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19-01-04徐远达

电脑迷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普科技农村

徐远达

重庆市璧山区科协

一、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

科技下乡,由来已久。1996年12月由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推动的文化、科技、卫生科技下乡活动实施至今已有22年。22年的实践显示:科技下乡活动向广大农村传播了先进文化,普及了科技和卫生知识,对于助推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化解农村突出矛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也使科技下乡活动真正成为了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科技下乡,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新时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下乡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当前,科技下乡活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

科技下乡,值得研究。科技下乡活动是服务基层的重要惠民活动,是基层群众十分欢迎的品牌项目,也是科协工作的一个品牌,科协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广大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科技三会”上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面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科技下乡应有新气象、新形式,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有新作为、新贡献,有必要研究科技下乡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研究和实践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新路径。

二、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细观过去的科技下乡活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程,成绩犹在,功不可没。对照新时代、新标准,对照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打游击”现象普遍,阵地亟待稳固

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一般没有固定场所,摆个摊子,搭个台子,围个圈子,发一些书籍报纸,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群众走过路过,站一站,看一看,很快就散了。这种打游击、摆地摊的方式,直观上给人单调落后的印象,规模小、覆盖面小,受益群众少。

(二)“搞突击”特征明显,时间亟待保障

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一般没有固定时间,大多数是节假日搞突击,赶集天图热闹,赶集结束活动撤退。由于活动存在“蜻蜓点水”的突击式特征,个别农民也因此将科技下乡活动定义为来去匆匆的“乡村旅游”。

(三)“不匹配”情况严重,内容亟待精准

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一般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形式联合开展,内容框定在文化、科技、卫生领域,一般是科技送书、文化唱戏、卫生体检的“老三篇”,由于观念陈旧与内容固化的严重制约,加之科技下乡活动一般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使得活动成员不了解当地情况,与农民的交流不全面、不深入、不充分。使得送下乡的内容与农村的实际需要存在隔膜,内容的不匹配、不精准,导致科技下乡不能切实解决农民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出现的科技缺乏问题。

(四)“走过场”问题突出,实效亟待提升

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由于存在“打游击”“搞突击”“不匹配”等问题,自然会影响到科技下乡的实效性。加之科技活动多数在场镇开展,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注重形式多,跟踪问效少,没有较为集中的项目落地,没有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很少看到科技下乡的实际成果。

三、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针对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紧扣活动的阵地化、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采取措施,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声势浩大的科技下乡活动与脚踏实地的科技下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科普平台建设、科协组织建设、对接机制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等路径,打造新时代科技下乡升级版,服务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加强科普平台建设,实现科技下乡阵地化

为了解决科技下乡“打游击”的问题,要加强科普平台建设,实现科技下乡阵地化。一是加强科普设施建设。要搞好乡村规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把科普活动基地建在村一级,为科技下乡活动提供固定的、标志性的场所,既能够为农村科普活动提供实体标志,又便于举行经常性活动。可以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文化广场和科普基地,配套科普室、阅览室等,让活动基地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成为学科学、传文化、享文化的主阵地。二是加强科普信息平台建设。将网络和广播电视作为载体,接轨“网上下乡”,通过网站或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途径听取网上专家讲解、交流咨询,获取大量切实有用的新思想、新知识。三是加强科普装备建设。要配置科普大篷车等装备,让科技下乡活动有直观的现代工具和现代气息。

(二)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实现科技下乡常态化

为了解决科技下乡“搞突击”的问题,要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实现科技下乡常态化。一是加强区县科协组织建设。区县科协应充实人员,统筹好科技人员的服务力量,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乡村送科技、送科普。二是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镇街科协应进行规范化建设,结合镇街的产业发展情况组建专业技术协会和企事业科协,让科协组织和科技人员就在农村,就在农民家门口。三是加强科协组织的联动。各级科协组织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强化配合,有效整合大学生科技下乡资源,提升农民素质,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对当地干部及骨干群众的科技、环保、卫生等知识技能培训工作,形成一支植根于广袤农村基层、带领农民奔小康的技术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提供动力,变科技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

(三)加强对接机制建设,实现科技下乡精准化

为了解决科技下乡“不匹配”的问题,要加强对接机制建设,实现科技下乡精准化。一是建立调查研究机制。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在科技方面的所需所盼,了解乡村的地理条件、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二是建立供给侧优化机制。重庆市科协会同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定点研究科普科技供给侧项目,优化资金、技术、物资、项目供给方式,提供适用知识和技术,实现“送”与“接”相衔接,“供”与“需”相匹配,确保科技下乡活动针对性增强。三是建立联系对接机制。建立科协组织、科技部门联系乡镇、联系重点村,科协干部、科技工作者联系贫困户制度,实现精细化的联系、对接、指导。科协组织协调部门、乡镇、街道采用“订单式”服务,尤其是要落实近期中央关于“精准式扶贫”的要求,把一些处于脱贫阶段农民最缺乏、最期盼、最易掌握的知识准确地送给他们,并加强事后帮扶工作,形成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合力。

(四)加强项目集中建设,实现科技下乡实效化

为了解决科技下乡“走过场”的问题,要加强项目集中建设,实现科技下乡实效化。一是整合科协项目集中落地,聚集中国科协、市科协、区科协、乡镇科协的项目、技术、信息、人才、市场、资金等资源,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抓出变化,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出成效。二是整合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的项目集中落地。科协组织要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公室职责,协调宣传部、农委、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参与科技下乡活动,做到领导重视、协同推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把项目有时序地集中落地在重点村、重点镇。三是整合社会投资项目集中落地。要加大对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此扩大科技下乡的知名度,推动项目实施的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整体推进农民自主投资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进而提高对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满意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科协组织的光荣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是农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科协组织以及相关部门应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将声势浩大的传统科技下乡活动与脚踏实地的科技下乡工作结合起来,让集中开展的活动成为长期开展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力实现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阵地化、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等工作标准。

猜你喜欢

科普科技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普漫画
科技在线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