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儿癫痫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04张喜莲马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科学立体化癫痫

张喜莲, 马融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中医儿科学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教学中以“教”为主,学生中医思维弱化、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马融教授带领中医儿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发挥学科临床及科研优势,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了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医临证思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启迪了创新思维,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研究获天津市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兹以小儿癫痫为例,详细阐述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内涵包括:(1)教学内容立体化:即注重课程之间的立体化联系,并实现“理论知识-临床实例-科研成果”三维一体。(2)教学形式立体化:即构建“理论讲授-临床实践-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形式,理论讲授采用“文字-图片-音像”立体化教学手段及“规划教材-自编辅助教材-专题资料”立体化教材;临床实践建立“临床带教-学生试诊-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构建“学习-巩固-提高”立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

2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儿癫痫教学中的应用

2.1 注重课程之间的立体化联系

2.1.1 与儿科基础篇知识联系 (1)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章节,哪些著名的医家对癫痫有哪些论述?如《五十二病方》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元代名医曾世荣提出了“惊风三发便成痫”“瘀血成痫”等论点。(2)讲述小儿癫痫病因病机时,联系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章节,“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生理特点。脾常不足,若为饮食所伤,脾虚失运,痰浊内生;肾常虚,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耗伤,致肾虚水泛为痰,从而成为痫病发作的根本因素。小儿痫病典型的“神昏”“抽搐”与痰气逆乱,蒙蔽心窍、引动肝风密切相关。

2.1.2 与儿科临床篇其他病证联系 如讲述鉴别诊断时,(1)与惊风病证相鉴别,说明两个病证的中医涵义及在古代文献中的描述。并说明现代小儿癫痫与西医学惊厥的涵盖范围、临床表现及鉴别。(2)与抽动障碍病证章节联系。(3)讲述癫痫共患病时,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相联系。

2.1.3 与中医基础课程联系 (1)讲述病因病机时,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心、肝、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联系《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2)讲述小儿癫痫辨证时,联系《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脏腑辨证方法。(3)讲述治疗时联系《方剂学》《中药学》内容。同时联系四部经典,讲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奔豚汤、桂枝加桂汤、风引汤、银翘散等经典方剂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2.1.4 与其他临床课程联系 (1)联系中医内科学,讲述小儿癫痫与成人癫痫在发病病因、临床特点及辨证治疗方面有何不同之处,突出课程的儿科特色。(2)联系《西医儿科学》癫痫章节,讲述中医对小儿癫痫病的认识与西医有何不同,中医药治疗小儿癫痫较西医有何优势,及协同西医在治疗难治性癫痫中的作用,突出课程的中医特色,同时增强中医自信。(3)讲述癫痫共患病如焦虑、抑郁时,适当联系儿童心理相关课程,了解慢性疑难疾病对患儿的精神心理的影响。

通过以上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儿癫痫病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既加深了对儿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儿科特点,又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内科等其他课程知识,在强化中医思维的同时,提高了临证思辨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能力等综合素质。

2.2 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例、科研成果的有机联系 教学中,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将临床资源及系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实现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立体的良性循环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1)在讲述小儿癫痫临床诊断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从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讲解,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讲述中医辨证治疗时,亦通过典型的验案来说明中医药的疗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临证思辨能力。(2)此外,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将取得的系列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小儿癫痫辨证时,介绍“多元化辨证体系”的研究成果,包括病因辨证、诱因辨证、脑电图辨证、西医发作分类辨证、体质辨证等,开拓了学生的辨证思路。介绍“益肾填精法治疗小儿癫痫伴认知障碍”“银翘散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等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2.3 注重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的立体化

2.3.1 教学手段立体化 小儿癫痫为本学科国家重点专科的优势病种,其临床资源及学术水平在全国同行居领先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重点病种的优势,将临床资料采集整理,并针对本病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临床典型案例制作成图片、录像,运用到理论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单一文字的叙述,实现了“文字-图片-音像”教学手段立体化。如癫痫发作的表现通过视频录像资料展示;癫痫的病因病机及分类以图表形式来展示;某些癫痫类型有特殊的体征,如结节性硬化症的典型脑CT及皮肤色素脱失斑等表现以图片来展示等等,丰富的图表、图片及音像资料,使所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3.2 教学形式立体化 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改变传统的“三尺讲台”“一个教室”的课堂形式,建立“理论讲授-临床实践-网络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实施理论教学夯实基础、临床实践强化技能、网络教学增强互动的多位联动教学模式。(1)教材使用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单一教材形式,在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案例式辅助教材、专病教材《实用小儿癫痫病学》《专题外文资料》、配套习题集及试卷等,实现了“规划教材-自编辅助教材-专题资料”教材立体化,系列教材优势互补,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增长了知识,拓宽了思路。(2)临床实践立体化。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临床带教-学生试诊-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如对小儿癫痫,由小儿脑病专科医生(包括门诊和病房)实行手把手临床带教,包括病史的采集、诊法的运用、辨证思路、处方的选择、药物剂量、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学生试诊包括门诊试诊、病房亲自管床、书写病例、参加病例讨论等;技能培训如癫痫患儿的查体、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等;专题讲座即是针对小儿癫痫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等系列专题讲座。通过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实现了巩固-提高-升华-创新,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3)网络教学立体化。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学习-巩固-提高”的立体化网络信息平台,内容包括便于学生学习的大纲、讲稿、教案、课件等;帮助学生巩固、检测所学知识在线测试、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开拓学生视野的名师点拨、专题讲座等。立体化的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

通过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儿癫痫教学的实践,证实了该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证思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儿科学立体化癫痫
宿迁市打造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广州: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食品检测监管体系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