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在生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9-01-05董榕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抗病毒

董榕

(江苏省射阳县畜牧兽医站 224300)

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属于蛋白质的一种,结合细胞对表层的受体作用,使其产生具备抗病毒行的蛋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方面疗效显著,成为一种常见且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同时,改变了对猪病毒性疾病不能根治只能预防的局面,为猪病毒性疾病治疗提供便利条件。

1 干扰素概念分析与基因工程

1.1 干扰素概念

干扰素 (IFN) 是动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诱导因子作用下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分泌性蛋白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于 1957年被 Isaacs 和 Lindenmann 两人发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掀起了一场研究干扰素的热潮。干扰素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干扰素分为白细胞型、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不同的细胞有不同效果,需要结合疾病特点科学选择。实践证明,干扰度对猪病毒性疾病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这也是生物科学一项巨大突破,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物医药制品。不同的干扰素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一定不同,抗病毒疗效:生猪免疫系统中,I 型干扰素有助于调节病毒。生猪受到病毒亲体后,I 型干扰素会发挥抑制病毒生长效果,可以激发免疫细胞、抑制病毒复制、传递信号等,从而基因发挥作用并合成具有抗病毒的蛋白实现消灭病毒效果。抗菌效果:IFN-γ 可以减低转铁蛋白受体,减少细菌供铁量。通过诱导后形成内源性NO,达到杀菌效果。抗寄生虫效果:干扰素有助于促进巨噬细胞激发,借助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生成NO 达到杀灭接种病原体作用。免疫效果:IFN-γ 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扩大吞噬功能达到免疫调节效果。

1.2 干扰素基因工程

一直以来,我国都致力于反病毒研究中,干扰素作为一种天然抗病毒蛋白质得到了重视,成为现代反病毒主要药物。动物干扰素生产成本大、中间差异显著、干扰素在动物体内不可长时间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干扰素动物分泌量少,因而选择基因工程研究形式,制备高效的干扰素成为主要研究内容。目前,世界上多选择酵母等真核生物细胞用于干扰素表达系统,基于理论上分析更靠近临床动物运用。我国主要将大肠杆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细胞用于干扰素表达系统与生物发酵器。

2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在动物中应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特别是猪养殖中。猪养殖过程,病毒性疾病作为重要影响因素,随病毒性疾病类型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研究出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生猪养殖中病毒性疾病治疗没有特定药物,只能依靠预防,一旦发现将会以混合感染、继发感染、高热型出现,尤其是新生幼崽有较高的死亡率。由此可见,干扰素的科学运用尤为关键。干扰素对猪病毒性疾病治疗是依靠自身强大的特异性,即同种动物形成的干扰素,可以对同种属的动物或细胞形成具有保护效果的作用,但对其种属应用效果较差。此外,干扰素适用性广,药物残留少且无污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

目前,我国在干扰素上停留于研究阶段,仅用于多见且治疗困难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紧急应急。接种某疫苗后而免疫效果没有产生的一段时间中,辅助接种有紧急防控病毒性传染的效果。临床应用中一直停留于提高干扰素效果、延长干扰素机体内半衰期、扩大动物干扰素效果研究。现阶段,猪干扰素制剂应用较为常见,在其他疾病治疗效果上不够理想,特别是犬类疾病。想要提升干扰素效果、延长半衰期,一些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研究,其中包含基因工程、设计新的干扰素载体展开干扰素体内保护,让其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2.1 传染性胃炎、腹泻、轮状病毒应用

采取肌肉注射,1 次/d,持续 3d。若条件允许可以搭配复方穿心莲、双黄连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2 猪蓝耳病应用

按照生猪 0.1ml/kg 剂量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持续3d,搭配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治疗效果更显著。不过,在治疗过程中若病毒未完全生成只使用干扰素即可,待病毒全部生成后搭配其他药品能提高治疗效果。

2.3 口蹄疫

采取感染素与转移因子的混合肌肉注射形式,持续3d,每2天1 次或选择复方灵芝多糖混合直射。治疗过程中做好心肌炎预防药物注射,如天王大败毒、五毒康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干扰素在猪病毒性治疗用药注意事项

现阶段,干扰素多是原核表达或酵母表达产品,产物纯化工艺烦琐,并且与天然产物结构具有一定不同。通过模拟干扰素空间结构和蛋白翻译后的修饰,有助于提升活性。因为干扰素在体内半衰期短,所以以腺病毒形式融入干扰素基因疗效时间更长,药效长久,能提升干扰素治疗效果。干扰素进入生猪体内5min 即可让机体处于抗病毒环境,2h 内出现抗病毒蛋白,5h 处于高峰阶段,在3 周内对病毒的重复感染具有抵制效果。但在猪病毒性治疗应用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因为干扰素具有抵制病毒复制效果,对于动物疫苗,使用弱毒性疫苗也具有抵制效果。所以,干扰素注射后96h 内不可注射疫苗。其次,使用彻底灭菌的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干扰素,确保干扰素的作用。最后,干扰素只可以使用一次,解冻后立即使用,不可二次解冻。治疗时,与其他药物搭配有助于提高疗效。

猪患病过程中应用干扰素可以配合转移因子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疫病引起的损失。若猪机体组织受伤严重处于败血症阶段,应用干扰素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患病后期采取注射形式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干扰素具有对活毒疫苗达到抑制效果,因冻干疫苗免疫72h 前不可使用,灭活疫苗不受干扰素制约,应用疫苗过程中配合干扰素能预防在疫苗产生免疫力前的野毒感染。治疗过程中,如果不配合其他药物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干扰素可以通过注射、饮水、滴口形式展开,预防与治疗病毒性疾病1~2 次即可。如果在多种疾病环境下应用需增加计量3 倍,持续3d,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干扰素可以与其他抗病毒药物搭配应用,或者与卵黄抗体应用。干扰素必须在病毒感染早期,即体内病毒尚未扩散或引起严重病变之前临床上使用才能奏效。应用基因工程干扰不会促使抗体形成与减弱抗体,建议在应用后一周根据传染病免疫特点接种疫苗,有助于提高免疫效果,避免气态疾病侵害。干扰素也可以搭配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效果,添加电解多维可以加快康复效果[2]。

4 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的研究

在国外研究方面,Buddaer 研究对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及重组表达的猪IFN-a 的作用,实验用重组代表猪IFN-a 处理猪肺巨噬细胞后,PRRSV 的增殖明显减少。Vandenbroeck 研究发现,重组猪IFN-y 能提高伪狂犬病毒灭活苗二次免疫后的lgG、lgA 反应,减轻伪狂犬病毒攻毒后的发热与体重降低症状。同时,实践证明,在伪狂犬病毒灭活苗中加入IFN-y 有助于提升高黏膜免疫与全身免疫效果。Chinsangaram 研究得出,大肠杆菌表达的猪IFN-a 对口蹄疫病毒具有抵抗效果,对蛋白质翻译效果也具有抵抗效果,这与双股RNA 依靠的蛋白激酶有密切联系。国外学者研究了长效淋巴细胞样干扰素皮下运用剂型干扰素制剂,效果理想。

在国内研究中,有学者研究猪淋巴细胞IFN-y 基因的克隆与体内外基因表达,对白鼠、猪免疫系统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与副伤寒疫苗应答效果与机理展开研究得出,干扰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其他学者通过猪白细胞IFN 对哺乳幼崽与断奶幼崽病毒性腹泻、细菌混合感染的腹泻,也要干扰素具有预防控制作用。此外,对猪α 干扰素、猪β 干扰素与猪γ 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免疫佐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oIFN-α、γ 可增强 CSFV 细胞苗在猪体内的 IgG 及 IgG2的抗体水平并调节Th1 免疫反应,即PoIFN-α 对IgG 的调控剂量呈正相关。利用干扰素进行仔猪高致病性 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猪圆环毒病的治疗,成活率可达到 90%以上。

5 结语

综合分析,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但并不表示干扰素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其应用要求在病毒未完全扩散前且与其他具备灭菌效果的注射液科学搭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帮助猪群健康成长。此外,在预防治疗时应用干扰素配合免疫接种有助于净化病毒效果,确保干扰素治疗效果提升,推动生猪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在今后发展中,想要进一步扩大干扰素适用范围,在今后研究中需立足于不同种属动物干扰素间结构、功能、控制分析,找到动物干扰素相同点,从而获得新的广谱、高效干扰素临床制剂。

猜你喜欢

干扰素病毒性抗病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