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胃管在儿科导尿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5邱祖影罗文英

医药前沿 2019年12期
关键词:鼻胃胶带胃管

邱祖影 罗文英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云南 红河 661199)

现儿科临床使用的常规导尿管是双腔气囊硅胶管导尿管(儿童型),长30~40cm,前端圆头呈多孔状,约2cm处有一可容纳3ml气体或液体的气囊,导管末端呈Y形,侧管为气囊,可注入无菌水,直管为导尿管,可接引流袋,型号8Fr(3ml),使用的鼻胃管为一次性使用硅橡胶胃管,型号、规格:2.0mm(Fr6)。

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导尿管过粗造成的并发症有:①插管困难,能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可能造成机体损伤;②勉强能插管但有可能压迫膀胱、尿道黏膜而致损伤出血;③管过大第一次导尿时因膀胱高度膨胀引起黏膜急性充血发生尿血;④导尿管过大虽能正常导尿,但产生患儿疼痛哭闹等不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均用鼻胃管行导尿的患儿中,男5例,年龄(2天1例,22天1例,5月1例,2岁1月1例,3岁1例),女3例,年龄(5天1例,1月零6天1例,1岁零6月1例)年龄2天~3岁,其中重症肺炎合并心衰2例,脓毒血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尿道感染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病毒性脑炎2例。

1.2 导尿方法

1.2.1 经导尿管导尿失败的患者。

1.2.2 按导尿术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准备用物,常规消毒皮肤,铺洞巾,鼻胃管前端外涂石蜡油润滑,患儿取仰卧位,臀部垫好橡胶单及治疗巾,使双下肢分开外展,双膝微屈,充分显露外阴。术者左手拇指、食指将男患儿包皮向上推(女患儿充分分开小阴唇)以充分暴露尿道外口。右手以小血管钳夹住鼻胃管的前端,对准尿道外口轻轻插入,插入尿道缓慢轻柔,当遇阻力时稍用力,男患儿6~12cm,女患儿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1]。

1.2.3 鼻胃管固定男患儿:用鼻贴胶带环形固定鼻胃管于阴茎两侧,再用细长胶布作半环形固定(开口向上),再用胶带将鼻胃管固定于大腿内侧;女患儿:先用胶带将鼻胃管蝶形固定在阴阜上,再用胶布环绕导尿管粘于一侧大腿内侧,低于膀胱位置,末端连接集尿袋[2]。

1.2.4 观察尿液的颜色,胃管一般7天更换一次,硅胶管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更换,集尿袋每3天更换一次,有感染的患儿隔天更换一次;按无菌操作更换[2]。

2.结果

插管时间为10~15分钟,平均12.5分钟,成功率100%,留取尿培养标本后及时拔出鼻胃管,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 鼻胃管与儿科常规导尿管的最大区别与特征

鼻胃管直径相对较小,适用于儿科临床上婴幼儿尿道的特殊生理结构。

3.2 适应症

①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②危重患儿需精确测量尿量;③尿路梗阻、尿失禁患儿行膀胱功能训练。

3.3 禁忌症

①急性尿道炎②外伤所致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尿道畸形。

3.4 优点

①插管容易,有效提高了导尿成功率;②避免无法导尿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造成机体损伤的可能;③管径相对较小,导尿中大大降低了发生尿道损伤的可能;④有效减轻患儿疼痛、哭闹等不适。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5 缺点

①行鼻胃管导尿没有气囊固定,意外拔管的风险增加。

3.6 处置议案

①采取双处固定鼻胃管,分别为在尿道口采取胶带环形固定于阴茎上,另一处再用透明敷贴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于患者大腿内侧。

使用鼻胃管代替常规导尿管对患儿进行导尿,不仅减轻了对患儿机体的损伤,使导尿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患儿留置尿管的舒适度。它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护理操作技术,体现了对患儿的人文关怀,也是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体现。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摒弃原来不适宜的导尿管,选择鼻胃管的使用,并选择合理的导尿时机,减少不良因素对患儿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鼻胃胶带胃管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纸胶带随身笔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胶带有故事
简易胶带座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方便胶带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