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型术的发展与治疗

2019-01-05杨建波李健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压缩性术式成形术

杨建波 李健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骨科 重庆 402660)

腰椎压缩性骨折好发人群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类代谢性骨疾病为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好发原因。因疾病因素往往会造成脊椎畸形、腰背部疼痛,且患者骨折后,骨愈合速度缓慢,对应开展保守治疗整体疗效不显著,甚至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会造成患者再次发生骨折,引起患者残疾及死亡[1]。而开展保守治疗时间较长才能有效缓解疼痛,因老年患者自身年老体弱,多数患者不适宜卧床。同时因合并骨质疏松病理基础,则伤椎愈合能力较差,且时间较长会造成伤椎高度继续丢失,继发腰痛。随着后续临床术式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微创术式治疗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作为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见术式之一,且临床应用疗效显著[2]。文章对两种术式应用效果进行以下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经皮椎体成形术发展

1987 年,法国学者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将上述术式应用于椎体血管瘤患者治疗中。后续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并逐渐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国内部分学者报道提出,通过介绍骨质疏松椎体强化情况,白云鹤,吴若丹,卢斌等[3]研究中将椎体成形术作为后续骨质疏松椎体未来治疗发展趋势。对其稳定椎体及缓解疼痛相关理论数据分析如下:通过对椎体加以稳定,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对塌陷严重胸腰椎骨折换来说,通过经体外或切开可取得满意复位,但往往追体内骨小梁仍然存在一定间隙,此时重建过程中,无法将中柱稳定性加以维持,此时相对而言,后路内固定会持续负重,从而出现内固定失败情况,难以纠正。此时对追体内注入骨水泥过后,能起到稳定、加固受伤腰椎目的,期间可填充间隙,后续骨形成并替代爬行作用。临床上椎体成形术术式开展中,患者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高秀峰[4]学者提出,对临床纳入18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此时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当经过治疗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上均得到明显缓解,整体缓解率高达70~80%。对其作用机理与骨水泥细胞毒性、热作用相关。

2.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术式

早期阶段,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术式开展以双侧入路为主,作为胸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常见术式。临床研究表明[5],通过经皮穿刺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特点为创伤小、恢复快,可快速止痛,患者应用后离床活动短等优势,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6],双侧经皮穿刺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整体治疗疗效显著,经过患者术后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得出,采用双侧椎弓根注射骨水泥操作,整体方式简便,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效果明显,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偏低。通过对患者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技术,可缓解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且整体发生率偏低,但术式后期形成问题之一为相邻椎体出现压缩,会再次引起骨折复发。王卫军,陈为民[7]研究指出,相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两类术式操作均获得满意疗效,且患者椎体高度、疼痛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上述两类术式临床实际应用干预上,对应治疗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3.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术式

毕然[8]研究中表明,通过制作椎体骨折模型,通过对椎体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上,在椎体三方面回复上,以强度、刚度、高度上无显著差异,相比较单侧组,未出现更大侧方压缩风险。临床部分研究表明[9],通过对一侧骨水泥进行填充,此时不过椎体中线时,另一侧椎体刚度往往低于对侧,且骨水泥填充过中线位置上时,两侧椎体在刚度表现上,此时无法显著强化。术式开展中,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胸部以及髋部位置垫高,通过C型臂透视下,能见到患者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且骨折位置上会留存间隙,利于骨水泥注入至中线及对侧位置。可保证骨水泥越过椎体中线,通过加大外展角穿刺,此时穿刺针刺入椎体后,其针尖位置越接近或越过椎体中线。上述复位及术式操作方式更加符合力学要求。对其并发症分析上,两类术式操作中,均未发现骨水泥渗漏明显所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且上述两类报道中,手术方式所引起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证实,经皮椎体成型术应用,为一类相对安全有效微创术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维持椎体高度,矫正畸形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4.小结

经皮椎体成形术式,特点为创伤小,可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经过术式干预后,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进一步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作为一类用于治疗老年性骨折疏松压缩性骨折较为理想治疗方式。但现阶段研究结果提示中,无法有充足证据支持经单侧椎弓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折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双侧入路疗效上差异。但相比较双侧入路,经单侧入路操作上,其穿刺过程中风险程度偏小,手术时间尚短,操作简便,X线下暴露程度少,应用过程中手术器械及费用偏低。且采取双侧入路操作方式,可有效减少术式操作中并发症发生。且临床实际应用干预中,对术式选择上,应取决于患者病情、年龄以及身体耐受状况等。

猜你喜欢

压缩性术式成形术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