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顺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9-01-06周桂新

新农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黏虫斑病根腐病

周桂新

(抚顺县后安镇农业站,辽宁 抚顺 113000)

玉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在粮食增产中起的作用高于50%,增产潜力巨大,美国玉米高产纪录1846.5公斤/亩,我国玉米高产纪录1506.5公斤/亩。抚顺地区201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55万亩,玉米面积89.25万亩,占比67.3%。玉米因病虫害造成实际产量损失4042.4吨。对玉米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病虫害10~15种。因此,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植保绿色发展的理念,确保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负增长,提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

1 玉米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症状

1.1 种类

对抚顺地区玉米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鞘腐病、根腐病、顶腐病、穗粒腐病、地下害虫、玉米螟、黏虫、蚜虫、红蜘蛛、双斑萤叶甲、金龟子及非侵染性病害的营养失药调、药害及肥害、环境因子导致伤害、遗传性病害。

1.2 为害症状

地下害虫造成缺苗断条,亩保苗不够,影响产量。玉米螟是“哑巴灾”,特别严重是二代玉米螟钻蛀茎秆后遇风易折秆,玉米螟造成的损失在5%~10%。黏虫重发生时,玉米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秃尖、瘪粒,产量损失在50%以上,甚至绝收。双斑萤叶甲是玉米新发生的一种虫害,主要咬食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喜食花药和花丝,影响玉米正常扬花和授粉,易造成烂粒和缺粒。玉米叶部病害影响玉米长势,对玉米千粒重有直接影响。玉米穗粒腐病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病菌分泌毒素对人畜毒害,干扰体内叶酸代谢,致使人畜免疫系统破坏、中毒和死亡。

2 发生特点

2.1 病虫害发生与玉米的生育期关系密切

苗期:根腐病、顶腐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成株期前期(营养生长期):矮花叶病、细菌性茎腐病、根腐病、顶腐病、玉米螟、黏虫。成株期后期(繁殖生长期):多种叶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纹枯病、茎腐病、鞘腐病、穗腐病、玉米螟、黏虫、蚜虫、红蜘蛛、金龟子、双斑萤叶甲。

2.2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

玉米根腐病、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双斑萤叶甲、金龟子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次要虫害有上升到主要虫害趋势。

2.3 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

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对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不同品种抗性不同,发生程度差异较大。

2.4 发生程度与地势有关

靠山边、沟边、杂草多,虫害较重,特别是黏虫。地势低洼积水田块,病害较重。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均匀、植株长势整齐良好的地块病虫发生程度较轻。

2.5 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土壤温度低易感丝黑穗病;土壤湿度高易感苗枯病、根腐病;农田环境低温、高湿易感大斑病;农田环境高温、高湿易感小斑病、灰斑病、穗腐病、纹枯病、褐腐病;农田环境高温、干旱双斑萤叶甲、红蜘蛛、蚜虫发生较重。

2.6 病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管理水平有关

种植水平低,养分不均衡,发生药害肥害,管理粗放的地块,长势衰弱,病虫发生程度重。

3 原因分析

3.1 气象条件

影响玉米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抚顺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属中温带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760~790毫米。影响本地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春季的阶段性低温、干旱,夏季的短时干旱和局地洪涝,易引发玉米苗枯、顶腐、叶斑等侵染性和生理性病害。

3.2 种植水平

农民玉米种植水平低,导致药害、肥害等生理性病害发生。本地玉米田除草以苗前封闭为主,其次是苗后茎叶除草。除草剂品种多为莠去津、乙草胺、2,4-滴丁酯、硝磺草酮、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由于使用量偏高,使用时期气温、土壤湿度不适合,除草剂药害发生普遍 ,受害玉米减产10%~20%。玉米生产施用的化肥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用量不精细,易发生肥害,造成产量损失。

3.3 重茬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生产多年连作,土壤中累积大量病菌,如丝黑穗病、根腐病、茎腐病、纹枯病等,加重了这些病害的发生程度。近年来,严禁焚烧秸秆,并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环境中有大量的带病菌和虫源的玉米植株残体,如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玉米螟等。

3.4 田间管理粗放

加重部分玉米田病虫害。农民观念中玉米是“铁杆”庄稼,种植水平要求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缺失,玉米效益低下,造成玉米生产管理粗放,施肥量高,主要是氮肥量高,并且施肥时期不科学,多数为一次性施入,造成前期流失后期脱肥,易感病虫。

3.5 中后期防治不利,病虫害难以控制

玉米是高秆作物,现多为高密度品种,叶部病害、顶腐病及二代玉米螟、双斑萤叶甲、黏虫等多为中后期发生,此期田间植株高大,气温偏高,田间小气候郁闭,人工施药困难,因此很少用药防治,致使病虫害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加强抗病虫品种的筛选

引进和筛选抗性品种并推广应用。

4.2 精心栽培,精细管理

第一,改变清种方式,合理间套作、改小垄为大垄双行、比空种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和边行效应,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培育健壮植株,提高玉米抗病虫能力。第二,田间施用秸秆腐熟生物菌剂,将病残植株充分腐熟,减少菌源和虫口基数,降低病虫发生程度。第三,配方施肥,保肥水一次性深施,沙性土质要在拔节和大喇叭口期适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第四,适期播种,预防苗期病害,一般在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8~10℃,湿度达田间持水量60%~70%时适宜播种。第五,药剂除草,药量根据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温湿度确定。

4.3 加强病虫监测,提高病虫预测预报的准确率

一代玉米螟成虫盛发期常年在8月5~10日,窗口期很短;黏虫3龄前发生非常隐蔽,田间很难发现,而3龄后进入暴食期,为害重且难防治。所以,要加强病虫监测,用孢子捕捉仪、虫情测报灯、性诱剂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枯草把、糖酒醋液等传统方法结合,并进行田间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及时防治。

4.4 推广生物防治和无人机作业统防统治技术

玉米螟推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省工省力,无污染,防效近70%,也可用性诱剂、杀虫灯防治。化学药剂推广广谱型内吸性种子包衣剂、拌种剂,可有效防治玉米生育前期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等苗期虫害。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推广应用无人机作业统防统治,省工、省力、省药,防治及时,效率高,效果好。统防统治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药剂,保证产品质量和农药零增长计划实施。

猜你喜欢

黏虫斑病根腐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