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鸢尾素的研究新进展

2019-01-05刘梦思段海莉胡蕊魏向群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鸢尾蛋白激酶脂肪组织

刘梦思 段海莉 胡蕊 魏向群(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1.Irisin的作用机制

目前,有学者提出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type Ⅲ domaincontainingprotein 5,FNDC5)信号轴[1]。AMPK可磷酸化激活PGC-1α,促进FNDC5基因的表达,FNDC5被蛋白水解酶剪切后形成的可分泌多肽片段即为鸢尾素(Irisin)。鸢尾素是一种N-糖基化的蛋白质激素,它由111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运动能显著上调骨骼肌FNDC5mRNA和外周鸢尾素水平,故过度运动后血清鸢尾素在骨骼表达,这种过度表达参与了体重减轻、肌肉的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有关,因此,血清鸢尾素能增加能量的消耗,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并能温和的减轻体重。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鸢尾素与高血压疾病、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有密切相关。

2.鸢尾素与糖代谢

鸢尾素是由运动所诱导产生的,并能通过肌组织释放,它的作用机制为:刺激皮下的白色脂肪组织转化为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增加能量输出,增加能量的消耗,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对胰岛β细胞分泌有保护作用[2]。钱万斌[3]等人的研究表示:随着糖代谢异常的病情一步步加重时,血清鸢尾素的水平将出现先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递减的趋势,当发生糖尿病时,鸢尾素水平可降至正常基线水平甚至更低。故血清鸢尾素水平可能作为糖尿病的一种新标记物引用,鸢尾素的值可能作为预测糖尿病病程的一个新指标。

3.Irisin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研究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鸢尾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和斑块不稳定性升高而下降,提示鸢尾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Wang等人[4]研究发现,给予外源性鸢尾素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减轻内皮损伤程度,其鸢尾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包括:(1)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2)改善胰岛素抵抗;(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鸢尾素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4.Irisin与高血压

研究显示,鸢尾素通过激活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一蛋白激酶B(Akt)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促进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FNDC5过表达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血糖、胰岛素和血压[5]。研究发现,正常的胎盘组织中可检测到鸢尾素的前体-FNDC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母体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且与妊娠正常组相比,孕晚期的血清鸢尾素水平较低[6]。因此,鸢尾素水平降低与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的发病相关,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因子。

5.Iris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

鸢尾素通过将白色脂肪组织转变为棕色脂肪组织来介导运动相关的能量消耗,新生儿中棕色脂肪细胞较多,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棕色脂肪细胞逐渐减少,血鸢尾素水平将会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新生儿脐带血鸢尾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血鸢尾素降低会缓解婴儿期脂肪的储备,增加新生儿的总耗能,进而导致生长迟缓及体重减轻,而小于胎龄的婴儿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在未来成年后可能会促进晚年生长发育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7]。故新生儿出生血清鸢尾素水平可能是成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6.结语与展望

鸢尾素是一个新发现的肌肉因子,鸢尾素被认为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预测因子,对于鸢尾素的在疾病研究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对鸢尾素的新功能的进行总结,希望鸢尾素的新功能能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和帮助。

猜你喜欢

鸢尾蛋白激酶脂肪组织
野鸢尾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鸢尾素与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蛋白激酶Pkmyt1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