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几种农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2019-01-04严建辉

农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菌剂产值速效

严建辉

(福建建瓯市土肥站,福建建瓯353100)

0 引言

随着农业部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的实施,减少化肥用量、扩大新型肥料使用成为势趋[1]。农用微生物菌剂作为新型肥料有分解土壤养分,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2-3],同时可改良土壤,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4];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5],促进土壤中物质的转化、提高作物营养水平、促进和协助营养吸收、防治有害微生物等[6-7]。笔者在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等作物开展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试验,从作物生长性状、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理化性状等方面研究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几种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等的影响,以期为建瓯市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等几种作物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复合微生物菌剂(粉剂),有效活菌数≥2.0亿/g(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产企业:北京丹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供试作物为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4种作物。

1.2 试验地点与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各种不同的地块里进行,其中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分别选择在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东峰镇东峰村、南雅镇伊村和玉山镇敷锡村,试验地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复合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处理2:复合微生物菌剂+减量常规施肥;处理3:常规施肥。

花椰菜、茶叶各处理小区面积分别为30 m2,葡萄、翠冠梨各处理分别取10株中庸植株作为1个小区。收获时各小区分别计产,其他农事活动完全一致。各作物复合菌剂及常规施肥施用量及施肥方法具体见表2。

1.4 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折

试验前采集各试验田耕作层(0~20 cm)土壤化验,检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各指标测定参照《土壤分析技术规范》[8],其中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K2Cr2O7-H2SO4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采用NaHCO3法(Olsen法),速效钾采用NH4Ac——火焰光度法,pH值采用pH计法测定。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0及“3414”田间试验设计与数据管理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4种作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4种作物植株生长情况可以看出,处理1即复合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比叶片明显比其他处理叶面积更大更厚,叶色浓绿。花耶菜植株长势更高,结球更大。茶叶表现为叶色更绿、叶片手感更柔软、芽头密度更大;葡萄表现为叶片更浓绿、果实转色更快;翠冠梨表现为挂果大小更均匀且果径更大。这说明复合微生物菌的施用对改善4种供试作物的农艺性状都有良好的表现[9-10]。

2.2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4作物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从表3~6可以看出,作物采取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后与常规施肥比产量、产值都有较大的提高。

花耶菜:处理1、处理2比处理3(CK)产量分别增加3704、3333 kg/hm2,增幅16.6%、15.0%;产值增加8889、8000元/hm2,增收4089、4700元/hm2;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产量、产值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F值=3044.3>F0.01=18.0),处理小区产量、产值进行LSD法多重比较,处理1、2与处理3(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茶叶:处理1、处理2比处理3(CK)干毛茶产量分别增产54、35 kg/hm2,增幅4.0%、2.6%;产值分别增加12963、12288元/hm2,增收8169、7488元/hm2;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产量、产值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F值=27.5>F0.01=18.0),处理小区产量进行LSD法多重比较,处理1、2与处理3(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试验地土壤养分情况

表2 各作物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常规施肥情况

表3 不同处理对花椰菜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茶叶(干毛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表5 不同处理对葡萄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表6 不同处理对翠冠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葡萄处理1、处理2比处理3(CK)产量分别增产1334、1166kg/hm2,增幅 6.6%、6.2%;产值分别增加13335、11655元/hm2,增收8535、6855元/hm2;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产量、产值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F值=496.5>F0.01=18.0),处理小区产量进行LSD法多重比较,处理1、2与处理3(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翠冠梨处理1、处理2比处理3(CK)产量分别增产 1050、900 kg/hm2,增幅 4.8%、4.3%。产值增加10500、9000元/hm2,增收5400、3900元/hm2;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产量、产值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F值=587.5>F0.01=18.0),处理小区产量、产值进行LSD法多重比较,处理1、2与处理3(CK)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从4种供试作物增产增收表现上看,处理1(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产量)比处理3(CK)产量增幅:花椰菜>葡萄>翠冠梨>茶叶,增收效果:葡萄花>茶叶>翠冠梨>椰菜。说明施用复合微生物对4种供试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效果[11-12]。4种作物产量增幅4.0%~16.6%,增收幅度3200~8535元/hm2。说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所含的有益菌对试验的4种作物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13-15],在茶叶上使用还能起到提高商品茶等级的效果。茶叶和葡萄处理1、处理2两处理间对其产量、产值差异不显著,说明此两种作物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可减少常规施肥1/3。这与王明友、李光忠等人[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花耶菜和翠冠梨处理1、处理2两处理间对其产量、产值差异显著,说明此两种作物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减少常施肥的用量1/3将对增产效果造成差异。

2.3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对供试作物产量的经济性状、内在品质进行检测与观察,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各种作物的各项内在品质与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改善[17],具体见表7。这与王佳、马玥等[18]的研究相一致。

2.4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试验后再次分别对各试验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对比试验前后土壤养分的检测结果,从表8~11可看出种植各种供试作物的土壤经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其养分状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19-20]。

土壤有机质: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种花耶菜、茶园、葡萄园、翠冠梨园土壤处理1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2、1.1、1.1、0.9 g/kg,平均提高1.1 g/kg,可见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后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

土壤碱解氮: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对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种花耶菜、茶园、葡萄园、翠冠梨园土壤处理1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2、1.1、1.1、0.9 mg/kg,平均提高1.1 mg/kg,可见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后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

速效磷: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对土壤有效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花耶菜、茶园、葡萄园、翠冠梨园土壤处理1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11、9、10、4 mg/kg,平均提高9 mg/kg,可见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后对土壤速效磷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

速效钾: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后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花耶菜、茶园、葡萄园、翠冠梨园土壤处理1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5、21、9、7 mg/kg,平均提高11 mg/kg,可见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后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

pH值:试验前后各供试土壤的pH值变化都不明显,处理1试验前后pH值提高0~0.2个单位。

各供试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提高可能都是由于复全微生物菌剂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根瘤固氮和把土壤被吸附的磷钾释放出来的结果[21-22],这与王涛、辛世杰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7 不同处理对作物经济性状、品质影响情况表

表8 花椰菜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表9 茶园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表10 葡萄园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表11 翠冠梨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3 结论

(1)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等4种作物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中花耶菜增产3704 kg/hm2,增幅 16.6%;茶叶增产 54 kg/hm2,增幅4.0%;葡萄增产1334 kg/hm2,增幅6.6%;翠冠梨增产1050 kg/hm2,增幅4.8%。

(2)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提高茶叶的品质与等级有很好的效果,对提高葡萄、翠冠梨的含糖量有较好的效果。

(3)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提高4种作物的经济效益有较明显作用,可让花耶菜、茶叶、葡萄、翠冠梨分别增收4089、8124、8535、5400元/hm2。

(4)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较好效果,施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对比试验前后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3-24]。

猜你喜欢

菌剂产值速效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别把急救药当常用药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