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枣在四川省大邑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9-01-05

新农业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大邑县冬枣结果枝

张 明

(成都悦来越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冬枣又名冻枣、冰糖枣,形状近圆形,如同缩小的苹果,口感清脆,汁液多、甜中带酸。冬枣原产中国北方地区,在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广泛分布,关中和新疆等地近年也开始出现集中栽培。2014年,四川省大邑县从山东引进4 000株幼苗种植于悦来镇盐井村。在5年的种植中,其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当地结果性早,适应性强,综合表现优。初步认为冬枣适合在该地区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有推广发展的潜力。

1 试种情况

1.1 试验、园区概况

大邑县悦来镇盐井村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位于东经103.53。、北纬30.63。,海拔573 m。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 ℃,年平均无霜期2 8 4 d,年均总降水量1 095.5 mm,年均日照1 076.5 h,年均相对湿度83%。

试验地块种植面积60亩,土质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紫色土壤,含丰富的钙质和磷、钾元素,土层浅薄,呈微碱性和中性,有机质和氮含量较低。地块前期每亩使用牛羊粪3 t、草炭3 t、发酵油枯800 kg和钙镁磷肥100 kg进行土壤改良。按株行距3 m×3 m进行栽种。修建容积100 m3蓄水池一个、宽深均为1 m主排水沟一条。

1.2 种植时间

2014年秋季11月中旬开始种植,地温达12 ℃,有利于成活,还可减少次年缓苗时间。

1.3 生长情况

到2015年12月,经过一年的种植,冬枣的成活率达到96%;胸径平均1.5~2 cm,高平均1.3 m,主干抽梢2~3次。约15%的冬枣树有少量的开花现象。发现少量的尺蠖和枣瘿蚊,无病害发现。

第二年平均胸径3.5 cm,高1.9 m。80%的树开花结果,亩产平均300 kg,并且出现了各种病虫害。

第三、四年树形培育成形,树整体状况较好,产量达2 000 kg/亩。

2 引种表现

2.1 物候期

冬枣在3月底4月初开始发芽,遇到寒潮和阴雨天会推迟一周左右;4月中下旬结果枝展开4~6张叶片;5月中下旬开花到6月下旬结束;7月上旬果实长到豌豆大小;12月中旬落叶。

2.2 生物学特性

冬枣果实近圆形,与苹果形状相似;幼果为绿色,成熟果实呈白色带红晕,果肉为白色,口感脆甜清爽,细嫩多汁。果实单重20~3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30%。成年果树一棵可产果40 kg。树叶长圆形,互生,平均长4 cm,宽2.3 cm。花生于叶腋处,伞状花序,花朵较小,量大,呈淡黄色,开放时间为两周,整个花期达1月之久。冬枣树干灰白色,幼树枝条红褐色,有刺。幼树长势较旺,大树树势中庸。

2.3 适应性与抗逆性。

根据栽种观察,该品种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抗涝抗旱能力强。未发现植株因环境气候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异常死亡等情况。该品种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

3 枣树的栽培要点

3.1 园区选址和建设

冬枣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园区选址在满足冬枣生长发育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市场、交通、水源、储藏等因素要求,使便利度和收益性达到较高水平。最好选在政府规划的农业园区。株行距一般为3 m×4 m或3 m×3 m。将无病虫优良的种苗栽种于定植穴中,定植穴深50 cm,长、宽均80 cm,定植穴不宜过深(南方土壤较北方更为黏重),将熟土和生物有机肥混合回填。定根水可以加定量的生根剂,也可在定植前用80 mg/l的生根粉浸根2 h。

3.2 整形修剪

常用的树形有开心形、小冠疏层形。开心形最为方便,干高80 cm,留3~4个主枝。主枝错落分开,不留中心主干。主枝与主干成45~60度角,使用绳子拉直定型。主枝上下侧枝全部剪掉,留下主枝水平方向的侧枝,相邻侧枝保持50 cm的间距。按照小冠疏层形整形过程中,在树干80 cm处留下3个主枝截断主干,并留下中心主干。第二年,在头一年留下的3个主枝上方70~80 cm处用同样的方法留下3个主枝。第三年,在主干220 cm处截断主干,留下2~3个主枝,全树成型,2.1~2.4 m高,共7~9个主枝,每一层主枝错落生长。在修剪树的同时进行拉枝和摘心等工作,以培养结果枝组。

3.3 花期管理

根据种植观察,大邑县冬枣花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正值南方多雨时节。枣树成花率虽高,但坐果十分困难,其自然坐果率极低,仅有0.1%~0.2%。该时节必须进行大量的人工处理。人为措施主要有花期摘心、抹芽、环割、环剥,经人工处理后坐果率可达1%~1.5%,从而保障产量的实现。

3.3.1 抹芽

在4月中下旬,枣芽萌发至2~3 cm时进行抹芽。这时枣芽呈木质化,处理较为方便。对主干、主枝不作延长枝和不作结果枝组养的,全部从基部抹掉。减少新生枣头的数量,节约冬枣冬季储备养分,以供应枣吊的发育。

3.3.2 摘心

在开花前应及时完成抹芽。开花前,对留作延长枝和结果枝组的枣头和二次枝进行摘心,延长枝留够所需长度摘心,延长节数一般不超过6~7节;结果枝组在3~4个二次枝时摘心,二次枝留3~5节摘掉边心,保证花和枣吊的所需养分。

3.3.3 环剥

在开花数量达30%时,及时对主干进行环剥。对主枝超过5 cm的大树也可进行主枝环剥,幼树进行环割。环剥从主干距地面20 cm处使用开甲刀环剥一圈,剥下0.5 cm宽的树皮;不伤及木质部,将韧皮部剥下即可。甲口需平整,并使用乐斯本300倍液涂抹,用塑料薄膜缠绕包裹 20 d后取下。

3.3.4 盛花期的主要措施

枣花具有虫媒花的性状特点,花期有益昆虫对坐果率有重要影响。花期可按每亩两箱蜜蜂均匀分布在田块。盛花期喷洒赤霉素,15 mg/kg喷洒两次,可提高坐果率。花期对微量元素硼的需求量较大,可参照北方地区常用的方法,在喷洒赤霉素溶液中加入0.3%的硼酸和0.3%磷酸二氢钾。

3.4 肥水管理

结合地区实际,测土配方施肥,减少浪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全年施肥5次。

3.4.1 基肥

11~12月,秋季施基肥。此时地温较高,可以修复损伤的根。每亩施发酵油枯400 kg+商品有机肥200 kg+尿素25 kg+微量元素复合肥6 kg+过磷酸钙100 kg。

3.4.2 萌芽肥

4月初,使用15-15-15大量元素水溶肥滴灌或冲施,每亩5 kg,促进萌芽和萌芽整齐。

3.4.3 花前肥

5月中旬,使用20-15-10水溶肥滴灌或冲施,每亩5 kg,促进开花坐果。

3.4.4 花期叶面肥

6月上旬,喷施0.3%尿素+0.3%硼砂溶液。

3.4.5 膨果肥

7月中旬到8月中旬,幼果期使用10-12-30大量元素水溶肥滴灌或冲施,每亩5 kg,施2次。

3.5 病虫害防治

3.5.1 枣锈病

该病在试种的大邑地区发生较北方晚些。8月中旬,少量病叶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多雨时间集中爆发,11月导致落叶。8月上旬病菌侵染时,喷洒保护性药剂300倍液波尔多液和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两次,10 d一次。发病时使用25%三唑酮1 000倍液喷洒。

3.5.2 炭疽病

该病在8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造成70%果实失去商品性。该病在大邑县发生率较高,其侵染期7月中旬、集中爆发期8月下旬正处于大邑县集中降雨期,湿度大(达80%至90%),发病率较高。7月上旬开始,使用苯醚甲环唑10%的水性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和45%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10 d一次,4~5次。

3.5.3 枣树虫害

大邑地区主要有枣瘿蚊、尺蠖和木蠹蛾。针对枣瘿蚊和尺蠖,使用5%甲维盐阿2 000倍液、溴氰菊酯3 000倍液,可有效防止危害。针对木蠹蛾可通过夏季剪枝和成虫羽化后灯光诱捕防治,药剂可用40%菊马合剂2 000倍液防治成虫。

4 结论

冬枣很好地适应了大邑县土壤和气候环境,成活率较高,生长正常,产量和品质都较好。后期管理中,要加强研究冬枣在四川盆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积极防范未发生在该地区但传统产区频发的病虫害。推广种植时应宣传引导农户加强生产管理,应对大邑县乃至四川盆地不利于冬枣生产的诸多因素。

猜你喜欢

大邑县冬枣结果枝
桃树不同粗度结果枝的生长结果习性初探
大邑县: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邑县:推动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延伸到基层
大邑县人社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大邑县召开长期照护保险创新工作推进会
桃树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结果枝叶片数影响早熟柑桔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