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2019-01-06庄云

吉林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师生互联网+

庄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9)

2015年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其与教育的互动与演变必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营造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共同体的虚拟化转向[2],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个性发展。

1 研究背景

1.1 适应高校转型的要求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3]。转变就是改革,就是创新,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体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创新,是以教学改革为内核,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并突出“能规划,会操作,懂管理,善营销”的应用型人才。

1.2 便于学生学习的需求

当前,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智能手机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大学课堂,课堂上“低头族”随处可见,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录制微课,制做小视频等。老师首先要学会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发布资源、线上测试等,要求学生使用手机接受信息、做练习等。网络的介入使学习越来越方便,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互联网+教育”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阅读资料,为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得学校教学中的课程、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合理高效的利用手机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 “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2.1 平台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云平台”的建设和云技术的完善为“互联网+”教育提供基本保障,可以建立一个大学教育平台,全国所有大学在校的师生都可以申请进入,利用空间内资源共享技术,完成跨校间知识的教与学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教与学活动。

2.2 知识的共享性

知识的传授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每个知识点都会找到不同人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帮助,参与讨论,获得指导,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2.3 形式的多样性

授课方法不再是讲和听,通过学生在线视频课堂、图片动画、线上提问、师生交流、线上测试等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各种新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2.4 载体的多元化

当前,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教育与IT的融合使得互联网、移动终端、MOOC、云计算、游戏化、大数据、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及虚拟助手等技术走进教学,所有的资源可以全面立体的展示出来,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2.5 师生的互动性

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并不只是虚拟的集体,通过两者之间的语言、交流、引导,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的紧密结合,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完成学习内容,并很好地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

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建议

3.1 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互联网思维,坚持育人为本,互联网为用的原则,掌握信息化技术,并利用移动互联网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老师和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教师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推介,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开拓视野,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本身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的深度接触,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大学课堂应有的魅力。

3.2 组建多专业的教学团队

“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整体设计和规划,主讲人、协助人员、摄影师、后期制作人员、美工、IT专家等多方面人才共同进行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因此学校应出台教学改革激励机制,支持教师跨专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发展课程的团队建设,构建鼓励全体教师参与的激励机制,通过课程平台建设,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分工和集成化管理。

3.3 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网络时代,各种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非常广泛,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多元性和多选择性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特质分析,按设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有针对地进行任务清单的设计,自制微课、精选优秀慕课、选择丰富的媒体资源、制作预习检测题等,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对教师分享的预习资料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意见、网上交流情况和测试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改进教学设计方案。

在课上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对课前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解析,与学生讨论探究,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点评,教师在课堂上不以讲授为主,而以答疑解惑、师生互动为主、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

课后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和课上的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送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源,并根据整体学习情况发布课后习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后习题,教师端平台就会看到学生完成答题的时间,答题正确率和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能高效、快捷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在线与学生及时交流,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3.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即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4]。评价主体通过小组内自评,教师评价,各组互评来完成,评价方式采用成绩结果和素质评价两种方式,成绩结果主要通过学习任务资料收集记录、内容设计、随堂小测试、课件的制作水平、学生完成的作品、作业和测试结果来进行评价。素质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课前资料查询,组内的沟通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课上的积极发言,语言表达能力,对学习的兴趣度、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等进行评分。教师制定评价规范,首先学生进行组内评价,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解决目前手机普及与高校课堂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转弊为利,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满意度。

猜你喜欢

应用型师生互联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麻辣师生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