行虫、瓢虫、稻飞螫蜂、线虫、稻虱虫生菌和白僵菌等。

2.5.2.3 药剂防治根据虫情测报,在每百丛水稻有虫800头以上时开始施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每亩用7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克;15%锐劲特胶悬剂30~40毫升;或25%扑虱灵粉剂30克兑水37.5公斤喷雾;或者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毫升防治适期低龄若虫盛期,还可用叶蝉散、艾美乐或呋喃丹作根区施药。

猜你喜欢

稻株稻飞虱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